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藏京兆府小学规碑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小学”校规
(2025-08-02 10:12:14)分类: 书法知识讲堂[转] |
暑假来袭,“神兽”出笼,中小学生既有完成学业的成就,也有“出笼”后没有校规校训的约束感。其实,中国“校规”“学规”自古有之,并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为正确树立“三观”和增长学识才干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古人早就把这种培育英才的智慧刻进石头流传后世——
最早的“小学”校规
高1.8米青石巨碑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北区场馆负一层的“汉字·书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历史展”中,有一块高1.8米的青石巨碑——京兆府小学规碑,千万别被上面密密麻麻的文言文吓退,凑近细看说不准还会笑出声来:“竹板与作业齐飞,保状共家状一色。”原来,中国早在宋朝时就有了“小学”,甚至它的校规(学规)还被刻在了石碑上并流传到今天。
据介绍,京兆府小学规碑这方石碑诞生于北宋至和元年四月,碑文由当时的京兆府提学官亲自撰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小学”校规。其文记述了京兆府“小学”的管理规则,规则以榜文形式公布,包括不同年龄段生徒即学童的入学程序、课程内容、日常管理、作业要求、行为规范、违规惩处及教师职责、学校的管理制度等,这是研究宋代地方教育制度的重要资料。宋代时府学是地方重要教育机构,西安府学始于北宋。京兆府小学的设立得益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开始的第一次兴学之举。这次兴学新政主要推动者正是时任参知政事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范仲淹,而这方石碑的刻立正是对北宋时期政府在地方上推行兴学新政的反映。
“凡生徒有过犯,量轻重行罚,年十五以下行扑挞之法。”扑,即戒尺,扑挞即用戒尺抽打。甲骨文中的“教”字,形如一个人持棍在打小孩手板。《说文解字》中,对“教”这个字的解释是“从攴从孝”,攴(p),是“扑”的通假字,意思是轻轻击打。《尚书·舜典》中也有“扑作教刑”的记载。京兆府小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行为准则都有明确规定,对犯错学生的惩戒,按程度的轻重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借此规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具体哪些行为要处罚呢?除了考试不过关的,还有盗窃、赌博、斗殴、吵架、损毁丢弃图书、乱刻乱画、损坏公物、嬉戏吵闹等统统要罚。学生违规不仅要处罚,还要上报学官和教师签字画押,记录在档案中。特别是编造理由请假和假期期满不归的,处罚之后,还要通知家长。
根据学规内容,学童入学程序包括见教授即老师、投家状及保状,申学官押署,登记入簿。其中“家状”记录了学生的个人履历和家庭背景,“保状”则是家长同意学童接受学校管束的证明。此举证明学生的入学资格需要经过地方官学的严格审查,既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素质,也能管控学生的生源地。
“於生徒内选差学长二人至四人,传授诸生艺业及点检过犯。”低年龄学生们的一应日常,都由被选出的较为年长的学生管理负责。他们相当于如今小学班级里的“班干部”,不仅能代师传业,还会将学童们的过错记在小本本上,督促约束低龄学童们的行为规范。而进入学校的孩子们会被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教授内容及要求不一。老师会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日常学业的内容大不相同。由这项学规可见,北宋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备。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从未改变
碑林珍藏了多件与教育有关的碑刻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从未改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除了京兆府小学规碑,还收藏有开成石经、大观圣作之碑等众多与教育相关的碑刻。
开成石经素有“石质图书馆”的美誉,它共114石、228面,内容涵盖《周易》《尚书》《诗经》等12部儒家经书,其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记载。如《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为“教育”一词最早的出处。“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夏,称为“校”,殷商为“序”,西周为“庠”,虽叫法不同,但都有“学校”的意思。《周礼·地官·师氏》记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这是与“老师”一词相关的最早记载。《论语·学而》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学习”一词最早的出处。
汉代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隋代从中央到地方广泛设立学校,在中央设置国子寺,下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五学”,后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唐代在隋朝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宋代沿袭隋唐教育制度,仍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在地方教育方面出现州县学和书院。
北宋时期的大观圣作之碑由宋徽宗赵佶撰文并书,李时雍摹写上石,碑额行书“大观圣作之碑”6字,则是由大书法家蔡京所书。碑文记述古代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制、学规及培养选拔人才的准则等,对研究中国教育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文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兼以石工精湛,突出了“瘦金体”的特点,为宋徽宗“瘦金书”代表作品之一。
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勤学力行,重视文化教育,为使风教修明、教育人才。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亲制《训饬士子文》以示警饬,命勒石太学,并谕礼部令各府、州、县学宫一体勒石,不产石材州县地方,以国子监勒石拓本转发各学宫。该碑文记载“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提出个人修养是学问之前提基础,并告诫学子要“穷经考义,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碑文书法端雅清丽,笔力遒劲。
《文博视野》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meiziyishu888@126.com
请注明电话、邮编、身份证号、开户行、账号
------2025年08月02日《西安晚报》第5版文化周刊
文博视野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8/02/content_28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