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52)

(2021-06-17 03:04:48)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全宋文》[1]

卷八明帝《立晉熙王嗣詔》(論晉熙太妃嚴酷事)。

《與諸方鎮及大臣詔》:“休仁坐生嫌畏,每值宵,輒語左右云[2]:‘我已復得今一日。’”

卷九《暴吳喜罪》:“軍中諸將,非刼便賊。惟云賊何須殺,但取之,必得其用。雖復羸弱,亦言健兒可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皆喜爪牙,豈關於國”;“畏者唯我一人。使吾四月中疾患不得治力,天下豈可有喜一人?”

卷十五范曄《獄中與諸甥姪書》:“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盡。口機不調利,以此無談功。至於所通解處,皆自得之於胸懷耳。”

*“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Dante】。常謂情志所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謂頗識其數,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性別宮商,識清濁,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即沈約“闇與理合,非由思至”。】

“但多公家之言,少於事外遠致。以此為恨,亦由無意於文名故也。”

“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合者往往不減《過秦論》。已方班氏所作,非但不媿之而已。”【參觀《墨莊漫錄》卷六、《變雅堂文集自序》。】

“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

【*“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耳。然至於一絕處,亦復何異耶?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無極。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

《和香方序》:“麝本多忌庾炳之,過分必害。沉實易和自比,盈斤無傷。零藿虛燥何尚之,詹唐黏濕沈演之。甘松、蘇合、安息、鬱金,竝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慧琳。棗膏昏鈍羊玄保,甲煎淺俗徐湛之,非惟無助於馨烈,乃當彌增於尤疾也。”

卷十六臧質《答魏主拓跋燾書》:“爾自恃四脚,屢犯國疆。冥期使然,非復人事,爾自送死。即時春雨已降,四方大眾雲集。爾但安意攻城莫走。糧食闕乏,當出廩相飴,得所送劍刀,欲令我揮之爾身邪?”

卷十九王微《與江湛書》:“無假長目飛耳”;“嘗謂:‘生遭太公,將即華士之戮;幸遇管叔,必蒙僻儒之養’”;“凡此數者,君必居一。雖假天口於齊駢,藉鬼說於周季,終不能為之辭矣”;“今有此書,非敢叨擬中散,誠不能顧影負心,純盜虛聲,所以綿絡累紙,本不營尚書虎爪板也[3]。”【江舉王為吏部郎,故致書云云。冗散鈎格,遜叔夜書遠甚。《報何偃書》亦刻意學嵇康。】

《與從弟僧綽書》:“文詞不怨思抑揚,則流淡無昧。”

【《報何偃書》:“口吃不能劇讀。至二十左右,方復就觀小說,往來者見牀頭有數帙書,便言學問,試就檢,當何有哉。”】

《以書告弟僧謙靈》:“吾素好醫術,不使弟得全。尋思不精,致有枉過,痛酷奈何!吾罪奈何!”

【《遺令》:“常所彈琴,置牀上,何長史來,以琴與之。”】

卷二十宗炳《寄雷次宗書》:“昔與足下,共於釋和尚慧遠間,面受此義《喪服經》,今便題卷首稱雷氏乎。”《高僧傳》六

            《書山水序》:“夫崑崙之大,曠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里,則可圍於寸眸”;“今張綃素以遠映。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4]。嵩華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一圖矣。應目會心,神超理得,雖虛求幽巖,何以加焉?”《歷代名畫記》【王微《報何偃書》:“性知畫繪,兼山水之愛。”卷29雷次宗《與子侄書》:“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歡。”卷32謝靈運《與廬陵王義真牋》:“會境既豐山水。”卷33《遊名山志》:“夫衣食人生之所資,山水性分之所適。”(《晉文》27王獻之。)卷55虞龢《上明帝論書表》:“臣謝病東臯,游玩山水。”】

            卷二十一《明佛論》[5]:“孔、老、如來,雖三訓殊路,而習善共轍。”

【“若輩得侍左右,自謂勢擅狐鼠,理隔薰掘[6]。”】

卷廿五鄭鮮之《神不滅論》:“夫形神混會,雖與生俱存,至於粗妙分源,則有無區異。夫形也,五臟六腑,四肢七竅,相與為一,故所以為生。當其受生,則五常殊授,是以肢體偏病,耳目互缺,無奪其為生。一形之內,其猶如兹,況神體靈照,妙統眾形。一體所資,肌骨則痛癢所知,爪髮則知之所絕。”

“因薪則有火,無薪則無火。薪所以生火,而非火之本。若待薪然後有火,則燧人之前,其無火理乎。”

卷廿八何尚之《劾庾炳之》:“一客姓夏侯,詣炳之,炳之問:‘有好牛不?’云:‘無。’問:‘有好馬不?’又云:‘無。政有佳驢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

卷二十九荀赤松《奏劾顏延之》延之買人田,不肯還值:“昧利苟得,無所顧忌。交遊闒茸,沉迷麴糵。外示寡求,內懷奔競。預宴班觴,肆罵上席。山海含容,每存遵養。愛兼雕蟲,未忍遐棄。聞聲問過情,孟軻所恥,況聲非外來,問由己出。高自比擬,客氣虛張。”

雷次宗《與子姪書》:“及今耄未至惛,衰不及頓,尚可厲志於所期,縱心於所託,玩歲日於良辰,偷餘樂於將除。汝等年各成長,冠娶已畢。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見關。子平之言,可以為法。”

卷卅一謝靈運【見後】《山居賦》(自作註)。

《江妃賦》[7]:“小腰微骨,朱衣皓齒。兩宜歡顰,俱適華素。”(王弘彈謝靈運云:“靈運力人桂興。淫其嬖妾。殺興江涘。棄尸洪流。事發京畿。播聞遐邇。”是顏、謝私德皆可議。)【謝客文如其詩,皆密硬無韵,貌似古練耳。】

【卷三十二《答弟書》:“前月十二日至永嘉郡,其蠣不如鄞縣,車螯亦不如北海。”】

卷卅三《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應瑒:“流離世故,頗有飄薄之歎。”平原侯植:“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遊,然頗有憂生之嗟。”】

【謝莊《月賦》:“涼夜自淒,風篁成韻。”】

卷卅八顏延之《陶徵士誄》:“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

卷卅九王玄謨《報南郡王義宣書》:“枉書見招。此則丹心微款,未亮於高鑑,始悟知己之為難也”;“有臣則欲其忠[8],誘人而導諸逆,君子忠恕,其如是乎?夫挑妾者愛其易,求妻則敬其難。若承命如響,將焉用之?”

孟靈休《與何勖書》:“劉邕向顧見噉,遂舉體流血(嗜痂事)。”

【劉瑀《與親故書》[9]:“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旦居荊州青油幕下,作謝宣明面見。”】

卷四十何勖《與江夏王義恭牋》:“承復須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犢鼻。”

【何長瑜《寄何勖書》:“陸展染鬚髮,欲以媚側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卷四十六鮑照《蕪城賦》:“白楊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

【《舞鶴賦》:“將興中止,若往而歸。”】

卷四十七《登大雷岸與妹書》:“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寫景忽言物競,大似Romain Rolland: Le Buisson ardent】;“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卷,古樹雲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苎蒿攸積,菰蘆所繁。栖波之鳥,水化之蟲,以智吞愚,以強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思盡波濤,悲滿潭壑”;“若華夕曜,傳明散彩,赫似絳天。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卷四十八周朗《上書獻讜言》[10]:“殺人之日有數途,生人之歲無一理,不知復百年間,將盡以草木為世邪?”【“逮至婢豎,皆無定科,一婢之身,重婢以使,一豎之家,列豎以役。”】

卷五十五虞龢《上明帝論書表》(過庭《書譜》半本是)[11]

*虞通之《為江斆讓尚公主表》:“自晉氏以來,配尚王姬者,王敦懾氣,桓溫斂威,真長佯愚以求免,子敬灸足以違詔,王偃倮露於北階,何瑀投軀於深井,謝莊殆自同於矇瞍,殷沖幾不免於彊鉏。彼數人者,非無才意,而勢屈於崇貴,事隔於聞覽,吞悲茹氣,無所逃訴。制勒甚於僕隸,防閑過於婢妾。掃轍息駕,無窺門之期;廢筵抽席,絕接對之理。交友離異,兄弟疏闊。第令議其舉止,則未閑是非;監子聽其言語,則謬於虛實。姆嬭唯贊妬忌,尼媼務檢口舌。不入則嫌於欲疏,求出則疑有別意。召必以三更為期,遣必以日出為限。至於步月弄琴,拱袂披卷,一生之內,與此長乖。又聲影纔聞,則少婢奔迸;裾袂向席,則老醜叢來。左右整刷,以疑寵見嫌,賓客未冠,以少容致斥。”《宋書孝武文穆王皇后傳》【《五雜組》[12]。】

卷五十七喬道元《與天公牋》:“冬則兩幅之薄被,上有牽綿與敝絮。狹領不掩其巨形,促緣不覆其長度。伸脚則足出,攣捲則脊露。奴曰高安,兩手並殘,指如竹筒,畏風惡寒。小者家生,厥名曰饒。腹中瘕堅,大如飯捎,飽食終日,不能作勞”;“次婢良信,有桓公司馬之疹,行步雖曠,了無前進。小婢從成,南方之奚。形如驚獐,言語嘍,聲音駭人,惟堪驅鷄。”

卷六十三慧琳《均善論》:“有白學先生(儒),訪於黑學道士(釋)。”(慧琳雖釋氏,而此《論》黑折於白,以為殊塗同歸。見《《宋書天竺迦毗黎國傳》。)

卷六十四寶林《檄太山文》:“故黃羅子經《玄中記》曰:‘自稱山嶽神者,必是蟒蛇;自稱江海神者,必是黿鼉魚鱉;自稱天地父母神者,必是貓狸野獸;自稱將軍神者,必是熊羆虎豹;自稱仕人神者,必是猨猴玃;自稱宅舍神者,必是犬羊豬犢。【獨無狐,何也?】”“夫東王西母,澄於太素,不在人間。而何妖祥之鬼,魍魎之精,假東嶽之道,託山居之靈[13]。”【*《中和》第四卷。可見六朝時太山府君尚非正神。】

《檄魔文》、《破魔露布文》。



[1]《中文筆記》第二冊365-9頁。

[2]“左右”原作“左又”。

[3]“綿絡”原作“綿格”。

[4]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同上。

[6]卷二十二何承天《又為謝晦上表》。

[7]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8]同上。

[9]“與顏竣書”原作“與親故書”。

[10]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1]同上。

[12]“五雜組”原作“五雜俎”。

[13]“魍魎之精”原作“魍魎之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