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心动魄的心灵旅程--《我遗失了时间》

(2009-05-26 13:55:13)
标签:

我遗失了时间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理查德·贝尔

心理学

多重人格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惊心动魄的心灵旅程

转自090517南方日报 作者:罗豫

 

  本书是描述多种人格现象的作品,堪称《24重人格》的姐妹篇。但是两本书描述的角度完全不同,《24重人格》一书中,作者本人即是病患,他以自传体的形式描述了自己患病的原因,内心的挣扎以及治疗的过程等;而《我遗失了时间》一书是全球第一本由心理治疗师撰写的描绘多重人格现象的作品,将贝尔医生与患者卡伦多年来携手与难解的精神疾病搏斗,为生存的希望奋战的点点滴滴一一呈现。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卡伦转换角色时的其他人格寄给贝尔医生的信件和手绘图。《24重人格》作者卡梅伦·韦斯特认为“它是一本如此重要的书,它拥有一种对人的内心洞察入微的力量,尤其是对多重人格患者的心灵世界。”

  该书由美国蓝登书屋在2008年10月出版后,在纽约等地迅速成为畅销书,版权输送至英国、日本、瑞典、荷兰等十几个国家。

  作为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大国,美国在这个时代仍源源不断产出着关于人性的、也许不怎么深刻却总能给人以启发的探索结果。这些渗透在学术文章、著作、通俗读物和电影中的观点,在视觉上远不如美国人抛向各个星球的一堆堆探测器械来得拉风惹眼,其长远影响却未必比不上某次还处于想象中的“星球大战”。总之,这个科学大国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力度,是值得那些对心灵感兴趣的人保持适当关注的。

  《我遗失了时间》是这方面一本能让各种爱好不同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的读物。该书是美国心理医生理查德·贝尔治疗一位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诊疗记录精编。那些渴望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年轻人能从中获得不少有用的面谈技巧,虽然当他们发现该案例的治疗时间总共持续了18年之久时可能会感到沮丧;那些想知道多重人格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的读者可以跟随贝尔医生的诊疗过程结识患者的17种人格,从此对“双重人格”、“三重人格”之类的小恙不屑一顾。

  在一个个人主义的时代,想必大多数人都有一套关于“自我”的理论,即对“我是什么”的回答。无论“我”是“我”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我”的所有财产、“我”的身体、“我”和周围所有人的关系、“我”的经历、“我” 的记忆、“我”的观念、“我”的感觉、“我”所占据的时间或是别的什么,这些理论都已被人一一解构。岌岌可危的“我”的性格和“我”的意识,也在这一多重人格案例中呈现了其生物性功能。

  贝尔医生的这位患者———29岁的已婚女士卡伦,常常莫名其妙进入恍惚,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着并不在计划中的事。她的生命似乎不能连贯衔接,早年的经历更是大段空白。在贝尔医生的帮助下(他坦言自己也为有幸遇到这一奇特病例而感到兴奋), 卡伦逐渐呈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中的各种独立人格竟达17个之多!

  随着卡伦童年经历的渐渐浮现,谜底终于揭开:卡伦的每一个人格,都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而生。普通人一个人格便可应付生活,卡伦却被迫承担许多难以调和的角色:学校里的乖乖女,母亲眼中的幸福儿童,邪教聚会上的受虐狂、承担家务照顾弟弟的长女……为了让卡伦的肉体顺利完成各种角色之间的转换,并承受巨大痛苦,十七个人格一一诞生,他们以难以置信的组织和协作方式轮流出现在卡伦身上,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直到卡伦生第二个小孩时,系统运作终于出现问题,并导致了卡伦的求助。

  贝尔医生弄清情况后, 借助催眠术,对卡伦展开了漫长的人格融合治疗。那些仿佛真住在卡伦心中的居民,一个个“融入”卡伦并释放自己的记忆。一次次融入仿佛一次次死亡告别,却又是一次次新卡伦的痛苦分娩。贝尔医生办公室椅子上那个备受摧残的躯体内的17个灵魂,向读者展示了心灵抗拒痛苦、艰难求生的强大力量。

  正如卡伦某个人格所持观点:神赐给他们分裂的能力,以应付那些神无法阻止的事情。多重人格也不再像某些电影里有意无意渲染的那样,是一种浪漫刺激的生活方式。说卡伦和我们一样,并不是因为人人都渴望幸福美好的人生以及人人都不免遭遇种种不幸之类,而是因为我们共有一种神奇的机能,它能在最艰难的条件中保全生命。如果非要把心灵比作身体,那么多重人格“障碍”恐怕不是“残肢”,而更像是一道疤痕。它是因伤害而生,却帮助避免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那些分裂和融合的人格,那些现代人很当一回事儿、生怕遗失、迷失、丧失、丢失了的“自我”(或“自我们”),不过是生命的众多奇迹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