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視昔犹今
視昔犹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11
  • 关注人气:2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56)

(2021-07-13 22:25:47)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全後漢文》[1]

卷一光武帝《賜馮異詔》:“倉卒蕪蔞亭豆粥,虖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

《原丁邯詔》:“漢中太守妻乃繫南鄭獄,誰當搔其背垢者?懸牛頭,賣馬脯,盜跖行,孔子語。”【卷二《賜侯將軍詔》:“卿歸田里,曷不令妻子從?老矣,夜臥誰為搔背癢痒也?”】【《內則》:“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左傳》昭公23年:“范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穀梁》僖32年:“隕霜不殺草。未可殺而殺,舉重也。可殺而不殺,舉輕也。”(注:“重,謂菽也;輕,謂草也。輕者不死,則重者不死可知。”定元年:“隕霜殺菽。未可以殺而殺,舉重(舉殺豆,則殺草可知);可殺而不殺,舉輕(不殺草,則不殺菽亦顯)。其曰菽,舉重也。”】

*《下詔讓劉尚》:“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後漢書公孫述傳》【《三國文》卷八《典論論文》:“里語曰;……。”】卷二【《拒群臣請封禪詔》:“災異連仍,日月薄食,百姓怨歎,而欲有事於泰山,污七十二代編錄,以羊皮雜貂裘,何強顏耶?”“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徵鄧禹還軍敕》:“赤眉無穀,自當來東,吾折捶笞之。”

《敕岑彭》:“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鬚為白。”

【《與公孫述書》:“近張滿作惡,兵圍得之,歎曰:‘為天文所誤。’恐君復誤也。”】

卷六*安帝《禁夜行詔》:“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全三國文》卷26田豫[2] 。】

卷十三桓譚《桓子新論本造第一》【瀋陽孫馮翼輯本一卷(《四部備要》)[3]】:“董仲舒專精於述古,年至六十餘,不窺園中菜。”

“今有疑者所謂蚌異蛤、二五為非十也

【“莊周寓言乃云:‘堯問孔子。’《淮南子》云:‘共工爭帝,地維絕。’亦皆為妄作。”(《太平御覽》卷六百二)】

《求輔第三》:“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得十利劍,不如得一歐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廣,非特止于十也。”

“薛翁者,長安善相馬者也。於邊郡求得駿馬,惡貌而正走,名驥子。騎以入市,去來人不見也。後勞問之,因請觀焉。翁曰:‘諸卿無目,不足示也。’”

“馬稱驊騮、驥騄,牛譽郭椒、丁櫟。”

*“世有圍棊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上者,遠棊疏張,置以會圍。……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目,以自生于小地。……更始帝將相不能防衛,而令罫中死棊皆生也。”【卷十八馬融《圍棊賦》:“略觀圍棊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分為戰場。窮其中罫兮如鼠入囊,收取死卒兮無使相迎,當食不食兮反受其殃。”卷二十四班固《弈旨》[4] :“一棋破罫,亡地復還。”】

《見徵第五》:“東方朔短詞薄語,以謂信驗。人皆謂朔大智,後賢莫之及。譚曰:‘鄙人有以狐為狸,以瑟為箜篌,此非徒不知狐與瑟,又不知狸與箜篌,乃非但言朔,亦不知後賢也。’”【《全三國文》卷五十《難張遼叔宅無吉兇攝生論》:“此猶見琴而謂之箜篌,非但不知琴也。”《全晉文》卷一百十七《抱朴子》佚文:“董仲舒學見深而天才鈍,以蜉蜂一作蜥蜴是神龍者,非但不識神龍,亦不識蜉蜂。”】

“夫以人言善我,亦必以人言惡我。……孟孫謂余曰:‘仲翁盛稱子德。’余曰:‘與僕游四五載,不吾見稱,今聞仲一言而奇怪之。若有人毀余,子亦信之。吾畏子也。’”

卷十四桓譚《桓子新論譴非第六》:“傳曰:‘與死人同疾者,不可為醫;與亡國同政者,不可為謀。’王翁行甚類暴秦,故亦十五歲而亡。獵射禽獸者,始欲中之,恐其創不大也。既已得之,又惡其傷肉多也。鄙人有得脠醬而美之,及飯,惡與人共食,即小唾其中。共者怒,因涕其醬,遂棄而俱不得食焉。”

 

 

“齊桓公問郭氏:‘曷為墟?’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

《啟寤第七》:“畫水鏤氷,與時消釋。”

“子貢曰:‘臣事仲尼,譬如渴而操杯器,就江海飲,滿腹而去,又焉知江海之深也?’”

“吳之翫水若魚鱉,蜀之便山若禽獸。”【鍾會[5] 。】

《祛蔽第八》:“顏淵所以命短,慕孔子,所以殤其年也。關東鄙語曰:‘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此猶時人,雖不别聖,亦復欣慕。如庸馬與良馬相追銜尾,至暮共列,良馬宿所,鳴食如故,庸馬垂頭不復食。”

“余少時見揚子雲之麗文高論,不自量年少新進,而猥欲逮及。嘗激一事而作小賦,用精思太劇,而立感動發病,彌日瘳。子雲亦言成帝時,趙昭儀方大幸,每上甘泉,詔令作賦,為之卒暴,思精苦。賦成,遂困倦小臥,夢其五藏出在地,以手收而內之。及覺,病喘悸,大少氣,病一歲。……由此言之,盡思慮,傷精神也。”

“余嘗過故陳令同郡杜房,見其讀老子書:‘……延年却老。’(因喩事:)‘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燭矣。如善扶持,隨火而側之,可毋滅而竟燭。燭無,火亦不能獨行於虛空,又不能後然其灺。灺猶人之耆老,齒墮髮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為之能潤澤。內外周徧,則氣索而死,如火燭之俱盡矣。人之遭邪傷病,而不遇供養良醫者,或強死。死,則肌肉、筋骨常若火之傾刺風而不獲救護。……’余後與劉伯師夜脂火坐語,燈中脂索而炷燋禿將滅,則以示曉伯師,言人衰老亦如彼禿炷矣。”

“劉伯玉曰:‘天生殺人藥,必有生人藥也。’余曰:‘鈎吻不與人相宜,故食則死,非為殺人生也。’”

《正經第九》:“秦近君《文心雕龍論說篇》作君延能說《堯典》篇目兩字至十餘萬言。但說‘曰若稽古’三萬言。”《漢書文志》注

 

 

“劉子政、子駿、子駿兄子伯玉,三人俱是通人,尤珍重《左氏》,教授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者。此亦蔽也。[6]

卷十五《桓子新論離事第十一》:“揚子雲好天文,問之於黃門作渾天老工,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隨尺寸法度,殊不曉達其意,然稍稍益愈,至今七十,乃甫適知己,又老且死矣。今我兒子愛學作之,亦當復年如我乃曉知,已又且復死焉。’其言可悲可笑也。”

 

“揚子雲大才,而不曉音。”

“人心之所獨曉,父不能以禪子,兄不能以教弟也。”

“公孫龍謂白馬非馬,人不能屈。後乘白馬,無符傳,欲出關,關吏不聽。此虛言難以奪實也。”

“李幼賓有小玉。史子伯見而奇之,使余報以三萬錢,請買焉。幼賓曰:‘我與好事長者傳之,已顧十萬。’余駭曰:‘我若于路見此,千錢亦不市也。’故知之與不知,相去甚遠。”

《道賦第十二》:“揚子雲曰:‘能讀千賦,則善賦。’〔王〕君大曰:‘能觀千劍則曉劍[7] 。’諺曰:‘伏習象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琴道第十六》:“成少伯工吹竽,見安昌侯張子夏鼓琴,謂曰:‘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為知音。’”】

《辨惑第十三》:“道人作金銀,云:‘“鈆”字,“金”與“公”,鈆則金之公。而銀者,金之昆弟也。’”【Ambiguity in etymology. Brock...[8] 】【《癸巳存稿》卷三:“四夫民”為“農”、“百念”為“憂”、“言反”為“變”、“賢”為“寶臣”元楊恆《六書統》劉泰《序》[9] 、“‘心’字左點木,右點金,上點蹺尖為火,下曲鈎翹起為水”。又《繁露天地無二篇》:“止於一者謂之‘忠’,二‘忠’者謂之‘患’”】

 

“劉子駿信方士,謂神仙可學。余見其庭下有大榆樹,久老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欲可忍,無耳目可闔,然猶枯槁朽蠹。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不衰?’”

【《新論琴道篇》以《三國志郤正傳》所引最完整(“……天道不常盛,寒暑更進退,千秋萬歲之後,宗廟必不血食。高臺旣已傾,曲池又已平,墳墓生荊棘,狐狸穴其中,游兒牧豎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孟嘗君之尊貴,亦猶若是乎!’於是孟嘗君喟然太息,涕淚承睫而未下……:‘先生鼓琴,令文立若亡國之人也’”)。】

 

 

卷十七郅惲《因廢郭后上書》:“臣聞夫婦之間,父不能得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況臣欲得之于君乎?”

馬援《擊尋陽山賊上書》:“除其竹木,譬如嬰兒頭多蟣蝨,而剃之蕩蕩然,蟣蝨無所復依。”【《東觀漢記》12:“上大悅,因出小黃門,頭有蝨者,皆剃之。”】

《平交阯上言》:“太守蘇定張眼視錢,目討賊,怯于戰功[10] 。”

馬嚴《上書求進女掖庭》:“儀狀髮膚,上中以上。”

卷十八馬融《飛章虛誣李固》:“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

《與竇伯向書》:“見手跡,歡喜何量,次于面也。”

卷十九杜林《奏諫從梁統增科禁》:“吹毛索疵,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贓。小事無妨于義,以為大戮。國無廉士,家無完人。”

卷二十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五年已來,日甚歲劇。以白為黑,以非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嫉妬之情,不憚喪身。……醉飽過差,輒為桀紂。房中調戲,布散海外。愁令人不賴生,忿令人不顧禍。入門著牀,繼嗣不育。……唯一婢,武達所見,頭無釵澤,面無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窮,不揆其情,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販糖之妾,不忍其態。計婦當去久矣。……暴虐此婢,不死如髮。持質相刼,詞語百車。……詞如循環,口如布穀。縣幡竟天,擊鼓動地。……狗吠不驚,自信其情。不去此婦,則家不寧;不去此婦,則家不清;不去此婦,則福不生;不去此婦,則事不成。”

《與宣孟書》:“自傷前遭不良,比有去兩婦之名,事誠不得不然,豈中心之所好哉!”

卷二十一朱浮《與彭寵書》:“不顧恩義,生心外畔,……伯通與吏民語,何以為顏?行步拜起,何以為容?坐臥念之,何以為心?引鏡窺影,何以施眉目?……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慙而還。若以子之功,論于朝廷,則為遼東豕也。……中風狂走,自捐盛時。……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卷二十五班固《與弟超書》【論徐幹伯張章草書】:“藝由己立,名自人成。”【《太平御覽》749。】

《難莊論》存二條,皆簡淺。【《困學紀聞》卷十[11] 。】

卷二十六班超《上書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朱穆《與劉伯宗絕交書》:“昔我為豐令,足下不遭母憂乎?親解縗絰,來入豐寺。及我為侍書御史,足下親來入臺。足下今為二千石,我下為郎,乃反因計吏以謁相與。足下豈丞尉之徒,我豈足下部民,欲以此謁為榮寵乎?”

《崇厚論》:“夫俗之薄也,有自來矣。”

《絕交論》:“或曰:‘子絕存問,不見客,亦不答也。何故?’曰:‘古者進退趨業,無私遊之交,相見以公朝。’”

卷二十九馬第伯《封禪儀記》:“仰視岩石松樹,鬱鬱蒼蒼,若在雲中。俯視谿谷,碌碌不可見丈尺。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後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謂磨胸揜石,捫天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餘步一休。稍疲,咽脣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不隨。”

卷三十六應劭《風俗通義》佚文:“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務劇,劣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諸郭皆諱禿。”《顏氏家訓書證篇下》引

 

“俗說蝦蟇掉尾,。當作夏馬掉尾。”

“眾心成城。俗說眾人同心者,可共築起一城。同心共飲,洛陽酒可盡也。”

“俗說池中【一作仲】魚,人姓字,居近城,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

“俗說大餓不在車飯,謂輔車上飯,小小不足濟也。案:吳郡名酒杯為又章反。言大餓人得一飯,無所益也。”

“殺君馬者,路傍兒也【《升厂全集》卷十五《衍古諺》(五古)即敷陳此語】。俗說長吏食重祿,芻槁豐美,馬肥殺出。路傍小兒觀之,却驚致死。案: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瘠死。”【《古樂府》張率《走馬引》:“斂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

卷三十七《風俗通》佚文:“趙王好大眉,人間半額。楚王好廣領,國人沒頸。齊王好細腰,後宮有餓死者。”

“宋遷母往阿奴家飲酒,坐上失氣[12] 。奴曰:‘汝母何無宜適?’遷曰:‘腸痛誤耳。人各有氣,豈止我母!’”

卷四十一《風俗通》佚文:“愁眉者,細而曲折。啼妝者,薄拭目下若啼痕。墮馬髻者,側在一邊。折腰步者,足不任體[13] 。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

*卷四十二應瑒《正情賦》:“思在前為明鏡。”【卷五十三張衡《定情賦》:“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卷六十九蔡邕《檢逸賦》(按陶潛《閑情賦序》,則此當作《靜情賦》):“思在口而為簧”;卷九十王粲《閑邪賦》:“願為環以約腕。”卷九十二陳琳《止欲賦》、卷九十三阮瑀《止欲賦》、《全三國文》卷十三陳王植《靜思賦》、卷四十四阮籍《清思賦》(“既不以萬物累心兮,豈一女子之足思”)、《晉文》卷四十五傅玄《矯情賦》(存序)、《全宋文》卷四十四袁淑《正情赋》(存二句)。】

卷四十四崔駰《博徒論》:“農夫汗出調泥,背上生鹽。”

卷四十六崔寔《政論》:“一歲再赦,奴兒喑啞。”(《困學紀聞》13謂唐太宗之言出於此。閻注《潛夫論述赦篇》引諺:“一歲載赦,奴兒噫嗟。”《管子法法篇》:“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禍。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福。……文有三侑,武無一赦。”)

 

 

“秦劓殺其民,于是赭衣塞路,有鼻者醜。故百姓鳥驚獸駭。不知所歸命。”

“搔癬之疾,先笑而後愁。”

“小民髮如韭,剪復生;頭如鷄,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

“理世不得真賢,猶治病當用人參,反得蘆菔根。”【《札朴》五[14] 。】【卷八十三孔融《汝潁優劣論》:“融以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曰:‘頗有蕪菁,唐突人參也。’”《全三國文》卷八《典論諸物相似亂者》:“薺苨亂人參。”】

 



[1] 《中文筆記》第二冊384-93頁。

[2] 《答司馬宣王書》:“年過八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3] “孫馮翼”(字鳳卿)原作“孫鳳翼”。

[4] “卷二十六”原作“卷二十四”。

[5] 《蒭蕘論》。

[6] 《識通第十》。

[7] “則曉劍”原作“能曉劍”。

[8] Brock...”不確。

[9] “六書統”原作“六書通”。

[10] “目”原作“眼”。

[11] “王坦之著《廢莊論》,而其論多用莊語。”

[12] 卷三十八。

[13] “體”原作“腰”。

[14] “五”原作“四”。卷五《蘆頭》:“張有《復古編》:‘蘆菔根似薺苨。’案:《名醫別錄》:‘薺苨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