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城建规模[杨子明]

(2025-11-08 13:36:08)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聚居的便利,生产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同时以城大人多为荣,拥有大城市户口的优越感至今不减。

  然而,人们发现,城市太大了,又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管控不过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一个城市,到底多大才适合?当代的专家们不遗余力地论证,有说人口红利的,有说拥堵低效的……一时未得要领。

  回望历史,两千多年前墨子提出了宜居城市的规模:“万家而城方三里。”这是什么概念呢?墨子时代的一里约合560米,因此这座城池的边长为3×560=1680米,面积约2.82平方公里(约3平方公里)。“万家”即一万户人家,按当时每户4-5人的常见家庭规模推算,总人口约四至五万人。《逸周书》载周公还政于成王时,周都“城方千七百二十丈”,折算下来合九里多,边长约4.003公里。这是大邑,每边开三个城门,东南西北共十二门。诸侯的都城大小不一。秦都雍城长宽均三公里多,面积达十一平方公里;晋国的绛城约四平方公里。尽管那时还没有高楼大厦,城市建设的容积率极低,但在墨子看来,这些都城都显得太大。

  春秋战国,诸侯互伐。城市建城墙,目的是为了防守。墨子是城防专家,一次模拟战就可以令楚国公输盘放弃进攻。墨子的防守战术,首推的还不是城池如何固若金汤,而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万家而城方三里”,这种城市人口规模比较好管理和协调。古代围城之战,动辄数月甚至数年,既要储备粮食,又要进行生产,人太少则不利于防守作战;而人太多,生产和供给会失衡,管理和调度也不灵。还有一点,万一城破,战损就太大了。墨子是从护城及人口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城市的最佳规模。

  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有些城市虽仍按朝廷规定的规模建设,但多出的人口就得住在城外,即今日所谓郊区。很多城市的规模突破了“万家而城方三里”的格局。古时北方建城,因地势平坦,规模受限于朝廷规定。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南移,南方的山势、水势则决定了城建需要因地制宜,特别是历代战争不断,凭险而建的城市不再受规模的限制。如南宋末年,重庆知府彭大雅为抵御蒙古骑兵,主持扩建重庆城池,其规模较三国时期蜀汉大都护李严所建的旧重庆城大幅超越。当时南宋在元军的折腾下已是风雨飘摇,要兵无兵,要钱没钱,民心不稳,彭大雅的修城之举,上下反对。而彭大雅所虑的是生死存亡,这个最高利益决定城市的规模,于是他强行推进,说:“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重庆城得以大规模扩建,延伸到通远门、临江门一带及嘉陵江沿岸,“以崖为墙,固若金汤”。

  古为今用,从来就不是生搬硬套的。现代化城市的规模,不可能延续“万家而城方三里”,也不会“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地强硬实施。墨子的城市规模理念,不是从人口红利促进经济的角度考虑,而是从人的管理为出发点的。以管理的合理性来决定城市的规模,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城市生活的合适度,很大程度在于管理质量。发展中的城市通常都会膨胀,与管理难度成正比。当一个城市在管理上感到费劲和头痛的时候,城市的缺陷也就暴露出来了。


------2025年11月08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11/08/content_30965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