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59)

(2021-08-03 22:11:24)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全晉文》[1]

一宣帝《復弟孚書》:“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

 

*景帝《與許允書》:“念足下震華鼓,建朱節,歷本州,此所謂著繡晝行也。”

七愍帝《寒食散論》《世說言語篇》注引秦丞相《寒食散論》。案:愍帝嗣封秦王,為丞相,姑附此俟攷。【*此秦承祖之誤,承祖宋人。】

 

八元帝《禁招魂葬詔》:“夫冢以藏形,廟以安神。今世招魂葬,是埋神也。其禁之。”《御覽》五五五又八八六

九明帝《書》:“伏想墓次,安隱守視,文武平安。”《淳化閣帖》一【《大般湼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第232》:“佈鴿投舍利弗影中,身心安隱,恐怖得除。”】

 

 

十七廢太子遹《遺王妃書》:“二十八日暮,有短函來,題言東宮發,疏云:‘言天教欲見汝。’即便作表求入。二十九日早入見國家,須臾遣至中宮。中宮左右陳舞見語:‘中宮旦來吐不快。’使住空屋中坐。中宮遙呼陳舞:‘昨天教與太子酒棗。’便持三升酒、大盤棗來見與,使飲酒噉棗盡。鄙素不飲酒,既便遣舞啟說不堪三升之意。傳語曰:‘不孝那!天與汝酒飯,不肯飲,中有惡物耶?’”

十八何劭《荀粲傳》:“嘗以為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六經雖存,固聖人之糠粃”;“理之微者,非物之象所舉也”;“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蘊而不出矣”;“傅嘏善談名理,而粲尚玄遠,宗致雖同,倉卒時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懷,為二家騎驛”;“嘗以婦人者,才智不足論,自宜以色為主”;“粲不哭而神傷。”

《王弼傳》:“何晏以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弼以為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二程遺書》卷三上伊川:“鼓舞萬物,不與聖人同憂,此天與人異處,聖人有不能為天之所為處。”(又卷十一)【8, Stoic, Gellius.

十九王導《祭衛玠教》:“此君風流名士。”《御覽》五百五十五

二十二王羲之《與人書》:“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

《雜帖》:“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耳。”

“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惟以此為事。”

“昨暮復大吐,小噉物便爾,旦來可耳。”

“忽然改年,新故之際,致歎至深,君亦同懷。”【25:“不知夜來下意竟乏,新故之際,致歎良深[2] 。”】

25】“奉黃柑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

二十五:“去月盡來,停穀噉麵,復平平耳。”

二十六:“快雪時晴佳,想安善。”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謝光祿鵝在山下,懸情可愛。”

“損惠野鴨一雙,秋來未得,始是嘗新。”

“荷華想已殘,處此過四夏,到彼亦屢,而獨不見其盛時,是亦可訝,豈亦有緣耶?”

二十七王獻之《雜帖》:“劉道士鵝群並復歸也。”

“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

“鏡湖澄澈,清流瀉注,山川之美,使人應接不暇。”

二十八王澄《與人書》:“胡毋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

二十九*王坦之《廢莊論》(結云:“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彌貫九流,玄同彼我,萬物用之而不既,亹亹日新而不朽,昔吾固已言之矣”)。

《沙門不得為高士論》。

三十衛恒《四體書勢》:“隸書者,篆之捷也。”“師宜官,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雇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張伯英家之衣帛,必書而後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韋仲將謂之草聖。”【東坡《跋文與可草書》:“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筆麈》卷二、《七修類稿》卷二十四。】【東坡《跋與可論草書》:“與可自言見道上鬥蛇,遂得其妙。”】【卷五十九成公綏《隸書體》。】【《全唐文書斷》。】

衛展《陳諺言表》:“諺言:‘廷尉獄,平如砥。有錢生,無錢死。’”《初學記》二十

三十三裴楷《與石崇書》:“吾弟酒狂,海內足知。足下飲以狂藥,而反責之禮耶?”

*裴頠《崇有論》:“夫盈欲可損,而未可絕有也;過用可節,而未可謂無貴也”;“文者衍其辭,訥者讚其旨。立言藉於虛無,謂之玄妙;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3] 。……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於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謂心為無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須於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謂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隕高墉之禽,非靜拱之所能捷也;審投弦餌之用,非無知之所能覽也。由此而觀,濟有者皆有也。”【李延平。】

三十四盧諶《與司空劉琨書》:“在木缺不材之資,處雁乏善鳴之分。”

四十五*傅玄《相風賦》:“棲神烏于竿首,候祥風之來征。”【卷五十一傅咸《相風賦》謂:“樹一竹,插以鷄毛。”】【卷五十八張華《相風賦》。】

《走狗賦》[4] :“蓋輕迅者莫如鷹,猛捷者莫如虎。惟良犬之稟性,兼二之勁武。”【卷五十一傅咸《叩頭蟲賦》:“強梁者不得其死,執雌者物莫之仇。彼螳螂之舉斧,豈患禍之能禦?此謙卑以自牧,乃無害之可賈。”】

《猿猴賦》:“戴以赤幘,襪以朱巾。先裝其面,又丹其唇。揚眉蹙額,若愁若嗔。既似老公,又類胡兒。”

卷五十二*傅咸《答楊濟書》:“衛公云:‘酒色之殺人,此甚於作直。’坐酒色死,人不為悔。逆畏以直致禍。”

五十三李秉《家誡》:“昔侍坐於先帝,時有三長吏俱見。臨辭出,上曰:‘“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並受詔。既出,上顧謂吾等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吾對曰:‘必不得已,慎乃為大。夫清者不必慎,慎者必自清。”(《魏志李通傳》注引王隱《晉書》。)

 

 

李充《翰林論》佚文

*李颙《悲四時賦》佚文(寫景而未言何故悲)

一百四十三*王該《日燭》:“神道雖昧,鬼法尤明。徘徊中陰,徂彼鐵城。霄絕望舒,晝無曜靈。刀岳霜鋩以積刃,劍林翹鋒而肅精。陶銅汪洋以海涌,巨鑊波沸而雷鳴”云云地獄變相

一百四十四嚴憲《與杜預書》:“諺云:‘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謂辱矣。”

一百四十六*闕名《道學論》(《御覽》四百十一記許邁“棲遐世表,往而不返”)。

*《左思別傳》:“凡諸註解,皆思自為,欲重其文,故假時人名姓也。”《世說文學篇》(可均按:《別傳》失實。)

 

一百五十二*苻朗《苻子》:“朔人有獻燕昭王以大豕者,曰:‘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邦人謂之豕仙。’王乃命豕宰養六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釣。羣臣言於王曰:‘是豕無用。’燕相謂王曰:‘奚不饗之?’王乃命宰夫即膳之。豕既死,乃夕見夢于燕相,曰:‘造化勞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穢,吾患其生久矣。仗君之靈而化。’”

一百五十六李壽《報龔壯》:“省詩知意。若今人所作,賢哲之話言;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詞耳。”《魏書李壽傳》

 

一百五十七竺道潛《答支遁書》:“欲來便給,未聞巢由買山而隱。”《高僧傳》四

一六三鳩摩羅什《答慧遠書》:“既未言面,又文辭殊隔,導心之路不通,得意之緣圯絕。”《高僧傳》六【《全三國文》支謙。】

*《為僧睿論西方詞體》:“天竺國俗,甚重文藻。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穢也。”

一六五*釋僧肇《百論序》弘始六年:“天竺沙門鳩摩羅什,器量淵弘,俊神超邈。常味詠斯論,以為心要。先雖親譯,而方言未融,至令思尋者躊躇於謬文,標位者乖迕於歸致。”(按一六十僧叡《思益經序》:“詳聽什公傳譯其名,翻覆展轉,意似未盡,良由未備秦言名實之變故也。察其語意,會其名旨,當是持意,非思益也。直以未喻持義,遂用益耳。”)

《注維摩詰經序》弘始八年:“恨支竺所出,理滯於文。請羅什法師重譯正本。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盡寰中,又善方言,時手執梵文,口自宣譯。”

【出妻】*竺僧度《答楊苕華書》(楊其妻也):“人心各異,有若其面。卿之不樂道,猶我之不慕俗矣。楊氏,長別離矣!萬世因緣,於今絕矣!歲聿云暮,時不我與。學道者當以日損為志,處世者當以及時為務。卿年德並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經心,而坐失盛年也。”《高僧傳》四

            支曇諦《赴火蛾賦》:“悉達有言曰:‘愚人忘身,如蛾投火。’誠哉斯言!”《藝文類聚》97

 



[1] 《中文筆記》第二冊399-403頁。

[2] “不知”原作“不意”。

[3] “藉於”原作“藉其”。

[4] 卷四十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