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曾国藩[罗增富]

(2022-04-12 10:04:34)
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05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重臣。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有《曾文正公全集》。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公联语选录》等。

一、题联

如《郭嵩焘日记》所称:“涤公最善为楹联,气魄之雄,吐属之雅,人无能及者。”又如曾题瓜州盐栈联“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江伯怡谓为居高望远,以小见大。其题名胜风景联多以奇气喷薄之姿,抒雄放苍矫之才。下面不妨小品几则。

题京都长郡会馆

同科十进士;

庆榜三名元。

此联文采略微不足,主要是喜庆,说的是历史事实。甲辰顺天乡试,周公寿昌中南元。乙已会试,萧公锦忠中殿元,公鼎臣中朝元。是科,湖南共中了八名进士,皆长沙府人。又黄公辅相及其任彭年中州进士,原籍难陵。为庆贺金榜题名,在湖南长沙郡馆演戏尽兴。曾国藩特撰此联,一为传为美谈。

自题求阙斋藏书楼

万卷藏书宜子弟;

十年种木长风烟。

曾国潘除治军外,唯一兴趣爱好就是读书。曾赋闲在家曾自言读书超道光中年百倍,所以十万册也许并非虚指。此藏书楼另有一联:

著书许氏九千字;

插架邺侯三万签。

题石钟山观音阁

长笛不吹江月落;

高楼遥吸好云来。

此联出自《曾文正公手写日记》,记道“北风吹雨,登石钟山观音阁,萧然已有秋意。”此联文辞俱佳,情韵动人,月云悠然,梁章钜的第三子梁恭辰曾评此联若摘自盛唐诗句。

题四川桂湖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曾国藩自注说,癸卯年九月,出差经过四川省新都县时,张宜事大会邀游桂湖。湖为明庵旧址,约广三百亩,皆荷花,缘堤皆桂树。张君修墓楼阁不俗。酒罢因题联语。上联写秦树蜀山之广大,五千里是泛指,自己仅仅是过客而已,不能长留于此;下联写三百亩湖面荷花和秋水。上联实则有胸襟抱负未展之叹,下联只好以荷花秋水略微安慰作者的情怀。此联的手法吞吐如鱼珠,从广角镜头推回到聚焦镜头,刻画深入,情景相融,可谓精构佳制。

题金陵湖南会馆联

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心,重开宾馆;

人似渲兰况甚,招邀贤俊,同话乡关。

此联背景是曾国潘攻陷金陵,消灭太平军以后才写有此联。一切语意俱是重拾旧风物,好谈旧风情。此联不为景所写,不为时所定,乃是当下笔触,委能动心。

在曾国藩的题联中还有三副不错的作品,如:

题洞口县曾公祠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怀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题黄鹤楼

苍天不忍灭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

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题府县官厅

虽贤哲难免过差,原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谨录入其中,不再细评。

二、赠联

曾国潘的赠联以短小精悍著称,除赠彭雪琴一联为长联:

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匹马短衣春射虎;

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其余都是七言赠联居多。其赠联文采粲然,显示其作联雄放苍矫外内心真情流动的一面。

赠左宗棠

天涯怀友月千里;

灯下读书鸡一鸣。

须知左宗棠与曾国潘的政见有很大的分歧,在朝堂上多有争锋相对。然此并不妨碍两人心中的互相钦佩与一些私交之情。此联就写得很动情,不类既生曾,何生左的感觉。

赠吴莘畲同年

梦泛扁舟镜湖月;

身骑瘦马剑关云。

此联对仗极为工稳,一字不移,读来韵律锵然,题为赠同年,其实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的内心与现实写照,内心向往平和修身,无奈现实得征战连年。

集诗联赠刘蓉

此外知心更谁是;

与君到处合相亲。

此联录自《养晦堂诗文集》,从曾文正集中可以看出,刘蓉,郭嵩焘,胡林翼,都是曾的至交。郭嵩焘曾写道:“会曾文正公自京师就试归,道长沙,与刘孟容旧好,欣然联此。三人久居公栈,尽数月之欢。”此中刘孟容就是刘蓉,刘与曾相识在京师,曾秉烛夜谈,两人见识与兴趣都相投。此联说的正是此真挚情谊。

赠妓女大姑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地销魂。

一说赠妓女,一说赠女校书,联以鹤顶格嵌入受赠人名。此联给人温柔味道,表现出道学先生外的心性活泼一面。

赠何廉昉

万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太史,何栻,字廉昉,清江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吉安知府。罢官后流寓淮扬,以盐致富,大营第宅,曾赠以此联。联用陶朱公范蠡致富与何家何逊梅花典故,出以雅词而恰如其人,典雅而工。

曾国潘的赠联除了七言外,八言也是惯例。如:

赠胡润之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赠澄弟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

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赠萧心庄茂才

大笔横飞,颠张醉素;

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另七言赠联里不少文采卓然,仿佛盛唐诗句中摘出。如:

赠某人

穿市不嫌微雨湿;

过溪翻喜板桥危。

如赠子龢

纵酒长鲸渴吞海;

草书瘦蔓饱经霜。

赠某人

高花风堕赤玉盏;

老蔓烟湿苍龙鳞。

赠六如镇军

万壑千岩拥仙府;

金章玉句鸣天球。

等等。

三、挽联

曾国藩写得最好的,大家公认的还数挽联。吴恭亨说:“曾文正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地,长江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 曾平生喜好对联,撰作多多,对挽联尤其用力。他的全集中,即收有挽联七十七副。据说曾为了练习挽联水平,一个人在家里替那些还活着的朋友写挽联练手,有次被同乡好友汤鹏撞见而与之绝交。由此故事说明曾确实是挽联大家。下面不妨品读几则。

挽塔齐布

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

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

曾国藩对帐下两个满族将领特别推许,青眼有加,一是塔齐布,一是多隆阿,向有“多龙鲍虎”之称。塔齐布曾取得湘潭大捷,对曾国潘扭转战局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曾对塔感情尤深。咸丰五年,太平军名将林启容镇守九江,塔齐布久攻不下,在军中呕血身故。在这副挽联中,曾国藩强调了“勇”、“诚”二字,并把塔齐布比作唐、宋名将郭子仪、曹彬。

挽向师棣

与舒严并称溆浦三贤,同蹶妙龄千里足;

念吴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怜孝子九原心。

向师棣是曾的得力幕僚,湖南溆浦人,与舒焘、严咸齐名,英年早逝。此联写得摇曳多姿,情不自持。

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乳母,奶妈。曾国藩父曾麟书,对曾自幼严管、严训。其乳母在曾家,对曾国藩照顾周到,极尽乳母之恩爱。乳母既亡,撰联以挽。联中化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漂母与韩信的典故。明白如话,感人至深。表达了他的感恩戴德之情,发自至性,朴实无华。足见曾国藩的伦理修养和道德境界。

挽莫友芝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订交,早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诗人。

莫友芝,字子偲,贵州独山人。莫早年游北京时,在琉璃厂书肆同曾国藩相遇,二人一见倾心,遂定交。宿学,指积学之士。莫曾长期佐曾国藩湘军戎幕,这就是下联所指“江表十年”。全联真情催动,不作假言。

挽伎春燕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这是一首挽伎女春燕的对联。上联写别情,下联写伤情,此联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之情,联语缠绵连环。

挽胡林翼母

武昌居天下上游,看郎君新整乾坤,纵横扫荡三千里;

陶母是女中人杰,痛仙驭永辞江汉,感激悲歌百万家。

上联叙说胡之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驰骋沙场,战功煌煌。下联进而说胡有此战绩乃家教严母之功劳。此联曾用拉胡作衬,入情入理,既歌颂胡之母,又侧面推崇胡之功,可谓一举两得,真老狐也。据说曾对这一副尤其得意。他私下写信问老弟:“胡家联句必多,此对可望前五名否?”其情其态,简直像个争强好胜又心怀忐忑的小学生。

挽曾桢干

大地干戈十二年,举室效愚忠,自称家国报恩子;

诸兄离散三千里,音书寄涕泪,同哭天涯急难人。

幼弟曾桢干(原名国葆)在天京已经合围、胜利在望的时刻病殁于军中,做大哥的心中自然异常沉痛。正如其挽曾国华: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可谓是手足情深。

在曾的挽联里还有不少佳联,如:

挽梅霖生太史钟澍

万缘今已矣,新诗数卷,浊酒一壶,畴昔绝纱景光,只赢得青枫落月;

孤愤竟何如?百世贻谋,千秋盛业,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与流水东风。

挽谢春池茂才邦翰

春草系诗怀,有人恸哭谢康乐;

秋风埋战骨,无计招魂马伏波。

挽柯小泉京卿樾

目君为承明著作之才,九列交推非独我;

思亲以泣血悲哀而死,万缘前定不由人。

四、自箴联

从《曾文正家书》篇章看出,曾国藩一生都在向立功、立德、立言的方向努力。“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如斯而己,如斯而己。”---《曾文正公嘉言钞序》。是以曾国藩写了不少的自箴格言联,其写的格言联多以注重劝勉实用,注重身体力行,不泛泛空谈。下面不妨品读几则。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这是一副处世自勉联。上联指当下时局动荡不安,战火纷飞,曾有意披艰破险,收拾残缺江山。下联指其修身刚正,不阿不媚。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自诫戒骄戒躁,宜慎独而行。下联自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半好人意指无完人。

依天照海花无数;

高山流水心自知。

此联据说有个故事,曾灭太平军后,帐下将军都劝其自立为王,然曾深知自己是不会做出违背自己主张的事,所以写下此联反劝将军们老实规矩。其实是曾深悉外圣内王之术,比一般人深思。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上联语出《孟子。公孙丑》“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下联语出作者的《圣哲画像记》,意为终身有乐处之意。全联意思是学习别人的优点,更好与人交往行善。记住自己的乐处,并不得意过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此联主要说明曾在时局中谨慎经营,如履薄冰。在诗文中仍以大丈夫情怀自励。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上联写曾的出身,地主家庭,以耕为主,然父辈望子成,送其入私塾读书,并学有所成,成家在故里。整联其实是回忆录,回忆曾出山前的幽逸生活。又有版本说此联为其父所作。

曾国潘的自箴格言联易懂不晦涩,且多含有辩证法思维在里面。另有不少格言都是八字章法,是一大特点。如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

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饰庄敬。

以上诸联,吴恭亨《对联话》中均有收录,并认为其“谈理较若深邃”,可“以代座右箴铭”,“不可徒作俪言读”,堪称的评。

综观曾国藩之楹联大开大合,气势磅礴,得到许多联话名家的推崇。其联语往往体现为吴恭亨所说 的“以学力胜”,又云“曾文正挽人联语特沉雄,虽小小题目,咸具龙跳虎掷之观。”朱应镐《楹联新话》所评:“湘乡曾文正公、德清俞荫甫太史以殊勋硕学咸精此体。盖期事虽细,至其比事属辞,得心注手,巧力并绝,非淹博闳深之士弗能也”。曾国藩的楹联创作,在当时宋诗派与桐城派两大阵营中十分显赫,并得以影响众多湖湘名家。曾国藩的楹联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1922年2月,毛泽东当年的日记里曾抄录了不少湖南老乡曾国藩的楹联,并给予很高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