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影摇窗[朱于云]

(2025-06-20 07:48:52)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晨雾还未散尽,街角的木格窗棂已透出暖黄的微光。推门走进“竹里居”,檐角铜铃轻响,惊醒了蜷在竹帘后的狸花猫。它伸了伸懒腰,跃上藤编茶几,尾巴扫落几片新落的竹叶,飘进了我的粗陶茶碗里。

  店主老周正坐在窗边修补一只竹编蝈蝈笼。他戴着玳瑁老花镜,枯竹般的手指捏着篾刀,将细如发丝的竹条穿引、打结,动作慢得像在抚摸初生的婴儿。听到门响,他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嵌着竹屑:“快进来坐,这修好了送给你!”

  竹香是这里的魂。老周说,他年轻时在皖南竹海当学徒,师父教他第一课不是编竹,而是“听竹”——雨打竹叶是沙锤,竹枝摇曳是箜篌,连竹根在地下生长的声音,都是大地的心跳。说话间,他舀起一瓢山泉水,浇在竹篾上。水珠顺着竹纹游走,恍惚间竟有《广陵散》的泠泠清音。

  朋友阿茗是位古琴老师,她指着墙角半人高的竹根雕叹道:“老周,这尊‘寒江独钓’雕得太妙了,去年拍卖会起拍价不菲啊!”老周将篾刀往青石砧上一顿:“雕完它,我右手腱鞘炎疼了三个月。但夜里听着江风从竹篾缝里穿过,倒像是把整条江都编进梦里了。”

  我捧着温热的竹叶青,看茶叶在杯中轻舞。老周忽然说起往事:十年前暴雨冲垮竹器作坊,他蹲在泥泞里扒拉被泡烂的竹料,却摸到半截竹根雕。那天他抱着残雕在江边坐到天明,江水推着碎竹漂向远方。他忽然明白:“留不住竹,就留住竹魂。”后来他关了铺子,用三年时间收集残损竹器,用篾刀接骨续筋。此刻,博古架上断腿的竹编仙鹤正驮着裂纹累累的竹编莲蓬,仿佛随时都要振翅飞向云海深处。

  阿茗拨弄着琴弦轻叹:“现在年轻人都在直播间抢购网红竹编,谁还懂这些带着伤的旧物?”老周往火塘添了块松木,火星噼啪溅在竹编壁挂上:“你们看这幅竹林七贤,篾条里掺着古时的竹纸浆,修补时加了民国竹帘丝。残缺处才是呼吸的孔洞,就像人心里那些空缺……填不满的,就留着当月光漏进来的地方。”他忽然顿住,竹刀在光影里划出一道弧线。

  雾气渐渐化开,老周从樟木箱底捧出个蓝布包。层层揭开,竟是半截竹制茶碾,碾槽里还嵌着风化的茶末。他的手指抚过碾轮上的刻痕,那里有半个模糊的“茶”字,像是被岁月啃食的月牙。他说:“用它碾磨今年的明前茶,每一粒碎末,都裹挟着春日山涧清泉,澄澈凛冽,甘洌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柔和,茶汤滑过喉咙,留下悠长回甘,恰似春夜微风轻拂,满是惬意悠然。”

  茶香氤氲中,我想起曾经失业时在华蓥山遇见的守林人——他独居的木屋,四壁素净,却用篾片编出满墙《心经》。谈及此事,他目光变得悠远,缓缓说道:“那晚大雨滂沱,竹子被冲走七根,经墙上少编了七朵莲花。想来,一切皆是定数。”当时我不懂,此刻看着老周将残竹雕成衔枝的雀鸟,忽然明白:真正的圆满,是懂得与残缺共生。

  暮色染红竹帘时,老周正在修补一只断腿的竹编蟾蜍。阿茗忽然轻笑:“您这手艺,倒应了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老周头也不抬:“我修的不是竹器,是时光打的结。你看这竹节,里面三十六道竹青,代表三十六个节气;九道竹黄,藏着九重人生况味。”

  回家路上,霓虹灯在雨后的街道流淌成河。我摸着老周送的竹根雕,忽然想起《庄子》里的梓庆削木。或许真正的治愈,不在于逃避裂痕,而是学会在破碎处种下月光。就像此刻掌心的竹纹,每一道凸起都是故事,每一道凹陷都是留白,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生命图腾。

  推开家门,玄关的竹编灯亮起了暖光。我忽然听见老周在晨雾中喊道:“记得常来听竹……”檐角铜铃轻晃,恍惚又是那个竹香弥漫的清晨。原来人间至味,不过是与世界温柔相拥时,听见自己心跳与万物共鸣的清音。


------2025年06月20日《西安晚报》第8版专题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6/20/content_27802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