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词的[摊破句法](胡跃荣)

(2022-09-13 16:08:42)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宋词的[摊破句法]


华新诗词 2022-09-10 05:00 发表于江苏


词式摊破法


格律选式——摊破浣溪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律说明:


格律中末字为平声的都踩平声韵,全诗不可换韵。下阕的前两句要求对仗。


经典词例——摊破浣溪沙(唐中主李景)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关塞远,

小楼吹彻玉霄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暗香(胡跃荣)


也自梅花也自樱,

不争烟雨不争荣。

一昧悄然无影迹、送温馨。

为有精魂传秀色,

能随幽梦净心灵。

特意卷帘斜挂月、唤卿卿。


将《摊破浣溪纱》与《浣溪纱》格式比较,就不难发现宋词中“摊破”两字的含义。


浣溪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纱》晨荷(胡跃荣)

晕淡香浓薄雾中,翠萍滢露映嫣红。迎蜂送蝶自从容。

未语多情留晓月,含羞蓄意逗春风。沉鱼落雁不由衷。


《摊破浣溪纱》与《浣溪纱》同为上下阕复制式,而且,《摊破浣溪纱》的两结句是将《浣溪纱》的两结句前加三字构成“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再断句构成的。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摊破”两字的含义,所谓“摊破”是打开句式并加字或重新断句,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便是不能改变原式的主旋律!而诗词的主旋律都是由韵脚处的句末三个字确定的,这就是说,摊破法是必须保证韵脚处句末三字的声调不变。虽然有些“摊破”词式只是保留了韵脚不变,却使得摊破后的词式基本与原词式没什么声律关系了,不可取。


摊破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改变基本词式的声律结构,可称为词式摊破法;另一种是不改变基本词式的声律结构,我们称之为句式摊破法。改变基本词式的特征是,在摊破的过程中还改变了被摊破句的字数,可只对一两个句式进行这项工作,于是这个词式就和原词式句型、声律风格都不一样了,所以被认为是构成了新的词式,为了说明这个词式的来源,便在摊破前的词式词牌前加“摊破”二字。


而不改变基本词式摊破句法自然就属于创作技巧了。这种做法是:将相邻两句或三句(通常后句有韵脚)间的连接符(顿号、逗号)去掉,然后在不改变字数的前提下重新分断。所谓“不改变基本词式”意味着还不能够改变声律风格,所以,这种摊破法最常用的是移动分断符而已,是最直接而最广泛运用的简单方法。由于古人经常可以不使用标点符号,由读句断句的不同而产生这种自然摊破法就很自然了。


进而,在直接摊破法的基础上也可以部分地改变结构中的平仄次序,但韵脚处的三个字是和整体词式的主旋律一致的,所以,一般不容许改变其声律排列,而且,摊破后的声律风格要与摊破前的相匹配,否则,整个诗词就变味了。这个问题留待下节再细说。


不改变基本词式摊破句法自然也可以像摊破词式一样只对某个句子动作,但这种做法和简单腰拆法是一致的,即便要区别于简单腰拆法而改变其前段的平仄排列,对七字以下的句子而言,这些动作通常就已经改变了原句式的声律风格,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拗救”,不可取!而七字以上的句子中都是有分断符的,不属于对一个句子使用技巧的范畴。


知道了摊破词牌与原词牌的词式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诗词创作的技能。比如,我们只须在《浣溪纱》的两结句中加入三个字就容易改《浣溪纱》成《摊破浣溪纱》了。下面例的子只是简要地说明宋词创作中的能动性而已,并非要改动谁的作品。


改晏殊的《浣溪纱》成《摊破浣溪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怯问夕阳西下后、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惆怅小园香径晚、独徘徊。


改苏轼的《浣溪纱》成《摊破浣溪纱》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沉醉流香涨粉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祈愿此情厮守久、一千年。


改胡跃荣的《浣溪纱》成《摊破浣溪纱》

晕淡香浓薄雾中,翠萍滢露映嫣红。笑靥迎蜂还送蝶、自从容。

未语多情留晓月,含羞蓄意逗春风。恬静沉鱼招落雁、不由衷。


以上这些例子只是采用了最简单的改写手法——用强调句型,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明白这两个词牌词式之间的关系。这样以来,我们就明白了,无所谓刻意创作《浣溪纱》还是《摊破浣溪纱》了,如果作者创作《浣溪纱》时觉得结句不太尽意,就可以考虑给两结句分别加入三个字,就可改成《摊破浣溪纱》了。反之,如果作者在创作《摊破浣溪纱》时觉得两结句减去几个字会更简洁,就可以考虑改成《浣溪纱》。


这样的改动实在说不上一个难字,因为无论是改动前还是改动后,这个句式都是严格符合律绝的跟转关系的,这当然应该是诗词作者的声律习惯!这也正如《摊破浣溪纱》的词牌一样,直接说明了格式的基础是《浣溪纱》。或许古代诗词大家正是熟知这一点,才很少特意去创作《摊破浣溪纱》的词牌作品,不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和《浣溪纱》的作品都是没法比的。


由于这种摊破句法创新的词牌变化不大,导致后人又想用新的摊破花样来新创词牌,于是,那些随意的摊破词式的方法就很不守规矩了。试想一下,如果将那么多的词牌词式都不守规矩地乱摊破一次,那将会使宋词文化糟糕到什么程度?所以,因摊破而创的词牌并不多,而在这些不多的词牌中能够受公众欢迎的则更少。


本章将进一步要强调:宋词不仅仅有格律,而且宋词创作还有句法规则,遵守规则的句法是为了挖掘声律效果和表现诗意诗境的,不了解宋词的句法,光会照格式填字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而当代诗词作品中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不通句法,甚至构词都没有章法了,那些生造的字句实在不堪入目。


————胡跃荣著《解密诗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