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視昔犹今
視昔犹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11
  • 关注人气:2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53)

(2021-06-22 22:09:19)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全齊文》[1]

卷八【蕭緬《與王儉書》:“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綠水,依芙蓉,何其麗也。”】

王僧虔《誡子書》:“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志》聚置牀頭百日許,復徙業就玄,自當小差於史,猶未近仿彿。曼倩云:‘談何容易。’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八帙》,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脩,而欲延大賓者哉?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吾在世雖乏德業,要復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官,兼有室累,牽役情性,何處復得下帷如王郎時邪”;“切爾身,豈復關吾邪?鬼唯知愛深松茂柏,寧知子弟毀譽事!”《南齊書》本傳

《論書》:“子敬戲珉云:‘弟書如騎騾,駸駸恆欲度驊騮前。’庾翼與都下人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鷄,皆學逸少書。’”

【“良書獨擁,善談無析[2] 。”】

卷十五張融《海賦》:“壯哉水之奇也,奇哉水之壯也”;“木生之作,君自君矣。”

《與從叔征北將軍永書》:“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復求丞。”

《門律自序》:【“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3] 。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使常有其體。”】“人生之口,正可論道說義,惟飲與食。此外如樹網焉。吾每以不爾為恨,爾曹當振綱也。”

【少子《門律自序》自誇其文。《戒子》亦云其“文體英絕,變而愈奇”。今觀所作,特不為當時藻繪耳,亦未全除儷偶之迹,多單仄蹇吃誹諧語。”】

【卷十五張融《門律自序》:“吾見道士與道人戰儒墨,道人與道士獄是非。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耳,鴻常一鴻乎?”《戒子》:“吾文體英絕,變而益奇,既不能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

【*日記六月十六日。】

卷十七丘巨源《馳檄數沈攸之罪惡》:“夫彎弓射天,未見能至;揮戈擊地,多力安施。”

卷十八劉善明《遺崔祖思書》:“相去千里,間以江山。”

卷十九孔稚圭《北山移文》:“學遁東魯,習隱南郭”;“誘我松桂,欺我雲壑”;“風情張日,霜氣橫秋”;“眉軒席次,袂聳筵上,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風雲淒其帶憤,石泉咽而下愴”;“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陰,白雲誰侶”;“南嶽獻嘲,北壟騰笑,列壑爭譏,攢峰竦誚”;“林慙無盡,澗愧不歇,秋桂遺風,春蘿罷月”;“碧嶺再辱,丹崖重滓。”

 

────────────────

 

《全梁文》[4]

卷一武帝《孝思賦》:“涼氣入衣,淒風動裳。心無迫而自切,情不觸而獨傷。”

《淨業賦》:“寶誌所謂亂戴頭者也”;“便欲歸志園林,任情草澤,下逼民心,上畏天命,事不獲已,遂膺大寶。論者以朕方之湯武。然朕不得以比湯武,湯武亦不得以比朕。湯武是聖人,朕是凡人。但湯武君臣義未絕,朕君臣已絕,然後為天下除患。所賴明達君子,亮其本心,誰知我不貪天下”;“不噉魚肉,復斷房室。四體小惡,劉澄之謂是飲食過所致,姚菩提謂是房室過所致。默然不復詰問。”【文飾語太多,有失人君之度。】

《敕責賀琛》:“夫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朕不與女人同屋而寢,亦三十餘年。日常一食,若晝若夜,無有定時。昔腰腹過於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餘,舊帶猶存,非為妄說。”【此等小德出入,何關乎治?梁祖獨誇言不已,可笑!】

《硯銘》:“音模德寫心圖墨假[5] 。”

《觀鍾繇書法》:“子敬不迨逸少,逸少不迨元常。”

《斷酒肉文》:“今出家人噉食魚肉,極自艱難。或避弟子,或避同學,或避白衣,或避寺官。懷挾邪志,崎嶇覆藏,然後方得一過噉食。或云:‘肉非己殺,以錢買肉,亦復非嫌。’《楞伽經》所謂:‘以財網肉,死墜地獄。’有癡人云:‘我止噉魚,實不食肉。’亦應開示:不殊水陸眾生,同名為肉”;“復有一種人,食菜以為冷,便復解素,此是行者未得菜意。”

卷八簡文帝《悔賦》(有秦帝論王實近恨矣)。

《與湘東王令悼王規》:“風韻遒上,神峯標映。千里絕跡,百尺無枝。”【昭明太子《與東宮官屬令》全同,見卷十九。】

《與湘東王書》:“未聞吟咏情性,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遲遲春日,翻學歸藏;湛湛江水,遂同大傳”;“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袖之者。”

《紗扇銘》:“風發曜光,空月照霜。”

卷十五梁元帝《蕩婦秋思賦》:“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烟”;“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6] 。”【古帝王之作,無佻艷如此者。】

《數鮑泉二十罪》:“面如冠玉,還疑木偶;鬚似蝟毛,徒勞繞喙。”

《裂帛為書催王僧辯入援》:“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

《金樓子序》:“有三廢學,二不解,而著書不息”;“伯牙之琴,嗟綠綺之長廢;巨卿之驥,驅白馬其安歸。”

《答湘東王》[7] :“或日因春陽,其物韶麗,樹花發,鶯鳴和。”(丘遲書同[8] 。)

卷二十三蕭子顯《自序》:“體兼眾製,文備多方,頗為好事所傳,故虛聲易遠。”

沈約《麗人賦》[9] :“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響羅衣而不進,隱明燈而未前”;“出闇入光,含羞隱媚。”【休文儷體殊不綺艷。】

《與徐勉書》《梁書》本傳[10] :“崎嶇薄宦,事非為己,望得小祿,傍此東歸”;“而建武肇運,人世膠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外觀傍覽,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綜攝。常須過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臥,支體不復相關。上熱下冷,月增日篤,取煖則煩,加寒必利。後差不及前差,後劇必甚前劇。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述僧中食論》[11] :“推此晚食,並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無事。”】

《懺悔文》[12] :“暑月寢臥,蚊虻噆膚。忿之於心,應之於手。歲所殲殞,略盈萬計。手因怒運,命因手傾”;“追尋少年,血氣方壯。習累所纏,事難排豁。淇水上宮,誠無云幾;分桃斷袖,亦足稱多。此實生死牢穽,未易洗拔。”

江淹《恨賦》[13] :“蔓草縈骨,拱木斂魂”;“含酸茹歎”;“危涕墜心”;“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14] 。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別賦》:“別雖一緒,事乃萬族”;“割慈忍愛,離邦去里”;“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

《遂古篇》(以靈脩《天問》之體,本東方《神異》之經)。

《與交友論隱書》[15] :“所謂輪椎分定”;“年已三十,白髮雜生。”

《自序傳》[16] :“人生當適性為樂,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後名?故自少至長,未嘗著書,惟集十卷,謂如此足矣。”

【齊、梁文士,惟淹不囿駢偶,抗志希古。《詣建平王上書》則子長報任安,《與交友論隱書》則叔夜絕巨源,《自序傳》則文若說曹公。《被黜為吳興令牋》、《報袁叔明書》皆奇鬱之氣,鍊悍之詞。偶而不比,一人而已。】

卷四十三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咳唾為恩,眄睞成飾”;“千載一逢,再造難答。”

《與沈約書》:“永念平生,忽焉疇曩。追尋笑緒,皆成悲端。”

《王文憲集序》[17] :“造理常若可干,臨事每不可奪。約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卷四十五范縝《神滅論》:“形稱其質,神言其用。未聞刀沒利存,豈容形亡神在”;“手等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神淺則為知,深則為慮。”【已是理、氣之別。】

《答曹思文難》:“若合而為用者,明不合則無用。此乃滅神之精據,而非存神之雅決。子意本欲請戰,而定為我援兵耶”;“子謂神遊蝴蝶,是真作飛蟲邪?若然者,或夢為牛,則負人轅輈,或夢為馬,則入人跨下,明旦應有死牛死馬,而無其物,何也?”(沈約《難神滅論》云:“神無處非形,形無處非神。刀則唯刃猶利,非刃則不受利名。故刀是舉體之稱,利是一處之目,豈可妄合邪?又昔日之刀,今鑄為劍,劍利即是刀利,而刀形非劍形,於利之用弗改,而質之形已移。與夫前生為甲,後生為丙何異”;“神用於體,則有耳目手足之別。手之用不為足用,耳之用不為眼用,而利之用無所不可,亦可斷蛟蛇,亦可截鴻雁,非一處偏可割東陵之瓜,一處偏可割南山之竹”;“神之與形,舉體若合。利若遍施四方,則利體不得復立,正存一邊毫髮處耳”;“若形、神是一,則神亡之日,形亦應消。而偏枯之體,半神既滅,半形猶存。二負之尸,經億載而不毀。”蕭琛《難》:“據夢以驗,形神不得共體。若謂是想所見者,及其安寐,身似僵木,氣若寒灰,呼之不聞,撫之無覺,既不外接聲音,寧能內興思想【此即曹思文意,故縝答曹謂:‘外弟蕭琛《難》亦’云云】。夫刃之有利,砥礪之功。若窮利盡用,摧其鋒鍔,化成鈍刃,如此則利滅而刃存,即是神亡而形在,何云捨利無刃【此即沈約意】?今人或斷手足,殘肌膚,而智思不亂,此形與神離之碻證。”曹思文《難》:“昔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秦穆公七日乃寤,並神遊於帝所。”【曹最淺劣。】)

卷四十六陶弘景《與梁武帝啟》:“昔患無書可看,乃願作主書史,晚愛隸法,又羨典掌之人。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勝於頑仙。”

卷四八袁昂《古今書評》《御覽》、《淳化閣帖》有異同:“王儀同書,如晉安帝,非不處尊位,而都無神明。”

卷五十徐勉《誡子崧》:“宛其死矣,定是誰室?謝客《山家詩》云:‘中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吾此園有之二十載矣。”

《答客喻》(為子悱之死也)。

裴子野《雕蟲論》[18]

高爽《答人告躓書》[19] :“守羊無食,何不貨羊糴米?”

鍾岏長岳,記室兄也《食生物議》[20] :“蟹之將糖,躁擾彌甚。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內闕,慙渾沌之奇,礦殼外緘,非金人之慎。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故宜長充庖廚,永為口實。”《南齊書周顒傳》

丘遲《硯銘》[21] :“璧圓水平跡宣理明。”

【“聲塵寂寞,世不吾知[22] 。”】

吳均《食移》[23] (見《藝文類聚》卷七十二,略謂:“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君有廚中腐肉,而僕不厭糟糠。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腸。今欲君之餘,惟君能施”)。

61劉孝儀《艷體連珠》。

64張纘《妬婦賦》[24] :“常因情以起恨,每傳聲而妄受。乍隔帳而窺屏,或覘窗而瞰牖。……閨房之所隱私,牀笫之所討論。咸一朝之發洩,滿四海之囂喧。”(《藝文類聚》35

庾肩吾《書品》[25] (孫皓、曹操品皆在“中之中”)。

67庾元威《論書》(“王延之有言曰:‘勿欺數行尺牘,即表三種人身’”)。

劉令嫻《祭夫文》(“苞碎春紅,霜彫夏綠”)【范甯】[26]



[1] 《中文筆記》第二冊369-70頁。

[2] 卷十二王融《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虯書》。

[3] “師耳以心”原作“師耳以為”。

[4] 《中文筆記》第二冊371-5頁。

[5] “心圖墨假”原作“心假墨圖”(見圖)。

[6] “兮”原皆作“矣”,“客子”原作“蕩子”。

[7] 卷二十蕭統。

[8] 《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9] 卷二十五。

[10] 卷二十八。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1] 卷二十九,題原作“過中不食論”。

[12] 卷三十二。

[13] 卷三十三。

[14] “兮”原皆作“矣”。

[15] 卷三十八。

[16] 卷三十九。

[17] 卷四十四。

[18] 卷五十三。

[19] 卷五十四。

[20] 卷五十五。

[21] 卷五十六。

[22] 卷五十七劉峻《自序》。

[23] 卷六十。

[2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25] 卷六十六。

[26] 卷六十八。手稿此處標以勾號。范甯《穀梁傳集解序》:“嚴霜夏墜,從弟彫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