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岛由纪夫系列

(2009-02-16 16:37:54)
标签:

爱的饥渴

潮骚

三岛由纪夫

金阁寺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文化

分类: 译文好书推介

三岛由纪夫系列

三岛由纪夫系列

金阁寺
亮点描述
    “这是三岛文学的最高水平,三岛美学的集大成,本年度文坛的最大丰收。”——奥野健男
基本信息
    书名:金阁寺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唐月梅
    类别:小说
    出版时间:2009-1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27.00元

作者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本名平冈公威,生于东京。1949年发表长篇小说《假面自白》,确立作家地位。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后自裁。一生共创作40部中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及18部剧本。其主要著作另有《潮骚》、《禁色》、《金阁寺》、《萨德侯爵夫人》及《近代能乐集》等。

译者
    唐月梅,1931年生,海南文昌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日本现代文学思潮史》、《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等,翻译作品包括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及井上靖等作家的多部作品。

内容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背景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

精彩选读
    语言把我从深陷的无力中弹了出来。顷刻间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尽管如此,心灵的一部分却执拗地告诉我,今后我应该做的事是徒然的,我的力量变得不惧怕白费了。因为是徒然,所以是我应该做的。
    我将身边的坐垫和包袱皮团成一团,挟在胳肢窝下,站起来朝金阁望了望。金光闪闪的梦幻的金阁开始朦胧了。栏杆渐渐被黑暗所吞噬,林立的柱子变得模糊不清了。水光消失,屋檐内侧的反光也消去了。不久,细部也完全隐没在黑夜中,金阁只剩下黑的朦朦胧胧的轮廓。

重要影响
    三岛在文学上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特别是采取日本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描写男性的生与死的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各方公认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

权威推荐
    “这是三岛文学的最高水平,三岛美学的集大成,本年度文坛的最大丰收。”——奥野健男

热点评论
    “三岛设计烧金阁这种表现,很可能是他在此之前对人生所感到的最官能性的发情的一种形式。”——中村光夫

    我猜想三岛自己也不愿说清楚《金阁寺》里的金阁到底象征着什么,我认为《金阁寺》简直可以当成三岛的情感自传。沟口的卑怯的心理活动应该是三岛结婚前反复体验过的。
    三岛由纪夫其实就是《金阁寺》中的沟口,当然也不完全是沟口。——莫言《三岛由纪夫猜想》

 
三岛由纪夫系列

假面自白
亮点描述

    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
    自传性作品
基本信息
    书名:假面自白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唐月梅
    类别:小说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18.00元

内容
    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发表于1949年,中篇小说,通过倒错的内向型自白来对内心进行理智的探索,从一种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的束缚。作品的特色在于内外交错、不拘泥于事实,完全凭主人公的意识轨迹构成。
    作品首先叙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状况,而后将读者引入“我”五岁时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进而描写“我”青春期大胆的心理。“我”对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恋慕强健而富于野性的体魄,立志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锻炼,但肉体的成长总令人不满。战时,“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终于和同学之妹园子恋爱,但却因为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关系结束。战后,园子与别人结婚,但“我”却试图仍与她偷偷约会,尝试完全舍弃肉欲的精神恋爱。

精彩选读
    从坡道走下来的,原来是一个年轻人。他前后挑着一担粪桶,头缠一条肮脏的手巾,有一张漂亮的红润的脸,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他迈着稳重的脚步从坡道上走了下来。他是个清厕夫——掏大粪的人。年轻人脚登胶皮底布袜子,身穿藏青色紧腿裤。五岁的我,以异常的目光看了看这个姿影。它的意义还不明确,然而这是一种力量的最先启示、是一种阴暗的不可思议的呼声在召唤着我。第一次显现在清厕夫身影上的,是具有寓义的。为什么呢?因为粪尿是大地的象征。召唤我的东西,无疑是女神的带有恶意的爱。

重要影响
    这篇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企图摆脱道德、价值观及伦理的束缚,以求疏远社会、游离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文学观念。

 

三岛由纪夫系列 
潮骚
亮点描述

    东西方男女爱情的一种经典和原型
    唤起人对牧歌式生活的原始感动
    是三岛自《假面的告白》后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作品

基本信息
    书名:潮骚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唐月梅
    类别:小说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15.00元

内容
    《潮骚》于1954年问世,中篇小说,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
    渔歌式的纯情故事。青年渔民新治在早春的一个傍晚,认识了刚从外地回来的有着健康美的姑娘初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不料谣言四起,初江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不准他俩见面。不久,新治在狂涛骇浪,挽救了初江父亲的一条船,凭着他的勇猛过人最终赢得美人归。

背景
    1952年周游欧美之后,三岛对希腊的体验使他觉得比起内在的精神性来,更应重视外在的肉体性,重视生、活力和健康,便萌生念头要以古希腊朗戈斯的最出色的田园传奇爱情小说《达夫尼斯和赫洛亚》为蓝本,写一本日本式的传奇爱情小说,来赞美朴素真挚的爱情。这就是《潮骚》这部小说诞生的因由。

精彩选读
    年轻人用胳膊紧紧抱住少女的身体,两人都听见彼此裸露的心跳。长吻给无法满足的年轻人带来了痛苦。然而,一瞬间,这种痛苦又转化为不可思议的幸福感。稍微减弱了的篝火,不时蹦跳出几颗火星子。两人听见这种声音,也听见掠过高窗吹进来的暴风雨的呼啸,夹杂着他们彼此的心脏的跳动声。于是,新治感到这种永无休止的陶醉心情,与户外杂乱的潮声和摇动树梢的风声,在大自然的同样的高调中起伏翻动。这种感情充溢着一种永无穷尽的幸福。

热点评论
    《潮骚》对青春的描写,提高了爱情的纯洁度。新治和初江的爱情故事,除了崇高的情和纯洁的爱,没有介入任何杂念,从而将这对恋人的爱情推向至纯至洁的境界,并在灵与肉的均衡几近破灭的紧张中创造了美。亦即,从爱欲、肉欲中抽走了猥杂的东西,使之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完成了绝对的纯化。这不仅回归到了日本传统的深层,而且使理想之乡的传统的、古朴的美完整无瑕地再现于现代。小说贯穿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主导思想,将人物的生活、劳动、思想、感情镶嵌在大海的自然画框里,以大海寄意抒情,创造了一种自然美的独特魅力。这种美——生、活力和健康,通过三岛由纪夫的妙笔,出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岛由纪夫系列 
爱的饥渴
亮点描述

    三岛的文学“野心”都倾注在《爱的饥渴》上。
基本信息
    书名:爱的饥渴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唐月梅
    类别:小说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18.00元

内容
    《爱的饥渴》发表于1950年,中篇,是一部极重要的纯文学小说。
    小说人物不多,但都具有戏剧的鲜明性格。主人公悦子在丈夫去世后,准备死守贞节,但公公诱惑她,将她推向凝固的恐怖之中。这时她迷上了园丁三郎,将他作为自己幸福的根据和生存的理由。悦子和三郎的爱情被公公发现之后,她自己摆脱不了种种苦恼,最后无法继续维持爱,便用铁锹将三郎打死。
    作者笔下的悦子这个人物的感情元素是十分复杂的,她抱有一种强迫症般的爱的饥渴。但是,三岛在这部小说中所着力描写的不在于此,而在于悦子与三郎的关系上,尤其是三郎的男性美上。

背景
    它扎根于作者深层意识的性的愿望和美的倾向,进而发展到伦理道德的必然性,使两者达到精彩的一致。《爱的饥渴》受到了莫里亚克的《爱的荒漠》的影响,三岛的文学“野心”都倾注在《爱的饥渴》上。三岛能够理解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凄厉,并把建立在这种理解之上的影响,深深地渗入超越本人自白的《爱的饥渴》中去。

精彩选读
    迄今疲于同这个难以取悦的、非常麻烦的女人周旋的三郎,这时候才觉得时不时地向上翻弄眼珠望着的悦子,不是女人,而是某种精神的怪物。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她是一团离奇的精神的肉块,是时而苦恼、时而痛楚、时而流血、刚刚恍然便喜悦而呼唤的、明显的神经组织的硬块。

权威推荐
    其中作为自己的工作,估计能流传下来的,就是《假面自白》、《爱的饥渴》和《禁色》这三部长篇,在完全暴露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这点上,我觉得它们是自己的真正的工作。

    碰巧它(《假面的告白》)正是一部自白体的作品,而我却要尝试着将自己倾注在客观的人物中,于是就写了下一部《爱的饥渴》……

    可以说,这个主题是反《包法利夫人》的、反迪康热的。——三岛由纪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