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51)
(2021-06-17 02:47:27)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卷九十潘岳《秋興賦》:“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
【《寒賦》二句引《御覽》三十四(“夜漫漫以攸攸兮”云云),即《寡婦賦》中語。】
《悼亡賦》:“吾聞喪禮之在妻,謂制重而哀輕。既履冰而知寒,吾今信其緣情。”
《閒居賦》:“和長輿論余,謂拙於用多。稱多則吾豈敢,言拙信而有徵。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終優遊以養拙。”
《笙賦》:“歌曰:‘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矣,化為枯枝。人生不能行樂,死何以虛諡為!’”
【卷九十二《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序》(《御覽》九百七十》)與九十四潘尼《安石榴賦序》(《藝文類聚》八十六》)同。】
【《射雉賦》:“鯨牙低鏃,心平望審。毛體摧落,霍若碎錦。”】
【92《楊仲武誄》:“披帙散書,屢睹遺文。有造有寫,或草或真。執玩周復,想見其人。”】
【古誄皆頌德抒哀,安仁始紀言紀事,如《夏侯常侍誄》載對答可知。】
【卷九十五顧榮《與楊彥明書》:“吾為齊王主簿,恆慮禍及,見刀與繩,每欲自殺,但人不知耳。”】
卷九十六陸機《述思賦》:“嗟余情之屢傷,負大悲之無力。”
《豪士賦》:“循心以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務者繫乎彼。存夫我者,隆殺止乎其域;繫乎物者,豐約唯所遭遇。落葉俟微風以隕,而風之力蓋寡;孟嘗遭雍門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隕之葉,無所假烈風;將墜之泣,不足繁哀響也”;“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恃。”
【《遂志賦序》論崔、馮、班、張諸家《顯志》、《幽通》諸作。】
《歎逝賦》:“余年方四十,而懿親戚屬,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共游一塗,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盡。以是思哀,哀可知矣!”
【“人何世而勿新?世何人之能故”;“信松茂而柏悅,嗟芝焚而蕙嘆。苟性命之勿殊,豈同波而異瀾?”】
“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樂隤心其如忘,哀緣情而來宅。託末契於後生,余將老而為客。”
《文賦》:“每觀才士之所作,輒有以得其用心。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情瞳矓而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選義案部,考辭就班”;“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或詞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詞之有條,必待兹而效績。”】【卷九十七:“譬偏絃之獨張,猶絃么而徽急。”】【“雅而不艷。”】【“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思風發於胸臆,意泉流於唇齒。”】【*“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兹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癸巳存稿》卷十二:“《文賦序》‘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謂’當在‘他日’前,意言《賦》之所陳,知之非難,而才力難副,冀他日驗之耳。‘警策’之‘策’,篇本編冊也。注謂‘馬策’,以文喻馬,大誤!”】
【九十七《羽扇賦》(“宋玉、唐勒操白鶴之羽為扇,諸侯皆笑,玉陳詞曰”)。】
《與弟雲書》:“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
《演連珠》:【“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覽影偶質,不能解獨;指迹慕遠,無救於遲。”
......
“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沈寒凝海,不能結風。”
卷一百二陸雲《與兄書》:【“久不作文,多不悅澤。兄為小潤色之,可成佳物”;“往日論文,先詞而後情,尚潔而取不悅澤”;“雲作雖時有佳語,見兄作又欲成貧儉。”(《文心雕龍定勢篇》引“尚潔”作“尚勢”,是也。)】
【“兄文章已自行天下,多少無所在。”(按《漢書翟方進傳》:“言遲疾無所在。”】
【“《文賦》甚有詞,綺語頗多。文適多體,便欲不清,不審兄呼爾不?”】
【“真令人怖,不當復道作文。”】
“君苗見兄文,輒云欲燒筆硯。”
“憶兄常云:‘文後成者,恆謂之佳。’”(皆談藝論文語。古來兄弟間書牘,切磋觀摩如此者蓋少,亦病機文章過繁多【“兄文方當日多,但文實無貴於為多,多而如兄文者,人不饜其多也”】。)
一百三《答車茂安書》:“(說鄮縣土地之快)昔秦始皇至尊至貴,四方奇麗,無所不有,猶以不如吳會也。”【一百九車永《答書》云:“足下此書,足為典誥。舉家大小,豁然忘愁。恐有其言,能無其事耳。”】
《盛德頌》(上漢高祖,即休文《通天臺》之意也
卷一百五【黃章《龍馬賦》:“骨騰肉飛。”】
【*閻纘《陳宜選擇東宮師傅》:“五日一朝,於敬既簡,於恩亦疏,易致構間。故曰:‘一朝〔音招〕不朝,其間容刀。’”山谷《豫章集》卷14《東坡真贊》:“一日不朝,其間容戈。”】
【木華《海賦》:“其為廣也,其為怪也,宜其為大也”;“波如連山,乍合乍散。”】
張輔《名士優劣論》(管、鮑優劣)(馬、班優劣):“遷詞約而事舉,敘三千年,唯五十萬言;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遷造創,固因循。”(劉、武優劣)(諸葛孔明、樂毅優劣)。
【衛權《三都賦略解序》《魏志衛臻傳》注,於為注了無發明,直為塵穢紙墨,不合傳寫。】
【一百七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戒張碩曰:‘不宜露頭宿。’”】
一百七張韓《不用舌論》:“論者以為捲舌翕氣,安得暢理,余以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天何言哉!’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是謂至精,愈不可聞。”《世說文學篇》注
一百八劉琨《答盧諶書》:“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慕老莊,近嘉阮生。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自頃國破家亡,親友凋殘。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排終身之積慘,求數刻之暫歡。譬由疾疢彌年,而欲以一丸銷之,其可得乎?”
卷一百九歐陽建《言盡意論》:“有雷同君子問於違眾先生曰:‘世之論者,以為言不盡意。先生以為不然,何哉
【一百十一陶侃《與王導書》:“郭默殺方州,即用為方州。害宰相,便為宰相乎?”(《晉書》本傳)】
卷一百十一陶潛《閑情賦》:“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髮而為澤,刷玄髩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序》雖自言學張衡《定情》、蔡邕《靜情》之作,而其中諸願,皆深轉一層,以明雖願償而仍未足。心思細析,遠過兩人。】【《魯岩所學集》卷一
【《歸去來兮詞》:“瓶無儲粟”;“飢凍雖切,違己交病。”】
《與子儼等書》:“開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桃花源記》:“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讀史述》:“哀矣韓生,竟死說難。”
《孟府君傳》:“褚褒問庾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覓。’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邪’”;“好酣飲,逾多不亂,至於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桓溫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此淵明自道酒趣也。】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
《八儒》【“潔淨精微之儒”公孫氏,《曝書亭集》有考】、《三墨》。
*卷一百十三魯褒《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之為言,泉也,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談,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有錢可使鬼,而況人乎”;“天有所短,錢有所長。相祿貴賤,皆在乎錢。天何與焉?”【卷五十九成公綏《錢神論》:“路中紛紛,行人悠悠,載馳載驅,唯錢是求。朱衣素帶,當塗之士,愛我家兄,皆無能已。諺曰:‘錢無耳,何可闇使?’”(本段亦見此《論》中。)】
一百十七《抱朴子》佚文:“閹官無情,不得謂貞;倡獨不飲,不可謂廉。”
“蔡伯喈得《論衡》,愛玩獨秘。諸儒覺其談論更遠,嫌得異書,搜求帳中,果得數卷。伯喈曰:‘惟與爾共之,勿廣也。’”
(極尊二陸。)【“嵇君道曰:‘每讀二陸之文,未嘗不廢書而嘆,恐其卷盡。’”】
【“頭蝨著身,稍變而白;身虱著頭,漸化而黑。玄素無定質。”(《酉陽雜俎》)】
【*《江賦》:“王珧海月,土肉石華。”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
一百二十一郭璞《注山海經敘》:“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胡人見布而疑,越人見而駭。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
【《爾雅敘》:“擁篲清道,企望塵躅。”】
【一百二十三《竫人贊》:“四體取足,眉目才了。”(小人,焦僥類也。)】
一百二十四孔衍《在窮記》(不全,《御覽》、《書鈔》、《藝文類聚》引四則耳。記遭寇亂困頓事。題目好。衍字舒元)。
*一百二十五范甯《穀梁傳集解序》:“左氏艷而富,其失也誣”;“嚴霜夏墜,從弟彫落。”
《王弼何晏論》:“虛浮相扇,儒雅日替。二人之罪,深於桀紂。桀紂暴虐,正足以滅身覆國,為後世鑑戒耳。豈能迴百姓之視聽哉?”【《水經注》卷二十二:“俊者所以智勝羣情,辨者所以文身袪惑,夷甫雖體荷儁令,口擅雌黃,汙辱君親,獲罪羯勒,史官方之華、王,諒為褒矣。”】【學說殺人見日記十月二十日。】
一百二十六孔羣《與親友書》:“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足了麴糵事。”
【干寶《晉紀總論》略師《辨亡》、《過秦》之意,而高掌遠蹠,包羅萬象,可抵Decline
&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一百三十四習鑿齒《與謝侍中書》又《與燕王書》(皆言北人采紅藍花作烟支,故匈奴妻名“閼氏”,謂可愛如烟支也)。
【《與桓秘書》:“五月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
《晉承漢統論》:“魏未曾為天下之主,未始為一日之王。暫制數州,威行境內而已”【《癸辛雜識》後集“正閏”條。】【《援鶉堂筆記》卷十三謂:“‘正統’之論,或謂本於《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及隱元年‘大一統’也,撮為‘正統’之名。”】【《瞥記》卷三。】
【一百三十五顧愷之《與殷仲堪箋》:“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一百三十七戴逵【Lucian】《放達為非道論》:“古人未嘗言名教之體者何?達其旨故也【Bantham】。達其旨,故不惑其迹。若元康之人,可謂好遁迹而不求其本,故有捐本徇末之弊,舍實逐聲之行。猶美西施而學其顰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徒貴貌似,如紫亂朱。鄉原似中和,所以亂德;放者似達,所以亂道。然竹林之為放,有疾而為顰者也,元康之為放,無德而折巾者也。儒家尚譽者,本以興賢也,其弊必至于末偽。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其弊必至于本薄。”【安道雅慕七賢,而為此語,世風之薄可知。而竹林諸公,若山濤輩,豈偽名士所及乎?惟王戎則不免鄙俗,屠氏《鴻苞》言之最妙。】
《釋疑論》(力駁善惡報施不喪之說):“史遷‘天之報施善人,何如哉’、荀悅‘飾變詐而為奸詭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順理者,不免飢寒之患’皆疑之於前
《竹林七賢論》:“嵇康友呂安,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
“籍之抑渾,以渾未識己之所以為達也。後咸兄子簡,自居曠達,父喪,食黍臛,以致清議,竹林風雖高,而禮教尚峻,迨元康中,遂至放蕩越禮。樂廣譏之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迨於此?’”
【“劉伶曰:‘鷄肋不足以安尊拳”;“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籍與王戎父渾俱為尚書郎。每造渾,坐未安,輒曰:‘與卿語。不如與阿戎語。’”
【“舊俗七月七日法當曬衣,諸阮庭中爛然錦綺。咸乃豎長竿,掛大布犢鼻褌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復爾爾。’”】
卷一百三十八張湛《嘲范甯》:“此方云:‘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長服不已,洞見牆壁之外。”《晉書范甯傳》
【*張璠《易集解序》:“蜜蜂以兼采為味。”《書鈔》一百四十七《全宋文》17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繪事以衆色成文,蜜蜂以兼采為味。”】
謝敷《安般守意經序》:“意者,眾苦之萌。彈指之間,九百六十轉;一日一夕,十三億想。”
弘君舉《食檄》(此真食譜之祖矣【烝魚、鷄、豚“色如玳瑁,骨解肉離”】。見《書鈔》、《御覽》,存五節。有作饌法,如云:“催廚人來作茶餅,當用輕羽,拂取飛麵”云云)。
卷一百四十羊孚《雪贊》:“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暉。”
卷一百四十三劉謐之(謐之當是一俳諧之士,其《寵郎賦》、《與天公牋》【自訴困苦】二文皆不全,而皆滑稽可笑)。【《寵(一作龐)郎賦》:“坐上諸君子,各各明君耳。聽我作文章,說此河南事。”“頭戴鹿心帽,足著狗皮靴。面傅黃灰澤,髻插蕪菁花。男女四五人,皆如燒蝦蟆。”】
【又晉文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