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文脉印沧桑[解维汉]
(2025-08-30 13:51:05)|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炎炎烈日下的关中平原,暑气正盛,正午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柏油路上,折射出晃眼的光斑,连路边的白杨树都垂下了枝叶,唯有蝉鸣声在空气中此起彼伏,织就一派热烈的夏日图景。我们一行五人开车赶赴泾阳县安吴镇龙源村嵯峨山下的龙泉公社,对老村文化及周边环境进行考察。驱车向北而行,约莫个把小时,远处嵯峨山的轮廓渐渐清晰——青灰色的山体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沉稳,山脚下成片的玉米地泛起绿浪,偶有几座红瓦农舍点缀其间,平添几分乡土野趣。
一
龙源村是渭北一处传统村落,这里建设了度假村,发展旅游,只不过比不上礼泉袁家村那样大成气候。规模也不小,一处处设施都遗留着计划经济年代“公社”的痕迹。
村口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显得气势雄伟,门楼后有一湾“龙潭”环绕一座“龙泉公社”碑楼。再向后是平坦的龙泉广场,广场后面有一座三门石牌坊,再往后是龙潭水库和龙泉大峡谷。周围遍布摩天轮、玻璃桥、民俗美食街、跑马场、高空滑索等20余个游乐项目。我记得为龙泉公社民俗村二道门撰联:“纵是常闲,难寻这龙泉福地;何妨小住,便做那古堡神仙。”为龙泉玻璃天桥撰联为:“万客轻移鞋百步;一桥尽识胆千秋。”
这里不仅保留了昔日公社原貌,还重现了农耕时期的繁忙场景。油坊、醋坊、农耕器具、广播站、公社大戏台、生产标语、画栏、红色宣传画的整体呈现,仿佛使游人重新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龙泉公社所在地文化内涵也很深厚。周人先祖农神后稷,在渭河之滨教民稼穑,公刘在泾水流域传习桑麻,龙泉公社紧邻泾渭二水,这里的先民很早就开启了中华文明农耕时代。
龙泉公社东200米保留的古堡城墙就是新石器时代先民居住和制造陶器具的遗址。龙泉公社附近的天齐塬上有汉池阳宫遗址,遗址区内有5座高大的建筑台基,附近有一圆形大坑,有学者认为这是汉代皇上祭天的天齐公祠。北塬坡上清河峪畔有唐代规模宏大的龙泉寺遗址,明嘉靖年间在关中大地震中倾圮。
我们参观了龙泉公社麦秸沟东侧一处崖壁之上的清代粮仓,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风格特异的清代窑洞粮仓。粮仓建于通风干爽的崖畔上,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秦商周莹在吴家主事时在此修建的,当时兵荒马乱,匪盗横行,据说1896年一年中吴家就连遭三次抢劫。情急之下发现唐代李靖的藏兵洞,洞口迂曲隐秘,洞内通风宽敞,便改作粮仓。库内共有粮仓12洞,总长度3000多米,粮仓平时雇用搬运工30人之多,储粮期人数多达50余人。库内设有财宝库、陷阱、防御楼、藏酒窖等。设计奇妙、坚固结实,计量库中的大秤、小秤等都原物保存,各种大小农具、生活器皿一应俱全,此粮仓在清朝末期关中灾旱年间赈济了不少灾民。走进粮仓如进入防空洞,极为凉爽,看到眼前一排排储粮木柜,能真切感受到古人的巧思和智慧。记得我给这处清代粮仓撰联为:“数里洞穴通社稷;一仓谷粟济苍生。”
二
得知龙泉公社到安吴堡的距离仅为2公里,我们便去了安吴堡吴家大院参观。这里不收门票,仅凭身份证便可入内,同行二人因未带身份证而未能进入参观。
这座东院是安吴堡吴氏家族现存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院落,原先的东院、西院、北院、中院、南院以及城墙都不存在了。东院过去的堂名叫“式仪堂”,这里以前拥有的慈禧太后御赐的楠木屏风已保存在西安南院门劝工陈列所内的“亮宝楼”中,楠木桌椅板凳存于西安钟楼。式仪堂坐北朝南,大门并不显眼,进院方见识庭高院大。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主宅有三进院落,两侧皆为厢房。一进院正房为六椽厅,是吴家东院接待客人的客厅,也是家族议事的会议厅。青训班时期,这里成为青训班班部开会的场所。前院院心在护栏中矗立着一根两米多高的柱形石,号称“金山银山”,奇异的是柱石白天晚上颜色不同,传说有月色的夜晚,摸一摸此石就会得财运。后面厢房迎面精美的砖雕、梅兰竹菊四季图,线条优美。二进院正房为过厅。三进院正房为退厅,为昔日“安吴寡妇”吴周氏周莹的居室,门上如今挂着“安吴青训班旧址”的匾额。据吴家后辈吴国华说第三进院的东西厢房暗藏玄机,她母亲给她讲过暗道底下的情况,两边厢房粗看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安吴寡妇养子吴怀先住的西厢房要大一些,卧室里有暗道可以通到外边,卧室底下还有银窖,金窖在上房安吴寡妇的房间里。银窖有图纸,地砖上有机关,不熟悉的人很难打开。周莹在丈夫、公公相继去世,家族危难时刻,以过人的远见卓识扛起大梁,重用人才,重新使吴氏家业中兴。鼎盛时期吴家产业覆盖全国,拥有159家店铺、4500名员工,商业网络延伸至欧洲及中亚。周莹曾向逃难西安的慈禧太后捐赠10万两白银,获封“一品诰命夫人”。
1937年,中国共产党举办的战时青年干部训练班,最初在于右任老家云阳镇的斗口农场教学,中途转到云阳镇东街寺庙里,因人数剧增容纳不下,于右任便跟吴怀先说了,吴表示愿意用自己庄园支持抗日,青训班这才搬到安吴堡吴家大院,以六椽厅为教室上课。青训班共举办了14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骨干。
吴家东院的后花园里有一幢二层建筑望月楼,系周莹的养子吴怀先建于民国初年,供家人赏月纳凉之用。从宅东登上一座横跨东围墙的天桥便穿越到邻院,这里称“迎祥宫”,背靠街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戏楼。戏台建于清末,琉璃瓦覆面,挑角飞檐,八角藻井罩顶。台中木屏书题“清歌妙舞”。从戏楼台下穿过便走出迎祥宫大门来到街上。2017年,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这里享誉“年度最受欢迎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
------2025年08月30日《西安晚报》第7版文化周刊 西安地理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8/30/content_294772.html
前一篇:“斜诗“斜在哪里?[郭发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