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重在实践“比拼”

标签:
就业求职毕业生竞争力李宇迪瑞典教育 |
分类: 就业 |
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重在实践“比拼” |
||||
|
|
|
|
解艳华 |
|
|
“我们在招聘时更看重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是民办高校毕业,还是公立高校毕业不重要,我们最关注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等实际经验……” 近日,在由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起的“2009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研讨会”上,来自IBM中国(上海)全球服务执行中心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景莹、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庞海荣对大学生的招聘标准“揭秘”: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毕业生实际上在同一平台上竞争,这无疑给在场的民办高校学生和领导打了一针兴奋剂。 据悉,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全球知名雇主品牌咨询机构瑞典优兴(Universum)咨询对全国近200家雇佣过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企业雇主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实践能力非常强,甚至高于公立院校。因为这些学生在学校时候接触社会就比公立学校的学生要多,并且专业定位明确,非常好用。 显然,民办高校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2008届毕业生李宇迪放弃了月薪上万元的工作机会,于2008年8月创立了迪奥尔照明有限公司,短短几个月,公司从一个仅仅有七人作坊式企业,发展到现在到拥有15个人创业团队。此次作为民办学校毕业生创业代表参会,李宇迪感慨地说:“虽然理论比不上有些名牌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但是我们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相对他们而言非常有优势的,而且就业心态也更加的平稳,更加切合实际。”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指出,民办高校毕业生不需要妄自菲薄。西译每年高达98%的就业率主要得益于培养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而对于现下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智联招聘首席运营官赵鹏分析说:“智联发布的职位当中90%多的职位明确要求至少有一年以上的相关经验,57%的企业在招聘时首先会看有没有实习经验,今年611万大学生新鲜出炉走上大街,要求你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构成人和工作岗位刚性不匹配,这是导致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遇到挫折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人力资源专家的分析也给民办高校学生培养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民办独立学院,在此次调查中被评为毕业生最具创新能力的年度样本院校,学院副院长李咏成认为:“民办院校只有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这些重点院校错位发展,对人才分层培养才能够有它的生存空间,才能谈得上竞争力,才能谈得上在岗位受欢迎的程度,或者他的价值发挥。”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副主任王烽发表观点时指出:“民办学校要把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两个市场处理好,如果这两个市场距离太远,只把精力放在生源市场,可能造成一种后果,就是把学生骗进来误人子弟。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就业市场上,才能形成两个市场之间良性循环,二者的连接点就是学校的核心产品,也就是教学质量、专业水平、毕业生能力。” 与此同时,此次调查报告也显示出,由于基本素质相对比公立院校学生低,民办学校毕业生长期发展的后劲略显不足,胜任更高职位发展还不如重点院校的学生。 对此,瑞典优兴(Universum)咨询中国区总经理高莹建议,民办高校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和技能指导培训,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联系,同时能够及时搜集企业对所用学生的反馈,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
前一篇:一本“就业蓝皮书”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