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莱坞总在巴结--《返老还童》

(2009-03-09 15:55:13)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书评

菲茨杰拉德

返老还童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好莱坞总在巴结

转自090228广州日报  作者:小白

http://www.yiwen.com.cn/bookimg/7615.jpg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看不起电影,他认为电影不过是好莱坞的生意,或者是俄国空想家贩卖陈腐观念的工具。电影让文字臣服于影像,电影把作者的个人风格湮灭在它的协作生产方式里,而且电影圈的生活混乱得像地狱——那个一度让菲茨杰拉德心动的年轻女演员露易丝·莫兰让泽尔达变成一个疯狂的怨妇,搞得他家中鸡犬不宁,这小妖妇就是后来《夜色温柔》里的“罗丝玛丽”。

  可好莱坞向来巴结他,喜欢拿他的小说改编剧本,光“盖茨比”就有过三个版本。这一回,以用影像搞怪著称的大卫·芬奇又拿他的短篇小说《返老还童》(直译作《本杰明·巴顿奇事》)开刀,打奥斯卡的擂台。电影公司的宣传单上说,他们此前无数次想改编这部小说,都无从下手。

  小说贯穿它的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只是那一生正好倒过来:从“年代误植式”地在医院出生,到初生婴儿般无知无觉地“脑死亡”——故事最后,所有的味觉和视觉都从他头脑中渐渐消失。原来收录这个短篇的《爵士时代故事集》里,举凡涉及的死亡事件,对它的当事人来说大都意味着达到一个“醒悟”的顶点,生命易逝、梦幻终灭,青春年华永不可追,但在这篇故事里,因为巴顿的知觉消散,却变得有些令人欣慰。往昔岁月中那些恼人的事,战争、婚后的忙碌,无休止的工作,寂寞地抽烟到深夜,这些记忆全都从心中消失,“就好像从未发生过”。

  大卫·芬奇导演的新片《本杰明·巴顿奇事》,把这个关于 “时间”的故事敷衍成长达166分钟的电影,不得不构想出更多的细节。一个倒走的时钟成为所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或至少是预兆)。黛西车祸后那段《罗拉快跑》式的关于偶然性的“研究”——巴顿坐在医院走廊里,用画外音和闪切镜头做假设的回顾。影片还揣摩一个与众不同的、年龄倒走的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孤独 ——那种眼看周围亲朋好友渐渐老去的心境。这一切加上昏黄的怀旧的滤镜,让电影变得更加感伤,而不再像一个年轻人的世故嘲讽。这年轻人自以为老练,自以为识破人生种种花样,但因为年轻,这“识破”仍然只能算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幻想。

  我们看完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讨论片刻,或不讨论,但我们还记得菲茨杰拉德自己的故事里是怎样说的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