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視昔犹今
視昔犹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11
  • 关注人气:2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三册(2)

(2022-05-24 23:38:19)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書舶庸譚》,董康 [1]

“日本內閣藏書《封神演義》百回二十卷,明許仲琳編。”【據《傳奇彙攷順天時解題》,為道士陸長庚作。】

“燉煌寫本《明妃曲》,七言詞句雜以五言,類今日彈詞。有單于‘同行同寢,雙馬雙奔’之句,蓋明妃並未為漢皇守節,元後雜劇與事實相戾 [2] 。”

‘猥褻小說多出明時。狩野直喜謂 [3] :‘明時理學家甫離講坐,即手握《金瓶梅》。’李卓吾所編評各種。”

“唐寫本《序聽迷詩所經》一卷,凡一百七十行,為景教逸經最完全者。記耶穌生平:童女‘末艷’之子‘移鼠’《下部讚》作‘夷數’ [4] 。文筆蹇晦。”

“敦皇本《舜子至孝文》,凡六紙,平話小說,有謂入書堂讀《論語》、《孝經》等書。”

“《珠英集》有劉知幾五言詩三首:《次河神廟虞參軍船先發予阻風不進寒夜旅泊》、《讀漢書作》、《詠史》。”

“香妃並未完節殉夫,《嘯亭雜錄》所記不誣。奉天行宮有高宗與香妃並獵圖 [5] 。西班牙有清高宗徵該國公主備職掖庭之文書。”

 

────────────────

 

《瑜伽師地論》 [6]

十七地。

卷一《意地第二之一》:“云何夢?或由食所沉重,或由他所引發,如由搖扇,或由於藥。云何產處過患?謂若產處,為風熱癊之所逼迫,或於其中有麻麥果,或復其門如車螺形。云何種子過患?謂父出不淨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爛,或母或俱。〔將投胎時之魂鬼〕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如如漸近,不見父母餘分,唯見男女根門 [7] 。即於此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是應知。若薄福者,入胎時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葦蘆荻等中。若多福者,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昇宮殿等。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猶如熟乳凝結之時。”

【《意地第二之二》寫壞、空、成、住等刼。】卷二《意地第二之二》 [8] :“〔胎〕若已結凝,箭內仍稀,名羯羅藍。若表裏如酪,未至肉位,名遏部曇。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閉尸。若已堅厚,稍堪摩觸,名鍵南。即此肉摶增長,支分相現,名鉢羅賒佉。”

“母多習灰鹽等味,胎藏髮毛稀尠。母習近煖熱,胎藏黑黯色生。多噉熱食,胎藏極赤色生。多習淫欲,胎藏癬疥癩惡皮生。若當為女,於母左脇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脅倚腹向脊而住。”

“依見言說,依聞言說從他聞,依覺言說不見不聞,但自思惟稱量觀察,依知言說。”

卷三《意地第二之三》 [9] :“〔眼分各種〕食所長養眼,睡眠長養眼,定所長養眼。”

【《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寫地獄苦趣、天堂樂趣。】卷五《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10] :“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淨流出,熱惱方息。欲界諸天,雖行淫欲,無此不淨,然於根門,有風氣出。時分天,唯互相抱。知足天,唯相執手。樂化天,相顧而笑。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參觀《起世經》。】

卷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何者因相?何者果相?因、果兩相,為異不異。若無異相,便無因、果二種決定。因、果二種,無差別故。因中有果,不應道理。若有異相,汝意云何?因中果性,為未生相?為已生相?若未生相,便於因中,果猶未生,而說是有。不應道理。若已生相,即果體已生,復從因生,不應道理。”

卷七“邊無邊論”(即Antimony of space)。

卷八“煩惱差別”:九結(“能和合苦”)、三縛(“令於善行,不隨所欲”)、四繫(“難可解脫”)、五蓋(“覆真實義”)、三箭(“不靜相故,遠所隨故”)、四暴流(“深難渡故,順流漂故”)、三匱(“能令受用,無有厭足”)、三燒(“能令所欲,常有匱乏”)、三熾然(“如大熱病”)。【三皆貪、嗔、癡。五蓋: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卷五十八:“五蓋名龜,五支相似故。”【《雜阿含經》卷三十八(一〇七九):“婆羅門以刀劍除大龜。刀劍者,謂智慧。大龜者,謂五蓋。”】

卷九:“生艱辛者,汝等長夜馳騁生死,或生象、馬、駝、驢、牛、羊、鷄、鹿等眾同分中,多被斫截,身諸支分,身血流注,過四大海。又復喪失無量父母、兄弟、姊妹、親屬,種種財寶諸資生具 [11] 。令汝洟淚,極多流注,如前血量。所飲母乳,其量亦爾。生不定者,假使取於大地所有一切草木、根莖、枝葉等,截為細籌,如四指量,計算汝等長夜展轉所經父母。如是眾生曾為我母我父,我亦長夜曾為彼母彼父。四指量籌,速可窮盡,而我不說汝等長夜所經父母其量邊際。於一刼中,所受身骨,假使有人,為其積集不爛壞者,其聚量高王舍城側廣博脅山。”

卷十:“〔老略〕攝云何?謂皮膚緩。熟云何?謂火力衰減,無復勢力受用欲塵。諸根耄熟,功用破壞。”

“生與老死是苦樹,守養苦芽。”

卷十一:“掉舉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思,或隨憶念昔所經歷戲笑歡娛所行之事,心生諠動騰躍之性 [12] 。惡作者,心生追悔。云何?我昔應作不作,非作反作。合為一蓋。”

“貪欲蓋以淨妙相為食。女人身上,八處所攝可愛淨相:歌、舞、笑、睇、美容、進止、妙觸、就禮。所有貪欲,未生令生,生已增長,故名為食。誰為非食?若觀此身種種不淨,雜穢充滿,名觀內身不淨之相。復觀於外青瘀等相,名觀外身不淨之相。惛沈睡眠蓋以黑暗相為食。”

*“佛宣說補特伽羅,及與諸法,唯法是依,非數取趣,世俗言詞,不應執故。法又二種,謂文及義,唯義是依,非文。何以故?不應但聞,即為究竟,要須於義思惟籌量審觀察故。”【卷四十五:“菩薩求義,不為求世藻飾文詞 [13] 。”卷六十九:“云何鸚鵡喻補特伽羅?謂如有一唯依於文,不依於義,唯隨文轉,不隨於義,不能依義,發異言詞。”】

【“軟下之意、中、上 [14] 。”】

卷十五:“論墮負者,謂有三種:一捨言,二言屈,三言過。捨言,謂立論者謝對論者,捨所言論,為他所勝。言屈者,如立論者為對論者之所屈伏,或託餘事方便而退,或引外言,或現憤發,或現不信,或復默然,十三種。言過者,謂立論者一雜亂、二粗獷、三不辯了、四無限量(太長)、五非義相應、六不以時、七不決定(立已復毀,毀而復立)、八不顯了(先為典語,後為俗語)、九不相續。”

【卷十七:“是火前相,愛亦如是,是貪瞋癡火之前相。”】

卷十八:“泉止息(六觸處滅,諸貪愛水枯竭),徑不通(煩惱、業)。”

卷十九:“諸欲出離,一切苦惱,皆不得住。如蓮華葉,水滴不著。”

卷二十:“生圓滿者,眾同分圓滿(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處所圓滿者(處中國,不生邊地),依止圓滿(隨一支分,性不頑囂,亦不瘖瘂)。”

卷二十二:“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十種虧損因緣:一最初惡受尸羅律儀(如為狂賊、債主逼迫,而求出家,不為自涅槃)、、五發起邪願(求生天而修梵行)、七淨命虧損所攝(以非法追求布施,方便顯己有勝功德,矯詐構集非常威儀。雖無匱乏,而現被服故弊衣裳,為令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知其衣服有所匱乏,殷重承事)、十所受失壞(都無羞恥,毀犯淨戒,內懷腐敗,外現貞實,猶如淨水所生蝸牛,螺音狗行)。”參觀卷八十四。

卷二十三:“云何受用種類過患?謂如有一將欲食時,所受段食,色香味觸,皆悉圓滿精妙。從此無間,進至口中,牙齒咀嚼,津唾浸爛,涎液纏裹,轉入咽喉。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捨。次後轉成可惡穢相。云何轉變種類過患?謂此飲食,既噉食已,一分銷變,於其身中,便能生起,養育增長血肉、筋脈、骨髓、皮等。非一眾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次後一分變成便穢。變已趣下,展轉流出,由是日日數應洗淨。誤觸著時,若自若他,皆生厭惡。或由所食不平和故,於其身中不消而住。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過患。”

“於食防護所作過患,於食能壞親愛所作過患。”

“四種食:段食(餅飯、魚肉、乳酪、鹽等,段段吞食)【卷五十七有說,又卷九十四】、觸食、意等思食、識食。”

卷二十四:“洗濯足已,還入住處,如師子王,因緣右脅而臥。以師子王,一切獸中,勇悍堅猛,最為第一。苾芻亦爾,非如其餘鬼臥、天臥、受欲者臥。如師子王右脅臥者,睡不極重,不見惡夢。”【《中阿含經三十三侍者經》佛告阿難“獸王師子臥法”甚詳。】

卷二十五:“善能堪忍,罵不報罵,打不報打。眾苦事中,自推己過。”

卷二十七:“內地界(髮、毛、爪、齒、骨、肉、腸、藏、糞穢),外地界(瓦、木、山、石),內水界(淚、汗、膏、髓、痰、血、膿、尿),外水界,內火界(能令溫暖,如所食所嘗),外火界,內風界(上行風、下行風、入出息風),外風界,內空界(孔穴),外空界。”

“四教授:三、教教授(依師所傳,不增不減,教授於他),四、證教授(獨處所悟)。”

卷三十四:“成獨覺者,名麟角喻。”

卷三十七:“菩薩行如師子,步若牛王,先舉右足,方移左足。”

“云何成熟?譬如癰痤,熟至究竟,無間可破。瓦器熟至究竟,無間可用。眾果熟至究竟,無間可噉。”

卷三十九詳論菩薩捨身布施,有應與,有不應與 [15] 極妙

卷四十一:菩薩可以為利他故殺生,而不破戒,如見刼盜、暴官等。蓋殺之自墮那落迦,而不殺則彼將受無間苦。“以憐愍心,而斷彼命。”

卷四十二:“擐甲精進求道之心勇悍。”

卷四十六:“菩薩有五種相似功德,實是菩薩過失。二為詐現種種具足威儀。三於順世間文詞呪術外道書論相應法中,得預智者聰叡者數。”

卷四十九:“如來三十二丈夫相(三纖長指、七立手摩膝、二十二具四十齒齊平、二十三齒無隙、二十四齒鮮白、二十六舌廣薄,若從口出普覆面輪及髮邊際)、八十隨好(兩核殊妙、陰藏殊妙、兩臀殊妙)。”

“勢峯。”

卷五十三:“半擇迦三種:一全分半擇迦、二一分半擇迦半月起男勢用,或見他行起、三損害半擇迦如閹人。”

卷五十七:“處非處門差別:無處無位,牛角等而出於乳,必無是處,彼乳房,斯有是處。無處無位,石女生兒,無有是處,若非石女,斯有是處。”

卷五十九:“欲邪行罪,除產門外,所有餘分,皆名非支。若穢下時,胎圓滿時,飲兒乳時,受齋戒時,或有病時,是名非時。若靈廟中,大眾前,是名非處。”

“是中量者,極至於五,過此名為非量。【一夜乎?】不依世禮,名非理。”

“非支行中,若於面門,由其事,名重欲邪行 [16] 。”(Fellatio, cunilingus?)

卷八十三:“大師,立聖教者(如來)。紹師,傳聖教者(第一弟子,如舍利子等)。襲師,隨聖教者(如親教師、同法者)。”

卷九十八:“猨猴喻彼非理作意,諸相應心。獵人喻魔。”【《中阿含經》二十六《瞿尼師經》:“心如獼猴。”詳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增益阿含經》卷四(三):“我不見一法疾於心者,無譬可喻,猶如獼猴舍一取一。”】



[1] 《中文筆記》第三冊15-頁。

[2] “雙馬”原作“雙鳥”。

[3] “狩野直喜”原作“狩野植喜”。

[4] “序聽迷詩所經”原脫“序”字,“下部讚”原作“十部讚”。

[5] 《威弧獲鹿》圖卷。

[6] 《中文筆記》第三冊16-27頁。

[7] “餘分”原作“餘所”。

[8] “意地第二之二”原作“意地卷第二之二”。

[9] “卷三”原作“卷二”。

[1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1] “駝”原作“蛇”,“喪失”原作“喪分”。

[12] “騰躍”原脫“躍”字。

[13] “為”原作“無”。

[14] 如卷十三:“略有三種補特伽羅,由軟、中、上尋思。”

[15] 手稿此處雙圈。

[16] 卷六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