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第6讲[陌上花开老师]

(2022-12-08 13:23:32)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元曲第6讲


原创 陌上花开老师 花开国学讲堂 2021-03-11 08:21




元曲第6讲


元曲带幺篇的小令与集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两个:北曲中带幺篇的小令和南曲中的集曲


一、幺篇:


1、什么是幺篇?

我们在读北曲或北曲谱时,经常可以看到“幺篇”之谓,或写作“么篇”,也有简作“幺”或“么”的。比如元代白贲这首有名的曲子〔正宫·黑漆弩〕(鹦鹉曲)(本名黑漆弩,因为这首曲子太有名了,取第一句的鹦鹉二字,又得名鹦鹉曲,还叫学士吟。)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幺〕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再如:

〔黄钟·人月圆〕(青衫泪)

张小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松风十里云门路,

〔仄〕仄仄平【平】。破帽醉骑驴。

〔仄〕平〔仄〕平,小桥流水,

〔仄〕平〔仄〕仄,残梅剩雪,

〔仄〕仄【平】平。清似西湖。

〔幺篇〕

〔平〕平〔平〕仄,而今杖履,

〔仄〕平〔仄〕仄,清霞洞府。

〔仄〕仄平【平】,白发樵夫,

〔仄〕平〔平〕仄,香炉峰下,

〔仄〕仄平【平】。吾爱吾庐。

我们看,这两首和之前学过的〔山坡羊〕〔干荷叶〕〔清江引〕等等曲牌相比,是不是多了一个〔幺〕?


2、“幺篇”的前世今生

“幺篇”,标示着北曲的一种体制形式。它的产生应该比较复杂,与词的“遍”、“换头”等有渊源,当然也与“当作者用它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时,为加大容量”有关。历代曲家对“幺篇”的论述,都较为简略,同时存在较大差异。关于“幺”字的来历,给大家介绍比较重要的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幺”字是“后”字的简写,用来表示后一篇。有元代的例子为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写道:“杨衙内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从这句话可见,“幺篇”是与前篇相对的,从中可知“幺篇”有后篇的含义。

二是认为源于唐宋大曲大遍中的一遍“衮”,“幺”字是“衮”字的略写。《九宫谱定》云:“篇中或幺或衮,大率即是前腔”。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对“幺篇”的描述是:“同一牌名而为数曲者,止于首只列名其后,在南曲则曰‘前腔’,在北曲则曰‘幺篇’。(遍,乐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组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称大遍。)

三是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试举词曲之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héng)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幺篇〕银匙薄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元·张可久〔仙吕·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我们看,辛词与张曲在格律上是完全相同的。其他如〔黄钟·人月圆〕、〔商调·秦楼月〕、〔越调·霜角〕、〔双调·骤雨打新荷〕(词牌名为小圣乐)等,格律上与词也基本一致。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元·白朴《水龙吟》词小序云:“幺前三字用仄者,见田不伐《荡沤(u)集·水龙吟》二首,皆如此”。这里所谓的“幺前三字”,即该词的上片结尾三字。可见白朴以下片为“幺”,借用曲的术语来说词,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



3、“幺篇”的使用情况概述

当代徐沁君《元北曲谱简编》所收的326个常用北曲曲牌名中,可连用“幺篇”的曲牌为56个。此56个曲牌又可分为须连用的为37个、可用可不用或极少用的为19个两种情形。《全元散曲》所收的小令类作品中,连用“幺篇”的曲牌有〔黄钟·人月圆〕、〔黄钟·昼夜乐〕、〔正宫·小梁州〕、〔正宫·黑漆弩〕、〔仙吕·太常引〕、〔小石调·青杏儿〕、〔商调·秦楼月〕、〔越调·霜角〕、〔双调·骤雨打新荷〕等。多数连用“幺篇”的曲牌是联入套数中的,如〔黄钟·女冠子〕、〔仙吕·端正好〕用于套数首牌,〔中吕·上小楼〕、〔越调·麻郎儿〕用于过曲等,兹不多加列举。北曲中,连用“幺篇”曲牌有的专用于小令,如〔黄钟·人月圆〕;有的专用于散套,如〔黄钟·女冠子〕;有的专用于剧套,如〔仙吕·四季花〕;有的是小令套数兼用,如〔正宫·小梁州〕。“幺篇”在使用频率上,套数要高于小令,剧套要高于散套,此应与表达内容量的多少有关。

“幺篇”一般在一个曲牌之下使用一次。〔正宫·白鹤子〕〔商调·醋葫芦〕、〔越调·圣药王〕可在一套曲中连用若干支,各支曲前标作“幺篇”,属于特例。〔般涉调·墙头花〕的“幺篇”两次换头,〔双调·金娥神曲〕的“幺篇”三次换头,亦属于特例。又有〔般涉调·煞〕在一套曲中连用若干支,前加数字,但不标作“幺篇”,应也属“幺篇”的特定情形。因此,“幺篇”应与始调曲牌视为一个整体,与曲牌一样包括了字数、句式、韵脚、平仄等格律形式。某个曲牌是否可以连用“幺篇”,与其“幺篇”的基本定式,是元人都早已确定下来的。我们在创作曲子时,不能随意把曲牌加上“幺篇”,而造成画蛇添足。


4、幺篇的体式详解:

上面说过,“幺篇”应与始调曲牌视为一个整体,与曲牌一样包括了字数、句式、韵脚、平仄等格律形式。首先用韵上幺篇必须与前曲同韵。其次“幺篇”按其形式,可分为同始调、换头、幺篇与始调不同等几类。《元北曲谱简编》收入可连用“幺篇”的56个曲牌中,其中“幺篇”同始调的23个,“幺篇”换头的33个。

1)幺篇重头:重头的曲调与前调完全一致,相当于同宫同调同韵的重头小令,如:

〔小石调·青杏儿〕无题

元·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过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朝花谢,明朝花谢,白了人头。  

〔幺篇〕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我们这样排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重头的曲调与前调用韵字数格律完全一致?

当然,如添加了衬字,则衬字不计算在内,只论正字。

2)幺篇换头:

“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换头的前一二句有所变化。如: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元·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篇〕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大家看看这首:其特点是字句与始调相比,有了增损变化, 且增损变化一般在前两句。

再看:

〔仙吕·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元·张可久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幺篇〕银匙薄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再如:

〔黄钟·人月圆〕

元·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幺篇〕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大家看看是不是只是前两句有了变化,而后面的没有变动。

3)与始调不同的幺篇:

“幺篇”与曲牌一样包括了字数、句式、韵脚、平仄等格律形式,如: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

元·张鸣善

草堂中夏日偏宜,正流金烁石天气。素馨花一枝玉质,白莲藕样弯琼臂。〔带〕门外红尘衮衮飞,飞不到鱼鸟清溪。绿阴高柳听黄鹂,幽栖意,料俗客几人知?〔幺篇〕山林本是终焉计,用之行舍之藏兮。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吊湘累。

大家看看这首曲,〔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第一首曲是〔正宫·脱布衫〕,第二首曲是〔正宫·小梁州〕。我们刚才学习了, 〔正宫·小梁州〕有幺篇,且与始调不同,这就有固定的格律了 。


5、“幺篇”与“重头”的关系

曲之“幺篇”与“重头”应无瓜葛。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例如元·关汉卿〔仙吕·一半儿〕题情: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籁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淹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的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

从例曲可见“重头”是一种“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体制形式。然其主题虽然共一,却每首可以独自成篇,且用韵可各不相同。相当于“组诗”,“犹诗题之有其二、其三、其四也。”“幺篇”与之不同,“幺篇”与始调是一体的,不能独立成篇。用韵也须与始调一致。所连用的次数也是一定的,一般为一次。“重头”仅限用于小令,而“幺篇”既可用于小令,也可用于套数。


6、北曲之“幺篇”与南曲之“前腔”

二者相类似。“前腔”与“幺篇”,都是对一个曲牌的反复运用,都或有换头,同样须一韵到底。南曲用“前腔”的例曲如明代女曲家黄娥的〔南越调·绵搭絮〕秋夜有怀:

长空如洗,薄暮雨初收。谁驾冰轮,碾破玻璃万顷秋?怕登楼,牵惹离忧。总使清光照我,未审可照他州?想是独宿嫦娥,也与人间无二愁。

〔前腔〕花容消瘦,默默自含羞。猛忆当年,枉把明珠暗里投。甚来由,去觅封侯!未审青骢何处,浪荡他州?争奈份短缘悭(qin),两地相思一样愁。

〔前腔〕人间天上,今夕是何秋?看织女牛郎,已渡银河配凤俦(chóu)。恨无休,两泪交流。不是姻缘反目,恩变成仇。命薄红颜,翻作了招魂宋玉愁。

〔前腔〕寒衣未授,大火又西流。只见北雁南来,衰草茫茫无尽头。望归舟,人倚西楼,一似黄花消瘦,鬼病难瘳(chu)。又听吹笛谁家,落日山阳都是愁。

例曲由四支曲子联成一套,不可分割。可见南曲的“前腔”用于套数,不用于小令。而北曲之“幺篇”既可用于小令,也可用于套数。有的曲书把一组同牌南曲小令也标为“前腔”,其实是南曲的“重头”之制。另外,“前腔”使用次数较自由,可用一次,也可连用若干次,而“幺篇”一般用一次,这也是两者的区别。



二、学习小令:〔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脱布衫〕需要带过〔小梁州〕合为带过曲,不能独用。〔小梁州〕需要带么篇 。


1、〔脱布衫〕

张鸣善〔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之脱布衫:

草堂中夏日偏宜,正流金烁石天气。素馨花一枝玉质,白莲藕样弯琼臂。

共四句,其句式:七七七七四个七字句

我们再查一下曲谱: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平厶(宜用去声)上(韵,可平),

×××、仄平平去(韵)

如: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春宴

元·盍西村

柳花风微荡香埃,梨花雪乱点苍苔。锦绣云红窗缥缈,麝兰烟翠帘叆叇(ài dài)。〔带〕

珠箔银屏次第开,十二瑶阶。蔷薇洞侧牡丹台,神仙界,何必到天台。〔幺〕金笼鹦鹉舌头快,向人前说的明白。翠槛边,雕栏外,金沟一派,只许燕莺来。

“柳花风微荡香埃,梨花雪乱点苍苔。锦绣云红窗缥缈,麝兰烟翠帘叆叇。”大家看看,这首第一二句是不是对仗,三四句对仗?所以我们在审这个曲牌时,心中就有底了,第

一二句宜对仗,三四句可对仗 。


2、〔小梁州〕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春宴

元·盍西村

柳花风微荡香埃,梨花雪乱点苍苔。锦绣云红窗缥缈,麝兰烟翠帘叆叇(ài dài)。〔带〕

珠箔银屏次第开,十二瑶阶。蔷薇洞侧牡丹台,神仙界,何必到天台。〔幺〕金笼鹦鹉舌头快,向人前说的明白。翠槛边,雕栏外,金沟一派,只许燕莺来。

这里“珠箔银屏次第开,十二瑶阶。蔷薇洞侧牡丹台,神仙界,何必到天台。”

大家看看这是不是五句?句式为七四七三五,每句入韵,且平仄混押。

如汤式〔小梁州〕:

秋风江上棹孤航,烟水茫茫。白云西去雁南翔。推蓬望,清思满沧浪。

我们再来查查曲谱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3、〔么篇〕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春宴

元·盍西村

柳花风微荡香埃,梨花雪乱点苍苔。锦绣云红窗缥缈,麝兰烟翠帘叆叇(ài dài)。〔带〕

珠箔银屏次第开,十二瑶阶。蔷薇洞侧牡丹台,神仙界,何必到天台。〔幺〕金笼鹦鹉舌头快,向人前说的明白。翠槛边,雕栏外,金沟一派,只许燕莺来。

大家记住,这个幺是〔小梁州〕带的,而不是〔脱布衫〕带的。

我们再来查一下谱,小梁州〔么篇〕

〔幺〕

×平×仄平平厶(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 ,×平×厶(韵),×仄仄平平(韵)。

共六句,句式为七七三三四五,押五平仄韵,也可句句入韵。

再看如: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四景为储公子赋凤阳人

元·汤舜民

问春来何处忘机?小奚奴相趁相随。傍柳行乌纱翠湿,踏花去马蹄香细。〔带〕翠幄银屏锦绣围,莫放春归。人生七十古来稀,便做道一百岁,能几度醉如泥!〔幺〕韶华迅速难拘系,杜鹃声只在楼西。北海樽,东山妓。春风天地,何日不寒夜。 

问夏来何处徜徉?闲遥遥傲煞羲皇。啜(chuò)碗清冰蔗浆,卧藤簟翠ブ绡帐。〔带〕 细柳垂丝过粉墙,满地清凉。金河流水玉莲香,微风荡,香满看书窗。〔幺〕《离骚》读罢空惆怅,叹独醒谁吊罗江?角黍盘,菖蒲酿。榴花亭上,来日庆端阳。

问秋来何处盘游?醉乡中罗列珍羞。巨口鲈红姜素藕,团脐蟹锦橙黄柚。〔带〕 丹桂开花满树头,金粟娇柔。玎珰帘幕不垂钩,天香透,无地不风流。〔幺〕亭台净扫无纤垢,胜当年庾亮南楼。传画烛,焚金兽。碧天如昼,今夜赏中秋。 

问冬来何处从容?千金裘五彩蒙茸。鱼游锦重衾密拥,驼绒毡软帘低控。 〔带〕揽碎银河战玉龙。鳞甲琮琮。楼台上下水晶宫,堪题咏,人在画图中。〔幺〕昏昏一枕梅花梦,觉来嘱咐山童:柏叶杯,椒花颂。管弦齐动,明日送残冬。



三、集曲

先看:

〔南仙吕·解酲带甘州〕(酲,chéng)

明·陈铎(duó )

最无奈漏长更永,怎支吾恨多愁冗, 夜深私语无人共。他那里骤青骢,笙歌醉迎花笑拥。多应在苏小湖头柳市东,放情,一霎时采遍花丛。

这首〔南仙吕·解酲带甘州〕标题中间有个“带”字,是带过曲吗?我们咋一看像带过曲吧,其实这首曲是集〔解三酲〕〔八声甘州〕组合而成的。

大家从标题上看,虽然有个“带”字,记得我们学过带过曲用的标题是,所用的两支或三支曲子名称都是全名,如我们前面交流过的〔雁儿落带得胜令〕,就是用的〔雁儿落〕和〔得胜令〕的全名,而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仿带过式集曲。是所用的所集两个曲子曲调名称中的字,中间加“带”字。

其实,这也是古人在原有的单一曲牌不足以表达复杂的感情内容时,就需要把几支情趣不同的曲牌加以综合运用。使得一支曲牌能够表现多种不同的情绪的转折变化。感觉传统曲牌不适应戏剧性的多样变化时,所以就出现了集曲。今天与大家交流南曲小令中的集曲。


1、什么是集曲?

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如:〔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五马江儿水〕一曲,便是由〔五供养〕丶〔驻马听〕丶〔江儿水〕三曲集成。〔山桃红〕一曲,系〔下山虎〕、〔小桃红〕二曲集成。〔朱奴带芙蓉〕一曲,由〔朱奴儿〕、〔玉芙蓉〕二曲集成。〔金络索〕是集〔金梧桐〕〔东瓯令〕〔针线箱〕〔解三酲〕〔懒画眉〕〔寄生子〕各数句而成。〔七犯玲珑〕集七调;巫山十二峰集十二调。还有多至集三十调的。这种方法,学过宋词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如:〔四犯剪梅花〕(又名〔三犯锦园春〕),就是〔解连环〕第七、八句,〔醉蓬莱〕第四、五句,〔雪狮子〕第六、七句,〔醉蓬莱〕第九、十句联缀而成的。集曲的运用,为戏曲音乐提供了一种创作和发展曲调的新方法。


由于有了集曲,南曲曲牌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随着作曲技术的进步,后来集曲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丶复杂。

例如〔长生殿〕,其集曲的数量之多,在有的折子里甚至超过了单支曲牌。(意思是指长生殿有的折子里用集曲形式多,用单支曲牌少) 同时,这种集曲的结构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由开始不过集二丶三曲为一新曲,发展成集十几曲甚至几十曲为一支新曲。


2、集曲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3、集曲的写作要求

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虽然元曲三百首中没有收录的,但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但我们要掌握的是集曲也有一定的写作规律。


(1)在名称上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一系列例子。

〔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


(2)在宫调上

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曲谱中有规定,如有些曲牌既属于仙吕宫亦可属于中吕宫,就叫“相通”)。如:

〔长生殿·制谱〕一戏中的〔醉罗歌〕,就是用仙吕宫「醉扶归」曲牌的首几句,﹝皂罗袍﹞曲牌的中间几句和﹝排歌﹞曲牌的尾几句组合而成的一支曲子。

又如:〔西厢记·佳期〕一折中的〔十二红〕,就是集〔醉扶归〕-〔八声甘州〕-〔沈醉东风〕-〔傍妆台〕-〔永团圆〕-〔皂罗袍〕-〔江儿水〕-〔鲍老催〕-〔望吾乡〕-〔排歌〕-〔包子令〕-〔黄莺儿〕等十二支曲牌中的长短句组合而成的一支曲子。〔醉罗歌〕、〔十二红〕这两首集曲,首句的曲牌都是〔醉扶归〕,而〔醉扶归〕是属仙吕宫的,因此这两支曲子都属仙吕宫。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如:

〔南仙吕·醉罗歌〕闺怨

明·陈铎

冷落冷落秋千架,谢却谢却海棠花。荡子经年不还家。爻变了龟儿卦。相如薄幸,也不似他。王魁短命,也不似他。山盟海誓都丢罢。临岐话,都是假。此时骄马系谁家。

我们来看符不符合刚才的规律:

〔醉扶归〕前四句:

冷落冷落秋千架,谢却谢却海棠花。荡子经年不还家。爻变了龟儿卦。

〔皂罗袍〕中间五句:

相如薄幸,也不似他。王魁短命,也不似他。山盟海誓都丢罢。

〔排歌〕的最后三句:

临岐话,都是假。此时骄马系谁家。

我们看〔南仙吕·醉罗歌〕为南曲集曲,总共12句。



四、学习集曲:〔南仙吕·醉罗歌〕

前面我们知道了:〔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

我们还是用刚才的例子为例:

〔南仙吕·醉罗歌〕闺怨

明·陈铎

冷落冷落秋千架,谢却谢却海棠花。荡子经年不还家。爻变了龟儿卦。相如薄幸,也不似他。王魁短命,也不似他。山盟海誓都丢罢。临岐话,都是假。此时骄马系谁家。

〔醉扶归〕冷落冷落秋千架,谢却谢却海棠花。荡子经年不还家。爻变了龟儿卦。

〔皂罗袍〕相如薄幸,也不似他。王魁短命,也不似他。山盟海誓都丢罢。

〔排歌〕临岐话,都是假。此时骄马系谁家。

大家看, 这首集曲选用的是〔醉扶归〕前四句,为七言,且对句。

〔皂罗袍〕选用的是后五句,其中有四个四言句。这个四言句,也是对句。学过辞赋的朋友们一定一眼能看出。隔句对,也就是扇面对。

〔排歌〕一般选用六句,而作者在这里只选用三句。

我们再看三个例子:

〔南仙吕·醉罗歌〕闺情(四首选一)

明代·王九思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干。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干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为公案。休辜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

醉罗歌:南〔仙吕〕宫曲调,由〔醉罗歌〕由〔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曲组成,这种曲调为集曲,南曲很多这样的体裁,句式:首四句为〔醉扶归〕,作业七七七五;第五、六、七为〔皂罗袍〕,作七七七;第八、九句为〔排歌〕,作三三七。

可人:使人满意的人

这曲反映了一位妇女渴望找到有情人结成姻眷的心情。既不要“辜负”姻缘,也不能“浪攀”(随便攀附)姻缘。表现上接受民歌影响,以海枯石烂反衬两情的坚定。

〔南仙吕·醉罗歌〕

明代·刘效祖

惜花惜花愁难罢,春去春去病偏加。闲将心事付琵琶,诉不尽离情话。王魁薄幸也不似他,桂英薄命也不似咱。恨来提着名儿骂。情嚼蜡,意搦沙,空劳魂梦绕天涯。

1、王魁薄幸两句,指王魁负桂英事:王魁下第遇桂英同居,得其照顾;次年又赴试,将行,盟于海神庙。后魁登第,竟再婚于崔氏,桂英闻知,自刎而死,魂索魁命。宋代有《王魁负桂英》的戏文。

2、搦(nuò,握的意思)沙,毫无成效的意思

这一首是埋怨丈夫不归的曲子,爱恨交加,写得缠绵而又泼辣。

〔南仙吕·醉罗歌〕

明代·史槃

难道难道丢开罢?提起提起泪如麻。欲诉相思抱琵琶,手软弹不下。一腔恩爱,秋潮卷沙;百年夫妇,春风落花。耳边厢枉说尽了从良话。他人难靠,我见已差,虎狼也狠不过这冤家。

这首曲用一位从良妓女的口吻,诉说自己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那位男子在把她弄到手不久,就把她抛弃了,弄得她“百年夫妇”的希望成为泡影。满腔悲怨,一字一泪,反映了妓女的悲惨命运。曲词亦本色当行。



本讲提纲:

一、幺篇

二、学习小令:〔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

三、集曲

四、学习集曲:〔南仙吕·醉罗歌〕



往期回顾

元曲第1讲

元曲第2讲

元曲第3讲

元曲第4讲

元曲第5讲

陌上花开老师



————花开国学讲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