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琴声[何少球]
(2025-06-27 18:04:53)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路灯次第亮起时,老王便抱着他那把褪了漆的吉他,踱到梧桐树下,搬上一张休闲的椅子坐着。这个五十多岁的人,却扎个马尾,倒显出几分不合时宜的少年气。他坐下,调弦,手指在琴颈上摩挲两下,像在抚摸老友的脊背。
对面“红梅理发店”的灯牌亮着红光。老板娘正给最后一位客人刮脸,热毛巾敷上去,白汽蒙住了半边镜子。她透过雾气望出去,见老王身边已三三两两围了几个人,便又低头继续手里的活。
吉他声起来了。先是《橄榄树》,后是《外婆的澎湖湾》。老王弹得不算顶好,胜在情意真切。他的右手食指缺了半截——是年轻时在汽修厂被千斤顶压的,拨弦时总显得笨拙,却意外地揉出些沙哑的韵味。
人人都说,他是幸福的。妻子以一门手艺养着这个家,照顾孩子,孝顺公婆。而他,自从离开了汽修厂,竟然追寻起了音乐梦。时常出门,妻子却从来没有怨言,反而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
穿校服的初中生停下自行车,单脚支地听着;遛狗的妇人放松牵引绳,任那泰迪在琴盒边转悠;外卖小哥把车靠边,摘了头盔抹汗。琴声像块磁铁,把散落的铁屑似的人们都吸到一处。
“老王,来段新的!”有人喊。他笑笑,转调弹起自己写的歌。那调子忽高忽低,像在爬一道看不见的楼梯。唱到“红梅的剪刀剪啊剪,剪不断岁月,剪不了情”时,理发店的门“吱呀”开了。穿碎花罩衫的女人红梅,拎着保温杯走来,杯口还冒着热气:“叫你别乱唱,弹点大家喜欢的。”
人群自动让开条道。红梅把杯子搁在琴盒旁,里头泡着胖大海和枸杞。她并不坐下,又回到理发店里忙碌。丈夫果然换了首歌,一首《小芳》,非常娴熟,据说是他们谈恋爱的时候老王经常弹的。几位熟客对着店里,冲她竖大拇指,她摆摆手,嘴角却翘起来。
琴声常常引来更多的朋友相聚。卖卤煮的张叔端来小凳,居委会老李掏出陶笛应和,连总在巷口发呆的王小妞都跟着哼起来。她的调子跑得厉害,却意外地合上了老王即兴的节奏。众人笑起来,笑声惊飞了树上栖着的麻雀。
十点差五分,红梅锁了店门,轻轻咳了一声。老王的尾音便在这咳嗽里自然收住,像溪水流进沙地。“明日清早,咱们再约。”他拱手作揖,人群便也笑着散去。
收拾琴盒时,梧桐叶飘下一片,正落在他肩上。红梅伸手拂去,手指在蓝衬衫上停留的那一瞬,也真切地看见了小辫子里的一卷银发。他们一前一后往回走,影子在路灯下叠在一起。理发店的霓虹灯“啪”地灭了,整条街都暗下来,唯有那琴声的余韵,仍悬在夜风里,等着明天的太阳来晒暖。
“星沉海阔,温风柔缓,暮色渐浓的夏日,宜载歌,宜放肆,宜相聚。”街头的吉他声,就像是一剂良药,抚慰着人们疲惫的心灵,又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陌生的人们紧紧相连。在这小小的街角,因为一把吉他、一段旋律,人们之间有了温暖的交集,有了情感的共鸣,也有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2025年06月27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6/27/content_27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