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业蓝皮书”的背后
(2009-06-17 12:34:43)
标签:
就业蓝皮书民间机构毕业生第三方咨询教育 |
分类: 就业 |
|
|
解艳华 |
|
|
据悉,这不仅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第一次以就业为主题出版的蓝皮书,同时也是第一次由第三方从人才需求方面来反映就业情况的正式出版物。而蓝皮书的一些调查结果不仅引来大学生的侧目,也吸引了高等院校的目光。 这份报告借助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理念,对44.4万200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报告运用大量的数据、图表,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出发,对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问题作出研究分析。 一直以来,各高校特别是就业情况不乐观的高校就业信息,很少对公众公布,甚至讳莫如深。一些就业形势不好的学校,更是把就业率当做死守的秘密,担心公布出来会影响招生。据就业蓝皮书公布的结果,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可以预想,这些调查结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开办这些专业的高校一击重掣。 正如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所说:“我们关于大学生的数据如果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说,实际主要是供应方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对于需求方面的数据。如果一个市场缺乏对于需求数据和需求方面的把握,这个供应难免出现难以把握的状态。” 一直以来,就业率一直由高校自己公布。就业率的统计本应由第三方完成,但现在的做法是由学校自己上报有关材料和数据,少数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作假行为。 已经有不少对大学生就业率进行过评价、排名的活动,“大学就业率排行榜”等我们并不陌生。但现有的评价或恪守自己的固有标准,或受各种商业机构的利益影响,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这些评价还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在于忽略了真正的“知情人”——企业雇主的参与。 实际上,在教育的研究领域中,不仅有教科院、社科院这样的官方背景机构,也有一些公司型的第三方机构在关注大学生就业等教育为问题,他们以第三方视角的媒介态度与原则,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从需求出发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培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开拓性的事业。 如今,这类民间第三方机构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渗透到每一个领域,而且催生了公众对第三方咨询的需求亦不断凸显。 与此同时,有专家也强调:“民间机构不见得做的东西都是好的,理想的状态是同样的事情既有民间机构在做,也有政府机构在做,有竞争性的高品质咨询结果产生的时候,会对高层的决策产生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
|
||||||
|
前一篇:孙惠玲:教育就是要回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