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 (孙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燕,一枕秋霜。
【注释】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六年(1856)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现存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以工笔楷书刻成的木制联,蓝底金字,书法遒劲,有“海内长联第一佳者”之誉。
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帻:古时的一种头巾。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翥:飞举。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缟素:白色。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此处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翠羽:丹红色的云霞。
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唐标铁柱:《新唐书•列传•吐蕃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费尽:这里的“尽”读四声,繁体为“盡”,下句的“尽”读三声,繁体为“儘”。
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简评】大观楼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境界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两百多年来为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羡慕及推崇。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连珠,诵之朗朗上口。该联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该联匾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大观楼因此联而驰誉九州,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