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田新声[屈琦(陕西)]

(2024-07-22 18:17:47)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又是一年麦子成熟的季节,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我已记不清有多久没有感受那热火朝天的收麦时刻。也许是觉得现如今科技发达,收麦子只需静静在村中等待收割机的到来即可。年迈的父母再也不用像年轻时那般,手拿镰刀弯下腰收麦子了。


  父亲在我出生不久后,曾跟随同村的叔伯去蒲城县当麦客。这段旧事如果不是母亲讲述,年幼的我不会有记忆。但可以想象:午后太阳高悬,麦田里热气腾腾,汗水浸透了父亲的衣衫,但他依然坚守在田地里,一镰刀一镰刀快速挥舞,动作熟练而流畅,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因为,这是他生活的希望。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泛起的一片金黄与远处金黄的麦浪相接,顾不得欣赏近在眼前美景的他们,带着疲惫和满足回到住处休息。母亲在谈及父亲每次收割麦子回来,被晒得黢黑的脸庞时,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说:“你爸当时真的是太辛苦了……”


  想到小时候与父母在地里干活,年少的我们累了渴了,父母总是说:“我娃赶紧休息下去,肯定累坏了。”记忆中,却从未听到父母说过一句累。高中假期,我在给邻村村民家苹果树套袋的时候好奇地问过:“婶婶,你们干活就不知道累?”婶婶的回答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等你长大了,也不会累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与父亲闲聊中,问过父亲:“那时麦子用镰刀收割回家,是如何打成颗粒的?在我的印象中,当时还没脱粒机。”父亲说:“那时候,都是用石碾在铺平的麦子上来回碾,有拖拉机、三轮车的人家还好,如果没有就是靠牛拉石碾。到后来,有了脱粒机,再也不用受那份罪了。”


  如今,家乡的麦田少了那份热闹,但人们脸上的笑容却更加灿烂。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再也见不到家家户户门前磨镰刀的情景,那些传统的农耕画面已悄然淡去。但收割机的轰鸣声已经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美的旋律。有了这一台台钢铁巨兽在田间来回穿梭,看着那一片片麦田被整齐地割下,曾经辛勤挥舞着镰刀的村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忙碌地跟在机器后面,捡拾着遗漏的麦穗。


  不管是谁家收麦子,只要运送小麦的三轮车一到,左邻右舍全部出动,拿着耙子将一堆堆小麦摊平。随着夕阳落下,围坐门前乘凉的村中长辈,彼此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和收获,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乐章,这是属于这片土地的丰收之歌。


  尽管现在家乡的收麦场景,已经和儿时的记忆大不相同。但是我想,以后仍要多抽时间回家乡看看,感受下新时代收麦的便捷,也寻找下那些深藏在心底的美好回忆。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乡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永远都是支撑我前行的重要力量。



-----2024年07月08日《西安晚报》第7版第九届“禧福祥6年西凤杯”华语青年散文季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7/10/content_20880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