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春印象[安武林]

(2025-09-22 18:31:43)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河西早市

  在水上公园的十字路口,向西,走过水上公园的拱桥,直行百余步,向右一拐,就到了河西的早市。

  伊春河的老河段,是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东面,称河东,西面,称河西。简单而又清晰的地理分界,体现的是老百姓的智慧。一说,当地人都明白。

  河西的早市,笔直的一条路,可容两辆大卡车并排行驶,还富有余地。不宽,也不窄。因为是早市,并无大卡车横行,只有做买卖摆摊设点的运货车,在早市没有开始之前,就抵达了早市。大约,凌晨四点多,都安静地停靠在自己的摊位后面。

  早市的两边,是居民小区,一楼均是商铺。

  早市上的人很多,但并不拥挤。两排的小摊小点,占的位置都不大。市场上并没有市场管理规定的横线竖线,但每个小摊小点都把货物摆放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横看,是两条直线。令人惊讶的是,好像是彩排过无数次的大型演出一样。

  五点一过,买东西的人都来了。推车的,挎篮的,拎袋的,匆匆忙忙。基本都是中老年人,都是来自河东河西两边的居民。

  早市上的物品很丰富,应有尽有。那堆成小山一样的,是玉米。黄色的,白色的,东北的玉米好吃,当地人也喜欢。早市上,还有一家烤玉米。现烤现卖,香味很诱人。卖鸡蛋的,有两三家,有一家标着松枝鸡蛋。大概就是我们说的柴鸡蛋,或者笨鸡蛋吧。早市上的蓝莓,个儿大,据当地人告诉我,本地的蓝莓个儿小,酸。大的蓝莓,都是从外地运来的。毛葱,却是当地产的。小小的,圆圆的,像核桃一样大小。我一直以为是长不大的小洋葱,但这是个误解。洋葱,是归化的蔬菜,外来物品,毛葱,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东西。它的味道,比洋葱更辛辣。

  东北人喜欢吃菇娘,把它当水果吃。菇娘是毛酸浆,也是一种中药材。黄黄的薄皮包裹着圆圆的果实,果实也是黄的。吆喝声听起来非常有趣:本地菇娘,嘎嘎甜。而那些紫色的李子,大约是从外地来的吧。小小的山梨和树莓,货真价实,是本地生产。尤其是树莓,都是有心人采摘的。据说,向阳的一面的树莓甜,背阴一面的树莓酸,单从外观上是无法区别的。恐怕要亲自尝一尝才知道。

  冬瓜、辣椒、茄子、豆角、白菜、土豆、黄瓜、葱、韭菜、胡萝卜,都是本地产的。本地的黄瓜,可以和水果黄瓜相媲美。短而粗,色泽发白。没有我们所见的那种黄瓜好看,但好吃,水大,脆,口感好。这里的蔬菜,不管是吃叶的,茎的,还是块根的,和其他城市超市里的蔬菜相比,都显得株型小,果实小,可能是东北寒冷的缘故吧,但味道更足。

  当地有两种甜瓜,一种叫八里香,一种叫金香蜜。八里香,黄绿白三种颜色的花纹交织,看起来就像一张永远洗不干净的脸似的。给人一种土里滚泥里爬沾满尘土的感觉。但要切开,一咬,就和它的名字一样,香味扑鼻,甜得像甘蔗。金香蜜,黄色的,云里雾里的,朦朦胧胧,像裹了一层薄薄的干土,但味道也是甘甜至极。

  卖糕点的,卖日杂的,卖油条的,卖豆腐的,卖粉条的。香肠、肉、鱼虾、海鲜、蘑菇。让人眼花缭乱。有一些小摊,却是独家生意,比如,火榛子。那是地地道道的山货,野生的,是摊主自己上山采摘的。大部分的摊主,都是中老年人。让我多看几眼的,是那两三个卖花的老人。他们的花都是自家养的,比如,七彩椒,大岩桐,黄金塔,长春花,风铃花。他们一样出来得很早,摆上几盆,也许一天也未必能卖出去一盆,但他们就那样静静坐着,看着行人,想着心事,很淡定。

  八点以后,早市差不多就结束了。市场的保洁人员开始打扫卫生。此时,早市的路上空空荡荡,格外安静。犹如收获之后的原野,空气中,飘溢的是甜蜜而又快乐的味道。

  每天早上五点多,我都要去逛逛早市。感受一下这里的烟火气。似乎,走进早市里,才算真正走进了生活。无论读书,还是码字,总觉得精神强大,可是一旦进了早市,才发现了自己的苍白和虚弱。把心放下来,走在大地之上,哪怕是小小的早市一隅,我才能变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自己是一株小草,还是一棵大树。

  河东早市

  河东早市,是我取的名儿,那是为了便利,和那个河西早市相对称,相对应。

  河东的早市,原来叫跳蚤市场,后来改名叫二百货市场。与河西早市大大不同。河东的早市在地理位置上占了先天优势。附近有学校,有超市,有商厦,算是一个小小的商圈。过去,它属于老城的中心位置。其热闹和繁华的程度,可想而知。

  河东的早市,也是一条不太长的马路,但中间的分叉可比河西早市多多了。一般说来,八点以后,河西早市的小摊小点们陆陆续续就撤了。河东的早市,一整天都有。

  河东早市上的商铺多,等到人来人往了,才陆续开门。毕竟,他们要开一天的,晚上可能继续。要说物品的丰富程度富,其实和河西市场差不多。菜堆大一些,规模大一些。比如说,在河西早市上,只有两三家卖花卉的,河东早市就有四五家,在分叉的小路上,还有一个专业卖花的。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恐怕就是价格贵点。能理解,成本大,投入大。

  河东的早市,有小作坊,酱油店,豆腐店,香肠店,甜食店,日杂店。就在商铺的门前,也有一些老人摆摊,几根茄子,一两盆小花。在别的地方,不大容易见。商铺门口,一般都不允许别人摆摊,因为这是商家的地盘。民风淳朴,可见一斑。

  在河东早市上。最令我震撼的,大约是那个卖蘑菇的小路了。那条路,很窄,像是小区里狭窄的步道。两边摆满了蘑菇。摊主一般到中午以后才出摊。这些蘑菇都是摊主自己上山采摘的。尤以黄色的草蘑为多。以前,我在超市里买的蘑菇,总以为是草蘑,干干净净的,像是洗过澡一样。但当地人告诉我,那是灰蘑,草蘑没办法人工培植,还有榛蘑,这两样都是野生的。摊主们时不时会清除蘑菇上的杂质。草呀,叶呀,腐殖土呀,还有切根。伊春的蘑菇种类很多,但当地人吃的仅有几种。这一点,和云南人大有区别。更多的能食用的菌类,他们不敢吃,也不愿意吃。


------2025年09月22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文心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9/22/content_29986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