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的葫芦娃[许海利]

(2025-06-20 07:50:35)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父亲喜欢葫芦,总念叨葫芦谐音“福禄”,种在院里会给全家招来好福气。

  每年惊蛰一过,他布满老茧的手就开始忙碌,从木盒里取出瓷碗,碗底躺着墨绿的葫芦籽,在晨光里泛着油亮的光泽。父亲对着太阳细细端详,像在审视稀世珍宝,把每颗种子都摸得温热才肯罢休。母亲见状,打趣他搞“种子选秀”,他却板着脸回道:“好种出好苗,马虎不得!”

  浸泡种子的瓷碗,在灶台边放了整整一夜。父亲翻出珍藏的旧花盆,往土里掺了半筐腐熟的鸡粪。他用小铲子把土铲得松松软软,像给种子铺好了羽绒被,又用食指在土里戳出小坑,把种子一粒粒放进去,最后轻轻盖上一层薄土,仿佛在给熟睡的婴儿掖好被角。

  为了给种子营造温暖的小窝,父亲把花盆搬进了阳光最好的南窗台,还用透明塑料袋罩住花盆,做成简易的温室。每天清晨五点,他雷打不动地掀开塑料袋透气,再用喷壶给土壤洒上细细的水雾。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时,他总要凑近观察老半天,连叶片上的绒毛都看得仔仔细细。

  在父亲日夜呵护下,嫩绿的小芽终于破土而出。父亲激动得像发现了新大陆,举着放大镜研究半天:“看这芽冒得多瓷实,将来准能结个大葫芦!”他立刻把塑料袋换成透气的纱布,又用细竹签给幼苗搭起支架。那些日子,他逢人就说自家的“葫芦娃”,语气里满是骄傲。

  移栽前半个月,父亲就开始翻整小院墙角的土地。他一铁锹一铁锹地把土翻得又深又松,连指甲盖大的石子都挑出来。移栽那天,他像捧着初生婴儿般把幼苗放进坑里,先垫上腐叶,再小心填土、浇水。每栽好一棵,都要退后三步,眯着眼调整间距,直到满意为止。

  藤蔓爬满竹架时,雪白的葫芦花像倒挂的铃铛缀满枝头。父亲搬来小板凳,一坐就是大半天,举着手机录视频:“大娃二娃准备登场了!”他还专门买了小毛刷,学着视频里的样子,给每朵花轻轻扫粉,动作比绣娘穿针还仔细。

  花谢后,拇指大小的葫芦挂在藤间。父亲用旧棉布条在葫芦下面系了吊兜,每天拿着软尺量尺寸,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大娃今天长了两毫米,准是要当举重冠军!”遇到连续雨天,他披着雨衣给葫芦架搭防雨棚,裤腿沾满泥水,却笑得比孩子还开心:“可不能让我的葫芦娃们感冒了。”

  葫芦长到拳头大时,父亲不知从哪淘来红绸布,系在葫芦蒂上。夜里起风,他总要披着外套到院子里查看,手电筒的光束在葫芦架上晃来晃去,嘴里还小声念叨:“别怕别怕,有我在呢!”

  收获那天,父亲戴着白手套,用剪刀小心地剪断藤蔓,每个葫芦都裹上软布,放进垫了棉花的纸箱里,像是运送易碎的珍宝。母亲笑他小题大做,他却认真地说:“这可是咱们家的宝贝,当然得好好迎接。”

  如今,七个圆润饱满的葫芦摆在老家堂屋。父亲戴着老花镜,在葫芦上细细描绘葫芦兄弟的模样。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佝偻的背上;跃动的光斑,像极了童年记忆里七个葫芦娃打败蛇精时绽放的七彩光芒。


------2025年06月20日《西安晚报》第8版专题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6/20/content_27802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