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54)
(2021-06-29 23:22:19)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全上古三代文》[1] :
【楊守敬《晦明軒稿》第二冊《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云:“《鐵橋漫稿》中《答陳碩士》、《答徐星伯》兩書言之甚詳[2] 。邇來有傳此書為孫淵如所纂者,謂其言出自吳山尊,是大不然。嚴氏致星伯書,欲得《梁永陽王前墓志》及《隋高麗碑》。今此書已有《梁墓志》文,是星伯録寄。此《志》海内孤本,孫氏《訪碑録》所未載,尤此書非孫氏作之切證”云云。《補嚴氏古文存序》云:“《洛陽伽藍記》載祖瑩北海王顥與莊帝書,《全蜀藝文志》載嚴君平《坐右銘》、辛德源《至真觀記》,皆所漏輯。余於日本得《文館詞林》、《文鏡秘府論》,又得朝鮮《東古文存》,中多嚴氏所未見。又道、咸以來,金石出土者多。嚴氏於鼎彝,不摹原文,多據舊釋,未可依據。”】
一炎帝:“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莊子天運》
*黃帝《金人銘》:“多言多敗,多事多患。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說苑敬慎》【王粲有《反金人贊》,孫楚有《反金人銘》。】
【《兵法》漏却《類聚》卷二、卷六十、《御覽》二百四十一、三百三十九、八百七十八諸則。】
顓頊:“婦人不辟男子於路者,拂祓之於四達之衢。”《淮南子齊俗訓》
夏禹《簨簴銘》:“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寡人以義者擊鐘,教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鬻子》
伊尹:“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燥,草食者羶。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勿能言。”《呂氏春秋本味》
二*武王《盥盤銘》:“溺於淵,猶可緩也。溺於人,不可救也。”《大戴禮武王踐阼》
《書鋒》:“忍之須臾,乃全汝軀。”《意林》一
《筆書》:“陷水可脫,陷文不活。”《困學紀聞》五引
三燕王喜《以書謝樂間》:“國之有封疆,猶家之有垣牆,所以合好掩惡也。室不能相和,出語鄰家,未為通計也。”《戰國策》三十一
樂毅《獻書報燕王》:“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戰國策》三十
四介子推從者:“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周偏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於中野。”《說苑復恩》
羊舌肹《貽鄭子產書》:“始吾有虞於子,今則已矣”;“國將亡,必多制。”《左傳》昭六年
申不害:“百世有聖人,猶隨踵而至;千里有賢者,是比肩而立也。”
公孫僑《復叔向書》[3] :“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五*吳王夫差《矢書射文種蠡軍》:“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五(《韓非子內儲說下》伯嚭遺文種書曰:“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越世家》、《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范蠡自齊遺文種書:“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越王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安。”)
六太公《龍韜》:“人才參差大小,猶斗不以盛石”;“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問閭里,察奸伺猾。”【“察子”、“覷步”(茶香室續鈔》七)】
【“友之友謂之朋,朋之朋謂之黨,黨之黨謂之群。”(《御覽》157)】
“武王伐殷,乘舟濟河,兵車出,壞船於河中[4] 。太公曰:‘太子為父報仇,今死無生。’所過津梁,皆悉燒之。”《御覽》四百八十二
“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畫丁侯於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御覽》七三七(卷七引《類聚》五十九、《御覽》一百三十九等書略同。)
“武王伐紂,雪深丈餘。五車二馬,行無轍迹,詣營求謁。武王怪而問焉,太公對曰:‘此必五方之神,來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職命焉。既而克殷,風調雨順。”《舊唐書禮儀志》(卷七引《北堂書鈔》一四四、一五二、《類聚》二等較詳。)
【“武王問太公曰:‘夫貧富豈有命乎?將治生不得其意?’太公曰:‘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盜在其室。……計之不熟,一盜也;……取婦無能,三盜也;養女太多,四盜也;……無事然燈,十盜也。’”(《藝文類聚》35)】
七:【“守戰之具,皆在民間。耒耜者,是其弓弩也;鋤爬者,是其矛戟也;簦笠者,是其兜鍪也;鐮斧者,是其攻戰之具也;鷄狗者,是其鉦鼓也。”(《御覽》336又339)】
【“今海內陸沉於殷久矣。”(《後漢袁紹傳》注、《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
八鬼谷先生《遺書責蘇秦張儀》:“二君豈不見河邊之樹乎?僕御折其枝,波浪蕩其根。此木豈與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不見嵩、岱之松柏,華、霍之檀桐乎?千秋萬歲,不受斧斤之患,此木豈與天地有骨肉哉?所居然也。”《類聚》三十六【見《續談助》及《說郛》引《殷芸小說》。】
淳于髠《十酒說》:“羅襦排門,翠笄窺牖。”《御覽》七十八
魯仲連:“諺曰:‘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意林》一
“人心難知於天,天有春夏秋冬以作時,人皆深情厚貌以相欺。”同
九*荀卿:“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友風而子雨,廣大精神,請歸之雲。”《賦篇雲》
【“此夫文而不采者歟?”《賦篇禮》】
十*宋玉《風賦》:“清涼雄風,飄舉升降。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庶人雌風,起於窮巷,衝孔襲門,吹死灰,揚腐餘。”
《小言賦》:“館於蠅鬚,宴於毫端。烹蝨脛,切蟣肝。會九族而同嚌,猶委餘而不殫。”(參觀《晉文》卷五十一傅咸。)【《永樂大典》一萬二千四十三“酒”字引《古今事通》[5] 。】
《諷賦》:“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更於蘭房之室,置臣其中。為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來勸臣食。以其翡翠之釵,掛臣冠纓。為臣歌曰:‘內怵惕兮徂玉床,橫自陳兮君之傍。’玉曰:‘吾寧殺人之父,孤人之子,誠不忍愛主人之女。’王曰:‘止止。寡人於此時,亦何能已也!’”《古文苑》【司馬相如《美人賦》仿此并《好色賦》。】
*《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景差《大招》兩言“豐肉微骨”。卷九十王粲《神女賦》:“體纖弱而才足,膚柔曼以豐盈。”】【Baudelaire[6] 。】
《好色賦》:“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向春之末,迎夏之陽,倉庚喈喈,羣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竊視流眄。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
【《笛賦》:“衡山之陽,見奇篠異幹,因命陪乘,取其雄焉。宋意送荊卿,得其雌焉。”】
*《高唐對》;“夢一婦人,曖乎若雲,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浮如停”;“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宋玉集序》[7] :“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也。”
卷十四闕名《城石人腹銘》:“摩兜鞬,慎莫言。”《類聚六十三》
卷十六*彭祖:“上士別牀,中士異被。服藥百過,不如獨臥。”《御覽》七百二十【戴埴《鼠璞》卷上引此,而論之云:“與世論素女術出於彭籛者大相反。所謂‘喪四十九妻、五十四子’,特形容八百歲之壽且久耳。”】
────────────────
《全秦文》[8] :
一*李斯《上書諫逐客》:“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今取人則不然,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9] 。”
《議燒詩書百家語》:“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禁之便。”
────────────────
《全漢文》[10] :
一高帝《手敕太子》:“吾遭亂世,當秦禁學〔問生不讀書又不〕,自喜,謂讀書無〔所〕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堯舜不以天下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11] 。”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古文苑》【《古文苑》卷十實本之《殷芸小說》(《說郛》),余嘉錫言是也。】
八成帝《賜趙婕妤書》:“夫人有誠,必應以實;憤懣充中,必形於色。自以親婕妤異於他人,故不能無言,亦不以深相過望。前數以顏色不平、應對舒遲為譴,卒不能自改。”《御覽》一四四
十呂后《報匈奴冒頓書》:“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髪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漢書匈奴傳》【冒頓《謾書》云:“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十一趙昭儀《與藉武詔記》[12] :“取牛官令舍婦人新彥(育?)兒,婢六人,盡置暴室獄,毋問兒男女誰兒也。”
十四韓王信《報柴武書》:“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貣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史記》
賈山《至言》:“秦為宮室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聚廬而託處焉。為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託足焉。為葬埋之侈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冢而託葬焉。”
十五賈誼【《惜誓》:“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寺之圜方。……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使麒麟可得羈而係兮,又何以異乎犬羊?”】
《上疏陳政事》:“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不缺則折。”
十六《過秦論》:“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13] 。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賈捐之《棄珠崖議》:“寇賊竝起,軍旅數發,父戰死於前,子鬥傷於後,老母寡婦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後漢章帝《還北單于南部生口詔》亦用此數語,見《後漢文》卷五:“父戰於前,子死於後。老母寡妻,設虛祭,飲泣淚,想望歸魂於沙漠之表。”《齊東野語》卷一:“劉潛夫詩云:‘身屬嫖姚性命輕,君看一蟻尚貪生。無因喚取談兵者,來此橋邊聽哭聲。’本坡翁《諫用兵疏》云:‘夫戰勝之後,陛下可得而知者,凱旋捷奏,拜表稱賀,赫然耳目之觀耳。至於遠方之民,肝腦塗於白刃,筋骨絕於饋餉,流離破產之狀,陛下必不得而見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婦之哭聲,陛下必不得而聞也。’”】
[1] 《中文筆記》第二冊375-8頁。
[2] “兩書”原脫“書”字。
[3] “公孫僑”原作“公孫喬”。
[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 漢武帝命公孫弘、東方朔所為大言。
[6] 《容安館札記》百五十(223-4頁)引Journaux Intimes (éd par Ad. van Bever, pp. 119-20):“laissez les écoliers ivres de leur première pipe chanter à tue-tête les louanges de la femme grasse... Si la femme grasse est parfois un charmant caprice, la femme maigre est un puits de voluptés ténébreuses!”
[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8] 《中文筆記》第二冊378-9頁。
[9] “朝廷”原脫“廷”字。
[10] 《中文筆記》第二冊379-83頁。
[11] “勿”原作“多”。
[12] “趙昭儀”原作“趙皇后”。
[13] “裋褐”原作“短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