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68)
(2021-10-05 22:56:08)
标签:
钱钟书钱锺书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曝書亭集》[1] :
魏禧《序》:“世之博學,其文不工,何也?《老子》曰:‘當其無,有室之用。’天下之理,以實為體,以虛為用。故風觸虛而聲作,水激虛而瀾生。博學者思用其實,故窒抑煩懣,而無以運之。且夫鯤鵬之神也,水不從南溟,風不摶扶搖九萬里,則不能自運。何者?水狹風卑,則其虛也無幾何地,而何以運為?”
查慎行《序》:“竊謂唐之文奇,宋之文雅;唐文之句短,宋文之句長;唐以詭卓頓挫為工,宋以文從字順為主。”【宋人句長,以虛字填故,實不長也。唐人文之沿六朝者,則句較短。】
《放言五首》:“長門賣賦司馬,秦市懸書呂韋。吾生恨不能早,手載其金以歸。”“步兵真成老卒,德祖亦是小兒。功名豎子先遂,詩賦壯夫不為。”“為文思以冢葬,對客寧將硯焚。當年必無鍾子,後世定有揚雲。”“種南山一頃豆,瞻西疇三徑松。耕桑若得數畝,吾豈不如老農。”
“同來大道朱樓上,竝坐佳人錦瑟旁[2] 。”
《讀曲歌》:“素藕生池中,紅荷浮水面。與汝同一身,本自不相見。”
“不知桑葉城南路,五馬寧能共載不[3] ?”“莫須遠結千絲網,且緩平量十斛珠。大婦亦憐中婦豔,新人定與故人殊[4] 。”
《無題六首》:“織女牽牛匹,姮娥后羿妻。神人猶薄命,嫁娶不須啼。”
“更為後會知何地,自斷此生休問天[5] 。”
“一自鼎湖龍去後,難期華表鶴歸年[6] 。”
《度大庾嶺》:“自來北至無鴻雁,從此南飛有鷓鴣。”
“但有青蠅弔,虛傳白鶴歸[7] 。”
《喜屈五過訪》:“若非綠玉杖,定跨黃麒麟。不然出入京雒一萬里,何為布素無緇塵?”(徐善《寄屈五》云:“傳說靈均裔,經秋尚未還。卜居那有地?緤馬定何山?”)
《夢寐》:“夢寐看兒女,沉吟泣數行。他時嘗獨立,永日見相將。去動憐渠小,歸應共我長。雲山千萬里,誰道不思鄉?”
《輓龔尚書》:“墨自臨池妙,詩先過嶺工。”
《鴛鴦湖櫂歌》:“自從湖有鴛鴦目,水鳥飛來定自雙。”
“萬籟入門寂,群花繞屋開[8] 。”
《題王嗣槐西山遊記》:“讀罷高文但西笑,開簾試隔女牆看。”
“漆鬢添初星,丹顏損舊渥[9] 。”
“不煩走馬衝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10] 。”
《曝書亭偶然作》:“垞南宜得翠筠看,上番移來近百竿。昨夜疾風吹拔木,老夫差喜竹平安。”“雨裡芭蕉風外楊,水中菡萏岸篔簹。衰翁愛植易生物,不願七年栽豫章[11] 。”“平泉花木遠爭移,金谷繁華盛詠詩。淪落栖遲杜陵叟,何人尚寄草堂貲?”
《醧舫即事》:“秋老梧桐葉葉黃,夜來風雨太顚狂。分明了鳥牕深閉,一片何緣墮筆牀?”
“比似永和應更勝,坐無一客不成詩[12] 。”
“禿筆堪成塚,遺書尚滿床。[13] 。”
《送窮日作》:“吾家五窮鬼,四世推不去。今晨縛車船,送往河堤住。水萍風中絮,散作千百身。勿使天壤間,乃有石季倫。”
《春日南垞雜詩》:“移種盆松六尺強,欲當車蓋蔽斜陽。不知黛色成陰日,此地何人結草堂?”
“白頭再過僧廬坐,共話中山獵後狼[14] 。”
【“鄭梁《曉行》云:‘野水無橋牽馬渡,曉星如月照人行[15] 。’”】
【“元結自號猗玕子,以不飲酒者為惡客[16] 。”】
《紀夢》:“北山叟卜南山宅,言歸北山人不識。山家黑犬兩耳黃,獨木橋邊吠行客。柴門之下水淙淙,枳籬以外花茸茸。偶然鞭犬失青竹,化作羊鬚一白龍。”
《醉太平題姜開先贈李郎秦樓月詞》自注云:“鄭清之《送新薑》詩《公羊》、《榖梁》出一人之手,其姓則姜。蓋四字反切皆‘姜’字。”
“臨行指我相尋路。鏡湖一曲西去,繞遍湖塘烏桕樹,知他門掩何處[17] 。”
“問伊故里。可有個,延年女弟?”《贈吳僮時來有有令》
《殢人嬌贈女郎細細》:“絕少脣朱,無多眉翠,算舞腰楚宮有幾”;“一分難減,千絲得繫。待社日歸來,與伊相對用東方生細君語。”
《柳梢青馬上望瑯琊山》:“遵海南耶,我行山路,朝儛非耶。遙望秦臺,東觀出日,即此山耶。崖光一綫雲耶,青未了,松耶柏耶。獨鳥來時,連峰斷處雙髻人耶[18] 。”
“山雲漠漠。漸作弄,春陰如幄[19] 。”
《百字令自題畫像》:“四十無聞,一邱欲臥”;“草屩撈蝦,短衣射虎。”
“不應草草放他歸,去便如期,來便空言[20] 。”
“三分明月,二分偏照頭白[21] 。”
“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曽圍、燕釵蟬鬢[22] ?”
“全身都被月華窺,天上影,波厎映,卻似曉妝前後鏡[23] 。”
“綠陰猶未滿,庭院已深深[24] 。”
【“匀面了,掃眉未[25] ?”】
“日暝澄烟吹不去,夜涼滴作髙梧露[26] 。”
“齊心耦意,下九同游戲”;“一十二三年紀”;“走近薔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間[27] 。”
“小小春情先漏泄,愛綰同心結”;“纔學避人簾半揭,也解秋波瞥[28] 。”
【“鎮日簾櫳一片垂,燕語人無語。”《静志居琴趣卜算子》】
“贏得渡頭人說,秋娘合配冬郎[29] 。”
“已拋人遠,忽近人前[30] 。”
“簸錢鬥草已都輸,問持底,今宵償我[31] ?”
“別離偏比相逢易,眾裏休迴避。喚坐回身,料是秋波,難制盈盈淚[32] 。”
“新來窺宋玉,不用登牆,近在蛛絲畫屏角。見了乍驚回,點屐聲頻,分明睹、翠帷低擢。旋手揭、流蘇近前看,又何處迷藏,者般難捉[33] ?”
“雲鬢掠、小唇徐染。偏走向、儂前道勝常,渾不似西窗,夜來曾見[34] 。”
【“口中生石闋,腹內轉車輪[35] 。”】
【“‘圓姿替月,潤臉呈花。’唐人志銘中語也[36] 。”】
【《琴趣》一卷,乃朱十韵語之最工。古今言情之詞,無此之熨貼深穩,麗而不誂,艷而盡雅者。工於敘事,尤為難能。】
“密比花繁,輕嫌絮重[37] 。雪”
“愛他金小小,曾近玉纖纖[38] 。金指環”
“縱遣絲垂縷綰。穿不起,南珠盈串[39] 。別淚”
“却似遊蹤不定,謂當南反北,旋又東西[40] 。落葉”
【《茶烟閣體物詞》有咏龍蝨詞。】
【竹垞題顏修來遊歷二十四圖《一半兒》,集中存其半,全見盛百二《柚堂續筆談》卷一。】
《與李武曾論文書》:“文章之壞,至唐始反其正,至宋而始醇。宋人之文,猶唐人之詩,舍是不能得師也。北宋蘇明允,雜出乎縱橫之說,故其文在諸家中為最下。南宋朱元晦,以窮理盡性之學出之,故其文在諸家中最醇。”
《與高念祖論詩書》:“子美詩無不關乎綱常倫紀,而寫時狀景之妙,不期而工。然則善學詩者,舍子美誰師?明詩之盛,無過正德。而李獻吉、鄭繼之深得杜旨,或詆其時非天寶,強效憂時。嗟乎!武宗之時,何時哉?”【其師承七子,顯然即取牧齋論善夫語,而推及於空同耳。】【漁洋《論詩絕句》亦云:“鄭公變雅非關杜。”】
《報李天生書》:“少時為文,好規仿字句,類于麟體。既而大悔,以為文章之作,期盡我所欲言而已。深契夫韓、歐陽、曾氏之文者,以其折衷六藝,多近道之言。”
《寄譚左羽書》:“兄以賢主人好音樂,延吳下歌板師,所進食單,恆倍主客之奉,思辭之歸,弟以為不足介意。昔孔子以燔肉不至行,穆生以醴酒不設去,則以先至後不至,先設後不設,是謂禮貌衰,則去之,去之宜已。在《易同人》之象曰:“君子以類族辨物。”蓋物各有族,在人類而辨之。不觀夫昏者乎?娶妻納采、儷皮、純帛可也。至於買妾,有費百金者,若欲落營妓之籍,非千金不可。其流愈下,其值益高。《禮》固有以少為貴者。”
《答胡司臬書》:“恆自笑曰:平生無大過人處,惟詩詞不入名家,文不入大家,庶可傳於後耳”;“六經者,文之源也。”
【“泰山孤生之竹,嶧陽半死之桐,一遇賞音,妄思千古[41] 。”】
《寄查德尹書》:“聞李天生論少陵五、七律,謂於一、三、五、七句,用仄字上、去、入三聲,必隔別用之,莫有疊出者,他人不爾也。退與李武曾互誦少陵七律,惟八首與天生言不符。久而睹宋元舊雕本及《文苑英華》,合之天生所云,無一犯者。”
《日下舊聞序》:“衛正叔纂《禮記集說》,其言病世儒取前人之說,以為己出,而曰:‘他人著書,惟恐不出於己,予此編惟恐不出於人。’”
《朱文公文鈔序》(皆取其“感奮激烈”有關時事者,以明陳同甫所謂“今世儒士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云云,非為朱子發):“夫子之文,原本乎道。不得已而為文,斯天下之至文。孔子筮得《賁》,愀然有不平之色。而曰:‘賁,非君子之所樂也。丹漆不文,白玉不雕,質有餘者,不受飾也。’其夫子之文之謂與?”【《王文成公文鈔序》則云:“禪之學能發於事業,又何病乎禪也邪?”】
《感舊集序》:“年二十餘,識海內知名士,叩其學年齒均者,恆不若父事兄事之人。今年且半百,歷遊燕、晉、齊、魯、吳、楚、粵、閩之交,覺後生可畏而不足畏。”
《清風集序》:“五常之目: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四者,皆命之自天,一定而不可強。獨朋友之交,取之在我。蓋自少壯以至頹老,山林朝市,恣其所求。”
《遜志齋文鈔序》:“公之門人故友,輯公文以傳,當日皆不及於難。是以知十族之說,傳者過也。”
【“三君子者,其詩必皆傳。吾因是憾張仲之無文,而笑吉甫之寡和也[42] 。”】
《秋水集序》:“予謂蓀友曰:‘子之以秋水名集也,何所取諸?取諸有源也與?源之見於地也,下則湧而為濫,上則懸而為沃,仄者汍,旋者過辨,順道而行,空明而不滯,小波淪,大波瀾,石激之而鳴,風蕩之而怒,雷霆車馬,神物恍忽,豈有意為奇變哉?決之不得不趨,鼓之不得不作,亦隨所遇而已。’譬諸水,近乎海則鹹,近乎鹵則苦,甘者為醴,濁者為膠,火可以然,而湯可以浴,夫人能辨之。至投以茗荈,別其上下,析及苗髮之微,則必山林寂寞之士若陸羽者,而後知之。蓀友無取乎公卿薦紳之言,獨命予為序,其有意也夫。”
《成周卜詩集序》:“鷄澤殷伯子岳之論曰:‘詩,言夫志也。自唐人以之取士,而格而律,抽黃儷白,專以比偶為工,言志之旨微矣。’故伯子於詩,不作近體。予近錄明詩,集中凡古風多者,其詩必工。開卷即七言律者,其詩必下。”
《騰笑集序》:“取《北山移文》之語也。項平父有言:‘世之人,無貴賤皆畏人笑,獨滑稽者,非獨不畏,且甚欲之。’”
【“黃山谷曰:‘硯得一,可以一生。墨得一,可以一歲。故惟筆工為難[43] 。’”】
《讀豳詩書後》:“《東山》四章,以美周公,何難鋪揚其出師之盛。奏凱之容,顧慺慺及於室家兒女之思何與?蓋師不以律,往往恣其淫掠,室家之思反緩。若《東山》之歸士,獨宿甘在車下,則師行之秋毫無犯可知也。”
《正德重修金山寺志跋》:“世傳郭景純墓在金山足。沈啓南詩:‘氣散風衝豈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數莫逃兵解,世上人猶信葬書。’日本中心叟‘墓前無地拜兒孫’,亦足發笑。詩載此《志》胡經用甫所修。”
【《平定州唐李諲妒神頌跋》:“異哉!妒神之有頌也。”】
《唐太宗晉祠御製碑銘跋》:“予嘗五至祠,集少陵句‘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書於亭柱[44] 。富平李因竺子德見而賞其工,因遺書與予定交。”
《太原縣惠明寺碑跋》:“呂惠卿,憸人也。當時君子,視若鬼蜮,而王安石獨任之不疑。今觀《惠明寺舍利塔碑》,雖能文善書之士,無以過之。”
《金京兆劉處士墓碣銘跋》(劉字希文,撰者楊英):“銘曰:‘士之遇也,為龍為虎。其不遇也,如魚如鼠。既魚其龍,又鼠其虎,生必違其所好,死則從其所惡。”
《書玉台新詠後》(論《古詩十九首》,信《新詠》而反疑《文選》,好奇牽強之至)。
《格齋四六跋》:“宋人駢語,其初率仿楊億、劉筠體,無逸出四字、六字者,歐陽永叔厭薄之,一變而尚真率。蘇子瞻尤以流麗見長。於是汪彥章擅此名家,熔鑄經史,以成對偶。”
《書姜編修手書帖子後》:“吾友西溟老而不遇。予嘗勸其罷試鄉闈,怒不答也。平生不食豕,兼惡人食豕。予戲語之曰:‘假有人注鄉貢進士榜,蒸豕一柈,曰:“食之,則以淡墨書子名。”子其食之乎?’西溟笑曰:‘非馬肝也。’年七十,果以第三人及第。
[1] 《中文筆記》第二冊457-64頁。
[2] 《贈諸葛丈》。
[3] 《閒情八首之六》。
[4] 《之七》。
[5] 《得譚七表兄吉璁西陵書集杜》。
[6] 《再過倪尚書宅題池上壁》。
[7] 《舟次彭澤悼萬孝廉泰》。
[8] 《題湯上舍潛籟軒》。
[9] 《畢上舍大生止酒經年冬夜枉過勸之復飲賦三十韵》。“丹顏”原作“顏丹”。
[10] 《倪博士讀書城西雨中寄之二首之二》。
[11] “雨裡”原作“雨外”。
[12] 《題讓竹亭修禊圖卷》。
[13] 《除日二首之一》。
[14] 《同曹叟話舊三首之三》。
[15] 《武林逢鄭高州梁》“七言三復曉行詩”自注。
[16] 《過李上舍村居》“猗玕子無惡客”自注。
[17] 《思越人》。
[18] “連峰”原作“變峰”。
[19] 《角招裂帛湖春游作》。
[20] 《一翦梅》。
[21] 《百字令元夕和陳山農韻》。
[22] 《解珮令自題詞集》。
[23] 《天仙子》。
[24] 《臨江仙》。
[25] 《金縷曲憶靜憐》。
[26] 《蝶戀花同繆天自再過柯翰周園亭》。
[27] 《清平樂》。
[28] 《四和香》。
[29] 《朝中措》。
[30] 《眼兒媚》。
[31] 《鵲橋仙》。
[32] 《城頭月》。
[33] 《洞仙歌》。“蛛絲”原作“珠絲”。
[34] 《洞仙歌》。“曾見”原作“相見”。
[35] 《臨江仙》。
[36] 《洞仙歌》自注。
[37] 《聒龍謠》。
[38] 《臨江仙》。
[39] 《雙雙燕》。
[40] 《瀟瀟雨》。
[41] 《寄禮部韓尚書書》。
[42] 《程職方詩集序》。
[43] 《贈筆工錢叟序》。
[44] 本冊末“……書於亭柱”之後,當接大本(七)末標“續下冊”之413頁“富平李因竺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