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吸引力落到学生的核心利益

标签:
就业职业教育核心利益吸引力薪酬水平教育 |
分类: 职业教育 |
|
||||
把吸引力落到学生的核心利益 |
||||
|
|
|
|
|
|
不管职业教育面向哪个群体,我们认为,其吸引力都将落到学生的核心利益——个人发展,即学生的短期收益和长期生涯发展的有机结合上。 重视改善职业学校学生的短期收益 改善学生短期收益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就业问题,为每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带来一份工作是职业教育原初的最重要功能,因为就业不仅关系人的生计,还关系人的尊严。在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加剧,失业人口迅速增加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功能被进一步高度强调。第一,职业教育要找准服务对象,即其可能吸引的对象,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第二,职业教育要改进服务质量,一方面改变教师的观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趋势,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课程知识内容融入专业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改革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教学质量。同时,应注重职业教育的有效性,简单地说,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是否接受职业教育能在薪酬水平和岗位性质上有明显区别。完善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行业就业准入制度,并加以广泛宣传和严格检查执行,无相关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业,强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地位。 强化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须要关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之后的生涯发展。一是让学生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要改进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评价机制,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初始薪酬水平,并逐步实行与技术等级相配套的薪酬制度,使其劳动投入、产出与其薪酬水平相匹配,改善其经济状况;制定可操作的与技术和技能人才评价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改进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改变民众对他们的陈旧观念。 “升学有路”是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另一路径,应有效地满足和引导人们的升学意愿,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普职沟通的“立交桥”,在有关框架内,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畅通沟通和学分互认;对中职学生对口升学以及高职学生升本的比例进行有计划地上调,并在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提高升学考试中对技术和技能操作内容考核的比例。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力量,研究职业教育完整体系的相关理论问题,对发展职业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与论证,探索体现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 改进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 在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继续支持政策,推动职业教育乘势发展。要对职业教育实施保护性招生政策、倾斜性学生奖助政策,并在专业审批和建设方面实行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支持职业教育遵市场需求办学。同时,对地方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绩效进行分阶段的考评,制定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督导和问责机制。 政府增加对职教投入的同时应注意公平,应避免投入过于集中在部分地区和部分院校,而应惠及职业教育整体。同时通过利好政策杠杆,如“免费中职教育”、“免费农业职业教育”等进行平衡和调节,以达到一些目前仅凭市场调节无法实现的目标。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和校企合作有关法律法规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保证,应下大力气严格规范管理和考核技术和技能等级,改变“证出多门”、证书繁杂却含金量低的局面,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国家统一资格框架,并逐步进行推广。 |
前一篇:期待职教如夏花般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