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张晓峰]
(2024-02-13 08:39:37)|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写春联难,贴春联也不易。写不好,可以找人写,可以买现成的,不丢人。贴春联还要找别人帮忙,自己都张不开口了。把春联贴到门上,谁都会;贴得端端正正,中规中矩,还真不是简单的事儿。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春联都是父亲贴的。故乡一带是在腊月二十八那天贴春联,我家大多是在下午贴。吃过午饭,父亲就把买来的春联拿出来。父亲不识多少字,不会写春联,我家的春联都是买现成的。我们说的春联是广义的,包括对联、横批和门神。我们乡下人给它们取了通俗易懂的名字:门对儿、门头儿和门心儿。以前,买来的门对儿上联和下联是连在一起的,需要把它割开。父亲不用剪刀,而是用条细绳子,放在对折整齐的门对儿的中间,两边一齐均匀用劲儿,就把一副门对儿从中间分开了。两边的边沿非常整齐,比剪刀剪开的更整齐。小孩子还是弄不好,一次我姐和我自作主张,拉线的时候,用力过急过大,把门对儿的边沿弄得像锯齿一样,很难看。两个门神也是连着的,父亲如法炮制,也把它们整齐分开。
技术含量更高的是打糨。门对儿和门头儿割好了,父亲就在煤炉上放半锅水,一边烧水,一边弄点面粉和上水在碗里搅拌。搅得没有一点面疙瘩的时候,水也开了;这时把搅好的面糊倒进开水里,搅两下,马上把锅端下来就成了。面糊在似熟非熟之间最好,叫作糨糊;熬熟了,成面汤了,黏性大大降低;生了,糊是糊,水是水,没有黏性可言。乡下人家家户户都自己打糨糊,没有用胶水和胶布的。后来,我尝试着自己打糨糊,手忙脚乱,总是出问题。学了几年才掌握要领,勉强能赶上父亲的水平。
糨糊打好,趁热赶紧贴春联。顺序也有讲究,我家是贴大门。先门头儿,再门对儿,最后是门心儿。门头儿要贴在上边门框的中间,要端正。门对儿要两边一般高,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父亲判断上联和下联的方法很独特,印有生产商家和定价的是下联。这方法很准确,左邻右舍都学会了。门心儿上的门神要对着脸。有的人开着门贴,贴好一关门,才发现贴反了,两个门神不对脸儿。本家哥哥喝了酒,又是天黑贴的;第二天一看,一个门神头朝下拿大顶呢。“福”字门心儿是倒着贴的,寓意“福到”。贴过大门贴正房门,然后贴两边的陪房。细致的人家,连猪圈和鸡窝的门也要贴上,也不费啥事,图个吉利吧。
贴过春联,一院子红彤彤的,年味马上浓了起来,新年是真的要来了!
---------2024年02月09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2/09/content_181917.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