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花开后百花艳——古代也有反季节花[刘伟恒]

(2023-10-21 06:08:33)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九月九重阳节就要到了,正是菊花开得最火热最美好的时候。

  古人会在这一天佩戴茱萸囊,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并将采来的菊花插在鬓上,旨在辟邪、祈福多寿。久而久之,这一天也就成了菊花节,菊花成为一抹亮色和风景,引得无数诗人为之倾倒。

  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菊花的种类极多,目前已达到两千多种:按花朵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和小菊;按花瓣形状可分为管瓣、平瓣和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而菊花的颜色甚多,除了蓝色之外,几乎应有尽有,呈红、黄、紫、白、墨、绿等诸色,而黄色居多。

  其中,白菊最为诗人所青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云:“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这首诗犹如一篇优美生动的白菊礼赞,从视觉、嗅觉等方面,对白菊的外形、色彩、品性以及芬芳、清雅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众所周知,菊花的种类固然繁多,但最常见的还是黄色的菊花,所以菊花又被称为黄花。当时,长安人热衷种菊自乐,尤其喜欢黄色菊花,黄菊堪称当时长安的流行色。然而,令狐相公家的菊花却是明镜如霜的白菊,刘禹锡一见倾心,欢喜异常,爱怜不已,诗兴大发,于是一首优秀的咏菊诗油然而生。

  不仅白菊独特、可爱,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古代还有一种罕见的桃菊花。南宋张孝祥写过一首《鹧鸪天·咏桃菊花》词:“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黄。新艳冶,旧风光。东篱分付武陵香。尊前醉眼空相顾,错认陶潜是阮郎。”张孝祥所写的桃菊花,即桃花菊,因其颜色粉红如桃花而得名。据宋《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桃花菊虽是菊花,但它既不同于桃花,又不同于普通的菊花,而是集二美于一身。桃花菊既具有桃花浓艳的颜色,又具有菊花妖娆的体态和幽雅的芳香。诗人把酒东篱下,一边赏花,一边饮酒,不觉间醉意朦胧,朦胧中把眼前盛开的菊花当成了烂漫的桃花。在重阳节看到这种鲜艳若春葩的花朵,真让人怀疑是春天降临了。张孝祥所见的桃花菊,在菊花的海洋里,是颇为醒目的,也是十分罕见的,虽然诗人未能言明桃花菊的来历,但是根据作者的生动描述,推断其应该为桃花和菊花嫁接的结果。

  说到菊花,就不能不提唐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他虽然不是专业诗人,但他也曾为菊花吟咏过两首闻名遐迩的诗。其中一首《题菊花》诗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据宋代张端义的《贵耳集》记载:“巢五岁时侍其翁与父为菊花诗,翁未就,巢信口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怪,欲击之。翁曰,可令再赋,巢应声云云。”于是就诞生了上面所说的《题菊花》。黄巢还有另一首咏菊诗,其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这是借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与此同时,黄巢之诗也透露出了自然界的规律,即秋天菊花开时,其他的花大都凋落了。唐诗人元稹也有《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这首诗,似乎也在印证着“我花开后百花杀”这个自然规律。

  然而,在生产力和各项技术都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在深秋甚至隆冬季节,依然可让鲜花盛开。早在汉代,人们为了在冬季也能吃上时鲜蔬菜、观赏到鲜花,就已经探索出了用“温室”培育蔬菜、鲜花的方法。据《汉书·召信臣传》载,汉元帝时,召信臣曾经在皇家苑囿上林苑的太官园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可见当时温室的操作是播种后在其上造房屋,屋上面再覆盖天棚,然后在室内昼夜不停地生火,使室内气温升高,便可以培育出严冬季节十分罕见的时鲜蔬菜和鲜花了。唐代,冬季也用火室培育花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隆冬时节,能够看到鲜艳的牡丹,不正是非常鲜见的反季节花吗?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了杭州的一种温室。先在地上凿地为坎,在坎上用纸糊个不透风的“密室”,室内用竹芭做床,床上覆以一定厚度的肥土,上面种上各种花卉。坎下壅以粪土,掺入牛尿、人尿、硫黄之类,使之发酵生热。这样,温床上的花卉很快便相继开放;南宋范成大在《梅谱》中还记载了另外一种利用浴室的湿热蒸汽熏蒸花卉、使之提前开放的做法:“行都(杭州)卖花者,争先为奇,冬初折来未开枝,置浴室中,熏蒸令拆,强名早梅。”

  到了明清时期,用火室和土窖培植花卉已经很普及了。明张萱在《疑耀》中记载,北京入冬之后人们以地窖养花,“皆掘坑堑以窖之,盖入冬土中气暖,其所养花木借土气火气相半也。”《天咫偶闻》中也有相关记载:“京师灯节,牡丹、芍药已开,皆从燠室中去。”燠室,就是温室。清代还有更为先进的玻璃、薄膜温室,已经接近现在的温室大棚了。反季节鲜花不仅产量大幅增加,而且质量得到提高,品种更加丰富。可见,古代温室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应用于反季节鲜花的培育方面,使人们能够在“百花杀”的秋冬季节看到鲜花,的确不简单。

  因此,唐代的都城长安、宋代的都城开封与杭州,还有元明清时期的北京,秋冬时节不仅仅有菊花,还有牡丹、芍药、小桃、郁李、迎春等,就连腊梅也能提前开放。这,就是古人探索反季节花栽培的成果。


----------2023年10月21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之文化纵横栏目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310/21/content_16082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