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97)

(2022-05-03 22:49:06)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十三:“《文苑傳》自東漢始,而文始卑矣。”

“《班固傳》:‘《西都賦》云:“招白間,下雙鵠。榆文竿,出比目。”‘二句為對。‘白間’,猶‘黃間’也。注云:‘弓弩之屬。’《文選》以‘間’為‘鷴’。”

“崔寔《政論》云:‘諺曰:“一歲再赦,好兒喑啞。”《太平御覽》四九六’唐太宗之言,蓋出於此。‘兒’與‘人’同。”(閻按:“《潛夫論》引諺亦云。”)

“蔡邕文,今存九十篇,而銘墓居其半。曰碑,曰銘,曰神誥,曰哀讚,其實一也。自云為《郭有道碑》,獨無愧詞,其他可知矣。其頌胡廣、黃瓊,幾於老、韓同傳,若繼成《漢史》,豈有南、董之筆?”

“君子、小人之夭壽,可以占世道之否泰。孔明止五十四,法孝直纔四十五,龐士元僅三十六。而年過七十者,乃奉書乞降之譙周也。天果厭漢德哉?”

【“孔明曰:‘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

“君子其潛如龍,非迅雷烈風不起;其翔如鳳,非醴泉甘露不食。”

【“《三國魏文紀》 [1] :‘受禪畢,謂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干寶《晉紀總論》曰:‘晉之創業立本,固異於先代。’後之作史者不能為此言也,可謂直矣。”

“焚石勒之幣,江左君臣之志壯矣。僭號之國十六,而晉敗其一,滅其三。不可以清談議晉。”何云:“感慨深矣。”

【“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出《呂氏春秋不苟篇》、《自知篇》、《淮南子說山訓》。”】

“楊盛不改義熙年號,其志如陶靖節,孰謂夷無人哉《宋書氐胡傳》?”

“宋周朗見《宋書》本傳有‘櫝帶寶,笥著衣’之論,司馬公《迂書》有‘耳視目食’之說,皆足以儆世迷。”

“徐楚金《說文繫傳》云:‘隨文帝惡“隨”字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亦見羅泌《路史》。’”

十四:“韓、柳方駕,而其行殊;元、白齊名,而其操異本魏鶴山《定勝堂文集序》。”【卷十七曰:“韓、柳並稱而道不同。韓作《師說》,而柳不肯為師;韓闢佛,而柳謂佛與聖人合”等,參觀《鶴林玉露》、《牡丹亭》。】

“顏魯公為刑部尚書,有舉家食粥之帖。蓋自元載制祿,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不能自給。”

【攷紙錢。又卷十七。】

卷十五:“崔公度伯易自與敵通和,太行皆為禁山,坐失地利,作《太行山賦》。以太行近時忌,改作《感山賦》見《孫公談圃》。”【可與《樂郊私語》“仇海賦”作對。】

“臺諫為宰相私人,權在下則助其搏噬,以張其威;權在上則共為蔽蒙,以掩其姦。劉時可應起謂:‘臺諫之議論,廟堂之風旨,頗或參同;夾袋之欲汰,白簡之所收,率多暗合。’”

“乾道元年,《郊赦文》云:‘前事俱捐,弗念乎薄物細故語本《漢書匈奴傳》文帝《詔》;烝民咸乂,靡分乎爾界此疆。’洪文惠草也。朱文公《與陳正獻書》曰:‘孰有大於祖宗陵廟之讐者,而忍以薄物細故捐之哉?’”

“蔣希魯居姑蘇,延盧仲甫後圃。希魯曰:‘亭沼粗適,恨林木未就。’仲甫曰:‘亭沼譬爵位,時來則有之。林木譬名節,非素修弗成。’”

“紹興、隆興,主和者皆小人;開禧,主戰者皆小人。”

“古之建官曰‘三公’,公則無私矣。曰‘三孤’,孤則無朋矣。”

“止齋曰:‘國初以科舉誘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由是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與林宗簡書》。’”

卷十七:【以“瓊”為赤玉,論《雪賦》之誤。《演繁露》十亦云。】

“沈亞之《送韓靜略序》曰:‘聞之韓祭酒,曰:“善藝樹者,必壅以美壤,以時沃灌。”‘白樂天《老戒詩》云:‘我有白頭戒,聞於韓侍郎。’皆韓文公緒言也。”

【“元次山《惡圓》曰:‘寧方為皁,不圓為卿。’”】

“白樂天《醉吟先生傳》云:‘富於黔婁,壽於顏回,飽於伯夷,樂於榮啟期,健於衛叔寶。’達人之言也。”

“邱宗卿謂:‘場屋之文,如校人之魚,與濠上之得意異矣。’”

【南豐詩文刺荊公,詳見孫仲益《書讀臨川集》 [2] 。】

【“楊植《許由廟碣》云:‘堯而許之,日而月之。’獨孤及《仙掌銘云:‘月而日之,星而辰之。’》方朴山謂:“出於《莊子庚桑楚》之‘尸而祝之,社而稷之’。”程易田曰:“《史記孔子世家 [3] :‘綱而紀之,統而理之。’”屠繼序曰:“《管子小問》:‘五而六之,九而十之。’《吳子治兵》:‘圓而方之,坐而起之。’《子張問入官篇》:‘優而柔之,揆而度之。’東方朔《答客難》、杜預《左傳注》。”】

“柳下惠見飴,曰:‘可以養老。’盜跖見飴,曰:‘可以黏牡。’見《淮南說林訓》,又《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篇》。”

袁絜齋有“是亦樓”、“是亦園”兩《記》,曰:“直不高大爾,是亦樓也。”

卷十八:“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陳陶》一詩不為之隱;昌黎善柳子厚,而《永貞行》一詩不為之諱。公議也。”

“鶴山鄧公立《注黃詩外集序》云:‘《禮》於生子曰“詩負”,於祝嘏曰“詩懷”。詩之為言承也,情動於中,而言以承之,故曰詩。”

【“羅昭諫《詠松》曰 [4] :‘陵遷谷變須高節,莫向人間作大夫。’”】

“詩一字至七字,張南史《花》、《竹》、《草》是也。一字至十字,文與可《竹》、《石》是也。”

“韓文公《題臨瀧寺》:‘離家已五千’,本《書》‘弼成五服,至於五千 [5] 。’”元圻案:“《老學厂筆記》三已引此,言‘夕貶潮陽路八千’、《論語》‘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亦然,非歇後也。唐彥謙:‘耳聞明主提三尺。’”

“韓文公《紀夢》詩云:‘六字常語一字難。’《文心雕龍練字篇》謂:‘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坡公晚年所造深矣。”

“崔德符論作詩之要,曰:‘但多讀而勿使,斯為善。’徐度《却掃編》載崔答陳去非語略同。

【“凡病少愈而加劇,謂之不斟。”】

【“山谷《和楊明叔》:‘金石在波中,仰看萬物流。’,出《孟子》‘公行子’章趙注:‘萬物皆流,而金石獨止。’”(荊公詩:“波瀾吹九州,金石安得止。”)何云:“再舉此二句,亡國遺臣自喻也。”】

“李艮翁《餞鄭得言》詩云:‘諸生幸不笑韓,官長何因罵鄭?’博士切事也。

卷十九:“周南仲《追貶秦檜制》云:‘兵於五材,誰能去之《左傳》襄二十七年子罕語 [6] ?首弛邊疆之禁;臣無二心,天之制也莊十四年,忍忘君父之讎。’‘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

“洪景廬《周茂振入館謝啟》雖不若董彥遠之博,如‘桃萊難悟,柳卯本同’;‘幼婦外孫之義,女郎世子之名’,亦儷語之工者。”【董彥遠《除正字謝啟》:“鎖定銀鐺之名,車改金根之目;知一束二縫之為來,指二首六身之為亥。”】【董斯張《吹景集》卷十三與閔元衢合疏董、洪二《啟》頗核。】

“徐淵子《上梁文》云:‘林木翳然,便有濠濮間想;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王元之表云:‘風摧霜敗,芝蘭之性終香;日遠天高,葵藿之心未死。’劉元城表云:‘志存許國,如萬折而必東;忠以事君,雖三已而無慍。’”

“‘驢非驢,馬非馬《漢西域傳》’、‘烏不烏,鵲不鵲《戰國策》’。”

“傅至樂【名自得】《上周益公啟》:‘彼刀頭之舐蜜《四十二章經》,得未錙銖;況井眉之居瓶,怳如夢寐。”

“或《上朱文公啟》云:‘行藏勛業銷倚樓,看鏡之懷;窈窕崎嶇寄尋壑,經邱之趣。’”【張克明免解上帖中語,見《文公集》81。】

卷二十:“善惡以熟言,若《孟子》‘仁在乎熟’,《漢五行志》‘季氏之惡已熟’。《成實論》亦言:‘行惡見樂,為惡未熟。至其惡熟,自見受苦。行善見苦,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見受樂。’”

【“欒城《次韵王鞏見寄》:‘去住由人真水母(水母目蝦,見郭景純《江賦》),簞瓢粗足亦山雌(《法言脩身篇)。’”】

【“陳正獻公疏曰:‘懲羹者必吹於虀(《楚詞惜誦》),傷桃者或戒於李(《北夢瑣言》馮道語)。’”】【“懲羹者必吹於齏,傷桃者或戒於李《楚詞惜誦》、《北夢瑣言》。”】

【《潛夫論實貢篇》:“洗金以鹽,攻玉以石,浣布以灰。”】

“‘民不可與慮始’,商鞅之變法也。‘百姓何足與議’,董卓之遷都也。”【卷二十 [7] :“‘民不可與慮始’,商鞅之變法也。‘百姓何足與議’,董卓之遷都也。”(《商子更法篇》、《三國志董卓傳》。)】

“齒幼位卑,而名韋、楊二君,李翺所以戒朱載言也 [8] 。後生不稱前輩字,劉元城所以稱馬永卿也。”

“《唐百官志》:‘守宮令,席壽三年,氊壽五年,褥壽七年。’本《攷工記》‘犀甲壽百年’。”

【“韓昌黎誌盧殷墓曰 [9] :‘於書無不讀,止用為詩資。’”】



[1] “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一條翁注。

[2] “南豐序《禮閣新儀》,則指新法”一條翁注。

[3] “史記”原作“史子”。

[4] 此條複出於書眉、行間。

[5] “弼成五服”原作“弼至五服”。

[6] “子罕”原作“子產”。

[7] “卷二十”原作“卷二”。

[8] “朱載言”原作“王載言”。

[9] “善讀書者”一條翁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