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弥乐佛弟子
弥乐佛弟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905
  • 关注人气:6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镭:散曲意象组合探微[中华辞赋]

(2024-03-01 00:05:35)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新批评]周镭:散曲意象组合探微


原创 周镭 中华辞赋 2024-02-23 17:17 北京

2023年第12期 | 新批评 |



新批评
散曲意象组合探微

周 镭



“意象”是中国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具有整体性,是通过作者将感性的、在场的象融入隐蔽的、不在场的意而构成的一个多层的、多面的、立体的结构体。这一融入过程往往需要依据艺术感觉中的情理逻辑,以诗人的情绪或意念为线索,将可建立内在关联的意象进行有序化的组合,建构主题,展示结构。当每个意象处在这种组合结构中,它的意义才得到确定,使意象与情趣有机契合并融洽无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散曲抒情审美的功能,体现出更高的整体价值。散曲中的意象组合有多种方式,包括并置式意象组合、递进式意象组合、对比式意象组合、跳跃式意象组合和叠加式意象组合等,下面就这几种组合方式进行讨论。







一、意象的并置组合


意象并置组合,是将同一时空、同一感情基调或同一逻辑起点上的两个或多个意象并置平行排列。意象之间是并列的或互补的关系,个别意象只是作为整幅画面的局部景象,整个意象之间的合力构成情感的空间势场。比如元代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曲前两句中列出6个名词性词组作为意象,这些意象之间并没有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而是直接并列在一起,留出想象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几个快镜头的拼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而昏鸦又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的感觉是幽雅闲致。这里用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古道西风瘦马”,依然是三个意象直接并列组合,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诗人运用意象并列组合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昏暗画面,勾勒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书写天涯断肠人的悲凉做足了铺垫。

将一些相似意象进行并置,可以起到反复强调,加深印象、增强感染力,凸显表达情感的作用。如武林隐《中吕·满庭芳·渔》: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其中“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几种食物类意象并列在一起,表现了秋日农家丰收后的喜悦之情,构成一幅闲适景象。可见这些意象有着统一的感情色彩,意象之间可以没有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若干个别意象呈现的片段,经过组合、拼接组成一幅完整画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置的、铺陈的、互补的。





二、意象的对比组合


意象的对比组合,主要是通过对比造成意象之间的冲突和撞击,来激发一种新的情绪和思想,鲜明深刻地传情达意或揭示问题。

有的意象对比组合出现在一句之中。如鲜于必仁《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中的“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将“潮平”与“远水宽”、“天阔”与“孤帆瘦”进行对比。用江潮的平缓沉静衬托秋水的宽阔,以辽远空旷的秋空映衬孤帆的瘦小。这种手法极好地衬托出诗人独立渡口时的无尽愁思,建构出清幽渺远的意境,描绘出生动、具象、凄美的江边秋色。

又如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该曲的前三句将“铺眉苫眼”与“三公”、“裸袖揎拳”与“万钟”、“胡言乱语”与“时用”分别建立联系,形成荒诞的对比。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的设问之后用了一组鼎足对,作了更具体的比喻。其中,“岐山鸣凤”指周文王兴周时有凤凰鸣于岐山,“南阳卧龙”是诸葛亮的号,“渭水飞熊”指姜太公吕尚。作者将“五眼鸡”这样好斗的公鸡与“岐山鸣凤”作比,将“两头蛇”这样的不祥之物与“南阳卧龙”作比,将“三脚猫”这样只会败事的人与“渭水飞熊”加以联系对比,想象大胆泼辣,形成强烈反差。可见借助古人往事熔铸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再加上另辟蹊径的奇特意象对比,可达到“据事以类意,援古以证今”的生动效果。

有些意象对比组合可以构成几个层次,由多层次对比形成一种有纵深感的立体意象组合。如张鸣善《中吕·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国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漫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更有一些作品,选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色彩分为宾主进行对比组合,在整体艺术架构下,协调不同配置,使之产生彼此映衬、以宾托主的审美效果。

如鲜于必仁《双调·折桂令·玉泉垂虹》:

跨寒流低吸长川,截断生绢,界破苍烟,噀壁琼珠,悬空素练,泻月金笺,惊翠嶂分开玉田,似银河飞下瑶天。振鹭腾猿,来往游人,气宇凌仙。





三、意象的层递式组合


这种意象组合大多采用顺次推进的手法,有的意象之间存在着情感逻辑上的承续关系,表现出某种情感层次的递进,尤其适用于带有较强的叙述性甚至情节性的作品中。层递式的组合大体可分为时空层递式意象组合与情感层递式意象组合两类。

时空层递式意象组合的意象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先后顺序,或存在某种意义上的递进、深入关系。几组意象贯穿一体又层层递进,使组合意象的层深及内涵更为丰富,同时又富于变化。

如乔吉的《双调·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全曲以主人公“寻梅”为线索,其情感沿着“寻梅”过程渐次展开。前三句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背景,在时间上从“冬前”到“冬后”,说明作者寻梅时间很早很长。空间上从“溪北”到“溪南”的“几村庄”,表现作者苦寻了很多地方。即便每每弄得“两履霜”,也要“树头树底孤山上”寻个遍,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寻梅的迫切与执着。“溪北”“溪南”两个意象是承接“几村庄”这个意象,“树头”“树底”“孤山上”几个意象,又承接“溪北”“溪南”两个意象。这样按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的变化组合意象,就构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效果,使意象沿着作者的笔触,从概括到具体,逐渐深化,且并不显板滞。当看似没有希望时,突然峰回路转,冷风吹来一股幽香,“缟袂绡裳”般的梅花仙子突然呈现在眼前,于是作者由悲观的谷底上升到喜悦的巅峰。但接着作者的情绪又陡然反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寻梅的辛苦与惊喜竟然是一场梦。由梦境回到现实,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这一系列意象的呈现显然是循着诗人“寻梅不见——随风闻香——醉赏傲梅——酒醒伤怀”的时间过程层层展开的。





四、跳跃式意象组合


跳跃式意象组合方式,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甚至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若干意象叠映在一起的组合方式。中国古典诗歌主要在于传达、渲染作者的情感,而不是过细地再现某一事物。这就要求在篇章短小的古典诗歌书写中,可以对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超越”。跳跃式意象组合便是建立在古典诗歌这种时空“超越”性的基础上,构成诗词曲的跳跃式结构。其中,有些重在时间跳跃,有些重在空间跳跃,有些在时间、空间均出现跳跃。如张可久《双调·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首小令是作者于重阳节郊游登高时,对景生情而发出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生活,意欲归隐的思想情绪。曲中由几个不同的“意象群”构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景象,遥远的青山与戴在头上令人感到别扭的乌纱,归雁南飞与思乡倦客,翠袖与金杯交织着琵琶声声的热闹酒宴,西风白发与明日黄花愁蝶的惆怅,斜阳寒鸦的感慨,作者通过意象组合形成的一组组画面,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同眼前景物自然地融为了一体。但这所有的场景并不是诗人在同一时空中捕捉到的景象,而是诗人为了表达复杂的情思,把自我融入不同时空中的场景。“翠袖殷勤”三句是诗人回忆往昔官场应酬时浓缩而成的意象,并非此时的实有场景。“西风白发”“明日黄花”也并非写实,而是由此时此景所引发诗人长期生活经验中凝结成的某种意念感慨,看似是美好的回忆,实则这正是作者所厌倦的官场狂欢,他对此已毫无留恋。曲家将人与景在不同时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借此意象透露出人生易老,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归宿了。末三句诗人笔锋一转,只见一抹残阳西下,几只寒鸦在空中飞去,一派凄凉景象,更添无限惆怅和思索。全曲意象与意象的联组在时空上是跳跃式的、非承续的。由一个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过渡时不作交代性的叙述,表面上看起来互相脱节,而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由此构造出一个多元的、延伸的“时空”,但是这个“时空”又被诗人的情感空间所容纳。





五、叠加式意象组合


叠加式意象组合就是两个或多个意象叠加组合,重叠复现一个内容,或形成一个新的意象,指向一个中心结构。叠加式意象组合可分为“复叠”和“叠指”两种。

复叠是指不同的语象出现在同一首曲中而呈现的意义或寓意相近,形成同一意义的复叠式意象群,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如张养浩《双调·庆东原·即景》: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梢弦。喜沙鸥也解相思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缭乱。

这是张养浩辞官归故里后所作,首三句以深情的笔墨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自得其乐的闲适意境。作者将“鹤”“莺”“沙鸥”三个意象叠映,勾勒出恬静的画面。视角的切换,具有对比、强调等作用,极富包孕性,既笔墨经济又回味无穷。接下来的四、五、六句为鼎足对,写三种禽鸟或冲开锦川,或啼残翠烟,或飞上青天,以“锦川”“翠烟”“青天”三个意象的叠映,勾勒出优美,安逸,自由的背景,与禽鸟的动作和神态一同构成生动活跃的场面,衬托作者在这样优美闲静的环境中吟诗作赋的喜悦洒脱之情,表达作者对无拘无束的闲适生活的向往。结尾处表现作者在创作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作者专心致志于艺术构思时,几乎忘怀一切,直到诗句将成,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才感觉到眼前景象的变换。

叠指是指诗人为了表达某一特定的意念,在同一首诗中反复使用不同形式的语言外壳对一意象进行累加,而事实上是复指同一个对象的意象组合。如周文质《正宫·叨叨令·失题》:

呜呀呀寒雁空中叫,扑冬冬禁鼓楼头报,淅零零疏雨窗间哨,吉丁当铁马檐前闹。睡不着也末哥,睡不着也末哥,纵然有梦还惊觉。

曲的前四句描绘了四种自然声响:寒雁叫与禁鼓报、疏雨哨、铁马闹,这些均是与忧愁心绪强相关的意象,给人以凄凉、孤寂、烦恼的印象。将这些由不同物象构建而表现同一喻意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就更加强烈地透露出诗人的凄清与忧愁。至于这是一种什么愁,作者没有明言,我们或许只能从曲尾微妙传达出的“惊梦”形象中捕捉到某些信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感受到作者用意象反复叠加的方式所透露出来的强烈愁绪。

运用意象的组合,实际上是作者为选择更好的力度、厚度和表达角度,以求达到更加直接地走入读者内心,更加流畅、便捷地渲染情感的实用技巧。在散曲创作实践中,意象组合方式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经常会有两种或更多组合方式并存。






—END—






2024年《中华辞赋》征订启事


点击订刊

订阅信息
全年12期,单本定价(人民币)20元,全年240元。
国际刊号:ISSN 2095-7351
国内刊号:CN10-1215/I
邮发代号:82-780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微信公众号订阅或电话订阅(010-65003260)。
投稿信息
诗词投稿邮箱:zhcf_shici@vip.sina.com
辞赋投稿邮箱:zhcf_fuzuo@vip.sina.com
曲联、鉴赏及其他投稿邮箱:zhcf_qita@vip.sina.com
(注意:以上短横线为下划线)






责编/杜康琪  审核/江  岚  核发/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