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风有状[许海龙]

(2025-10-22 18:28:31)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风撞在院角老榆树上,叶子哗啦啦地抖,不是春日那种娇怯的颤,是沉实的、连片的响,像谁翻动晒透的旧棉絮。树影在墙根晃,枝桠的轮廓被风揉得软,每一道弯都藏着风的形状——不是直线,是裹着凉意的弧线,从树梢滑到地面,又顺着砖缝钻进门缝里。

  墙根的狗尾草最老实,风来便弯,风去也不直得太快。秆子细细的,毛茸茸的穗子垂着,风紧时,整丛草都贴着地面,穗子上的细毛粘了土,倒像一群弯腰拾穗的人,慢腾腾地把风的力道接过来,又慢腾腾地放出去。挨着草丛的是几棵野菊,花瓣薄薄的,黄的、白的,挤在砖缝里开得细碎。风掠过花丛,花瓣便轻轻颤,不是乱晃,是顺着风的方向斜斜地倾,像一群踮着脚赶路的小娃娃,把风的轨迹,一瓣一瓣印在砖墙上。风大些时,几片花瓣被吹落,打着旋儿飘,飘到狗尾草的穗子上,粘住了,倒像是风特意留下的小记号。

  塘里的水,最藏不住事。风刚挨近塘面,就画出一圈圈纹,不是圆,是歪歪扭扭的椭圆,一个叠着一个,像谁用指尖在纸上乱点,点得密了,就成了一片模糊的雾。偶尔有落叶飘下来,风推着叶子走,叶子在水面打旋,转得慢了,风就再推一把,把叶子送向塘中央。塘边的芦苇更热闹,秆子挨着秆子,风从中间挤过去,芦苇就左右摆,摆得幅度大了,秆子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轻响,像一群人凑在一起说悄悄话,说的都是风的来处——从北边的田埂来,裹着稻穗的香;从东边的河湾来,带着水的凉。

  最清楚风的,是巷口那扇旧木门。门轴早松了,风一推,就吱呀一声,声调拖得老长,像老人咳嗽,带着点颤巍巍的劲儿。风大时,门被撞得哐当响,门板上的木纹都绷得紧,风从门缝里钻进去,在院里打个转,又从窗棂钻出来,吹得窗纸扑扑地跳。窗台上的瓦盆里,种着几株多肉,叶片胖乎乎的,风来的时候,叶片也不动,只把叶尖的细尘吹走,露出里面青嫩的颜色——风也懂得轻拿轻放,对着软的东西,总收着几分力道。

  日头偏西时,风更沉了。田埂上的谷子都低着头,穗子沉甸甸的,风从谷穗间穿过去,秆就弯成一道弧线,弧线连成片,像给田野铺了层起伏的金毯。远处的草垛,被风吹得斜斜的,草叶顺着风的方向贴紧,露出草垛底下潮湿的土。风裹着土腥味,混着谷穗的香,往村里飘,飘到屋檐下,吹动挂着的玉米串,玉米粒子互相碰撞,发出哒哒的响,和门轴的“吱呀”、芦苇的“沙沙”掺在一起,成了风的调子。

  天快黑时,风慢下来。老榆树上的叶子不怎么抖了,只偶尔有一两片被风扯下来,慢悠悠地飘,飘到墙根,落在狗尾草的穗子上。塘里的纹也淡了,一圈圈慢慢散开,最后和水面融在一起。木门不再哐当响,只偶尔被风碰一下,发出一声轻浅的吱呀,像在说晚安。

  原来风从来都不是空的。它藏在芦苇的弯腰里,藏在塘水的皱纹里,藏在木门的声调里,藏在每一样被它碰过的东西上。它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客,是拿着刻刀的手,在草木、水土、门窗上,一笔一笔刻下自己的形状。那些弯的弧、密的纹、颤的声,都是它留下的印子,让秋有了骨,有了魂,也让日子有了实实在在的温度。


------2025年10月22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10/22/content_30515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