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菱花十里白[朱秀坤]
(2024-08-29 18:09:42)|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植物界有意思,陆上有追随太阳转动花盘的向日葵,水中也有跟着月亮转移朝向的花朵;田野间有落花入土结实的花生,池塘里就有花朵沉浸水中孕育果实的草本。寻常我们知道昙花、茉莉、葫芦、粉豆花、月见草是夜晚开花的,谁知大月亮底下也有寒星般的花朵在水面深情绽放。
这奇特的花朵在家乡人眼里其实也普通,就是菱花。
当然,在阴雨天、早晚时分或者树阴下,白天也偶尔能看到菱花,那是一种洁白的四瓣小白花。也许它就是个害羞的柴门村姑,不喜欢太阳光吧。《本草纲目》里的表述是:“背日而生,昼合宵炕,随月转移。”古人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竟能看出菱花会随着月亮的转动而发生偏移,不过米粒大的柔弱小花啊,譬如月上东山时,菱花朝向东方,月在中天时,菱花就端端正正仰天而望了?估计是晚饭过后,有渔夫在船头纳凉,习习晚风中看到月下的菱花开得雪白一片,待午夜梦回,无意间再看一眼,咦,一河的菱花竟齐齐转了个方向,原来月亮已西斜。如此,观察几日也就有了菱花随月转移的结论。也可能是夜晚行船、挑水、看戏途中或走夜路时发现的,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关于菱花的转向问题难不倒人。
杨万里有首《菱沼》诗:“柄似蟾蜍股样肥,叶如蝴蝶翼相羌。蟾蜍翘立蝶飞起,便是菱花著子时。”菱叶的叶柄中间鼓突,确实像青蛙大腿,菱叶也如蝴蝶翅膀差不多,叶柄翘出水面时就像蝴蝶在飞舞,此时米粒大的菱花开始结菱角。菱花低调,略高于菱盘,细碎而稀疏,素面朝天,从初夏一直开到秋分寒露时候,花谢了叶下就生小菱角。有意思的是,这安静而害羞的菱娘子从不将结实的秘密示人,白天多是低眉顺眼,偶然在雨天能看到其清新脱俗的小模样。花朵萎顿后,菱娘子就将花柄调整方向,让花朵浸入水中,无声地育出了小菱角,菱角在水中吸取养分,茁壮生长,越长越大,成熟时像小小的牛头,复又被托出水面,藏在菱叶下,摘下来才发现竟比饺子还大,当初不过是米粒大的花朵啊,真让人惊喜。
菱角当然有角,两角的是胭脂色的大风菱,四角的是青白的麻雀菱、小白菱,碧绿的羊角青、鹦鹉青等品种,也有无刺的馄饨菱。刚摘上来,一股子诱人的清芬。剥开,一肚皮的雪白嫩肉,轻轻一嚼,嘎嘣脆,清甜多汁,甘美鲜香,甚是喜人。待新菱老成,入锅蒸煮,满屋的菱角香直扑眉宇,橘黄灯影里,一家人围桌品菱,言笑晏晏,也能品出家的馨香。菱角虽是水乡小食,剥食之间颇能感觉到俗世人间的烟火乐趣。
儿时嘴馋,常到菱塘边上,用树枝去够成熟的菱角。菱塘清幽宁静,菱盘上面飞一两只宝蓝色的豆娘,黄昏中的菱花开得无声无息,但笼了一层缥缈光晕,又白又亮,似小堆薄雪堆在菱盘上,凉意沁人。暮色渐浓,月亮挂上天空,小小的菱花莹润有光,如星星栖息在水面,与一塘的萤火交相辉映,更添一抹童话般的神韵。一股子清芬从菱盘上弥散开来,心越静,夜越深,菱香越甚,令人陶醉,说不清是菱花香、菱叶香,还是藻荇浮萍菰蒲芦苇的气息。后来读《红楼梦》,苦命的香菱说:“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花儿都好闻呢。”真是深有同感,说到人心里去了。
菱角有家生野生之分。野菱角扁平,仅有家菱一半大,一律为两角,角上有长刺,不小心就可能戳破手指,但比家菱甜,也格外鲜香。儿时随母亲行船,光脚丫垂在水面上,脚一撩就撩上了一串野菱盘,摘下几只碧青的野菱角,“喀嚓喀嚓”嚼得美极了,越嚼越香。如今野菱角不常见,已经被列入保护植物行列了。
以前,采菱与采莲总是一幅清新可人的水乡小景。人在船头船舷,低头下腰,翻起菱盘,挑大个的采摘就是。或者坐在菱桶(一种水上交通工具)中,随意东西,尽情采撷,边采边食,菱歌四起,也是农家一乐。“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如今已是罕见。
秋末霜降直至立冬时候,家乡会出产一种大乌菱,如微型的蝙蝠,乌漆麻黑,坚硬到铁齿铜牙也难咬开,得用菜刀劈。谁能想到原本娇羞含怯的柴门村姑,在重露寒霜中历练成铁娘子了。
------2024年08月14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8/14/content_216781.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