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視昔犹今
視昔犹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85
  • 关注人气:2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35下)

(2021-02-25 02:09:48)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9] 

无序无例,不知其取舍宗旨。用力頗劬,而掛漏亦復不少。其體例之尤不純,為一事既引本書,他事之亦出此書者,乃引《宋稗類鈔》,稍有附註考訂數語,皆不確[10] 。如卷十二引《讀書鏡》紀謝達不焚白鶴亭事,不知見《夷堅志》[11] 。張循玉家“沒奈何”,不知亦見《夷堅志》,而引《堅瓠集》。又如蒲傳正事,不引李方叔《師友談記》,而引《文海披鈔》[12] 。又如引《雪舟脞語》北人哭文天祥詩,第五句闕三字,而不知引《輟耕錄》、《庶齋老學叢談》,為徐威卿作。《七修類稿》謂《史鑑》與《風化錄》作王磐,第五句為“乾坤日月華夷見”。又如《欒城遺言》“哭則不歌,不曰歌則不哭”乃子由對正叔語,世多誤為東坡,丁氏亦沿引此,《孫公談圃》作坡語。

《野獲編》:“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作蹙額不勝狀。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曰:‘江南賸有李花開,也被君王採折來。怪底金風吹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蓋指靖康之辱,以寓無往不復之意。”【“姚叔祥《見只編》云:‘嘗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臀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后,后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有元人題云云。’又有《宋人嘗 (sic) 后圖》,一婦裸跣,數人舁之,皆甲胄帶刀,有嚙唇與乳及臂、股與足者。一大將露形近之,更有一人掣之不就。上有題云:‘將軍是報粘罕的孟珙。’此指宋、元滅金事。又曰有《天興墨淚》一書,乃託名亡金舊臣,誌宋、元破金之事。其記汙辱宮闈,不忍讀。蓋必宋人借此吐氣耳。《樵書》”】【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一:“余嘗觀《靖康傳信錄》以及《孤臣泣血錄》諸書,臣子有不忍言。後達勒達圍閉燕京,索金帛,焚殺鎮縣,與靖康無以異,此果報也”云云。】

《能改齋漫錄》、《獨醒雜志》記二内侍爭貴賤在命,抑由至尊。與唐《定命錄》魏徵官二吏事、Frederick 賞丐者事相同。

《齊東野語》[13] :“李知父云:‘向於貴家觀降仙,扣姓名,不答。忽作薛稷體,書一詩云:“猩袍玉帶落邊塵,幾見東風作好春[14] 。因過江南省宗廟,眼前誰是舊京人。”捧箕者皆驚散,知為淵聖之靈。’”按《儒林外史》陳和甫降建文降壇事襲此,馬二先生扶乩一節,又襲陸次雲《湖壖雜記》。【楊執中“不敢妄為些子事”乃呂思誠《戲作》下半首[15] 。】【沈瓊枝作薦事,見《風俗通》周霸事(《全後漢文》)[16] 。】

《緗素雜記》:“陶穀奉使江南,韓熙載遣家妓奉盤匜。及旦,以書謝,有云:‘巫山之麗質初來,霞飛鳥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滿鴻溝。’舉朝不能會其詞,召家妓問之,云:‘是夕適當浣濯。’”

柳開殺人食肝,奪人女。

《涑水紀聞》:“王嗣宗有恩讎簿,已報者則勾之。晚年交游俱入讎簿。”

《墨莊漫錄》:“東坡《答王定國書》云:‘新詩篇篇皆奇。窮人之具,輒欲交割與公。’”

《澠水燕談錄》:“陳文惠堯佐作堆墨書。伶人戲以濃墨塗大幅紙,粉筆四點,問:‘堆墨書田字。’”《貢父詩話》:“石少傅以白堊尺許,橫堆五、六尺墨飯床上,謂文惠曰:‘吾頗學公堆墨書。’陳喜甚。石顧小吏舁床出曰:‘吾已能寫口字。’文惠悵然。”

《夢溪筆談》:“梅詢為翰林學士,一日書詔頗多,屬思甚苦,循階而行。忽見一老卒臥階下,欠伸甚適,梅歎曰:‘暢哉!’徐問之,曰:‘不識字。’梅曰:‘更快活也。’”

《能改齋漫錄》:“賈黯廷試第一,往謝杜祁公。公無他語,獨以生事有無為問。賈退而怪,公聞之曰:‘凡人無生事,雖為顯官,亦不能不俯仰,進退多輕。今賈君名在第一,其學問不問可知,其為顯官亦不問可知,衍獨懼其生事不足耳。”

《歸田錄》:“田元均深厭干請者,每溫顏強笑以遣之。自言:‘笑得面成鞾皮。’”《鄰幾雜志》:“田元均狹而長,妻濶而短,石曼卿目為龜鶴夫妻。”

《夢溪筆談》:“林和靖常言:‘世界間事皆能為,獨不能担糞與著棋。’”

【《鄰幾雜志》:......】

《避暑錄話》:以黃、黑豆記善、惡念,始於趙。

【《類苑》:“異人告韓魏公:‘一生為丘八所攖耳。’”】

《寓簡》曰[17] :“歐公晚年,自定文甚苦。夫人止之曰:‘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畏後生笑。’”

《老學菴筆記》:“歐公初謚‘文’,以配韓公。常夷甫與公相失,乃謂公有定策功,當以‘忠’字,實抑之也。當時人語曰:‘此謚必留與介甫耳。’果然。”

《鐵圍山叢談》【卷三】[18] :“伯父蔡君謨,美髯鬚。仁宗一日偶問曰:‘卿髯甚美,長夜覆之於衾下乎,將置之外乎?’君謨毋以對。暮就寢,思聖語以髯置之內外,悉不安,一夕不能寢。”按東坡詩“譬如長髯人”云云,與此事全同,可補註。【參觀 Centipede [19] 。】

【梅聖俞之算袋見《孫公談圃》,即李長吉之錦囊也。】

《孔平仲談苑》:“余靖不修飾,嘗盛暑有諫,上入內云:‘被一汗臭漢薰殺,噴唾在吾面上。’”

《邵氏聞見錄》:“神宗嘗問張文定方平識王安石否,曰:‘安石視臣大父行也。臣見其大父日,安石髮未丱,衣短褐布,身瘡疥,役洒埽事,一蒼頭耳。’故荊公不敢與辯。”

《捫蝨新話》:“王荊公問張文定:‘孔、孟後絕無人,何也?’文定曰:‘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釋氏耳。’”【參觀《朱子語類》。】

【《萍洲可談》言荊公吳氏有潔癖。】

《墨莊漫錄》:“予有友人相訪,指案間荊公《日錄》:‘僕素不喜此書。’予問其說,客曰:‘凡稱上曰某事如何,則曰予曰不然。凡稱某事予曰如何,則上曰極善,此尤可笑也。’”

“邢恕和叔有學,然多不請而教人,謂之‘邢訓’。《孔平仲談苑》、《步里客談》

“呂惠卿與荊公勢燄相軋,不自安,謂人約:‘惠卿讀儒書,只知仲尼之可尊。讀外典,只知佛之可貴。今之世,只知介甫之可師。’”

《步里客談》:“東坡行呂惠卿謫詞,語人曰:‘三十年作劊子,今日方剮得一個有肉漢。’”

《貴耳集》:“司馬溫公薨,伊川主喪,以古禮殮,用錦囊囊其屍。東坡指之曰:‘欠一件物事,當寫作信物一角,送上閻羅大王。’【按此語見羅隱《吳越妖亂志》,吳忠匡言[20] 。】由是與伊川失歡。”【按參觀朱子編《程氏外書》,遍引載記中掌故,而此不采。】

《墨莊漫錄》:“章子厚以人推劉安世命好,即以筆於昭州上點之曰:‘劉某命好,且教到昭州試命一遭。’”

《道山清話》:“老蘇以兵書偏見貴人,富韓公曰:‘此君專勸人殺戮立威,豈得直如此要官做?’”

《芥隱筆記》:“荊公在歐公坐,分韻送裴如晦知吳江,以‘黯然銷魂惟別而已矣’分韻。老蘇得‘而’字,云:‘談詩究乎而’。荊公因別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傲兀何賓客?相忘我與而。’君子不欲多上人,王、蘇之憾,亦稔於此。”【按《石遺詩話》亦然。】

《野老紀聞》:“方惟深子通不喜東坡詩文,云:‘謠言襲語,使驢兒馬子決驟。’又曰:‘做多,自有一二句道著。’蓋子通嘗見薄蘇公也。”

【《直方詩話》載:“王禹錫作《賀雨》詩云:‘打葉雨拳隨手重,吹涼風口逐人來。’自以為得意。”】

【《遁齋閑覽》:“東坡飲人家,有姬名媚兒,容質甚麗,而軀體甚偉。乞詞於公,公言:‘舞袖翩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寒。’”】

何薳《春渚紀聞》卷一:“山谷有刻石,自記前身為女子。曾患腋氣者,以此女棺朽,為蟻穴居兩腋下也。”

《邵氏聞見後錄》:“趙肯堂親見魯直晚年懸東坡像於室,每早衣冠,肅揖甚敬。或以高名相問,則避席曰:‘魯直望東坡門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

《萍洲可談》卷三:“婦人產鬼形者,不能執殺,輒飛去,夜歸就乳,謂之旱魃。女魃竊家物以出,男魃竊外物以歸。初虞世和甫善醫,公卿尊致。每貴人求治病,必重誅求之。最重魯直,每得奇玩,必歸魯直。魯直語人曰:‘和甫於余,正是男魃。’坐有厭苦和甫者,對曰:‘到吾家,便是女魃。’”

《甕牖閑評》:“程伊川一日見少游,問:‘“天若有情,天也為人煩惱”是公詞否?’少游意伊川賞之,拱手遜謝。伊川云:‘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少游慚退。”

《道山清話》:“章子厚生朝會客,門人林特以詩壽。子厚指其頌德云:‘只是海行言語,道人須道著乃為工。’特曰:‘昔有人令畫工傳神,以其不似,令屢易之。畫工怒曰:“若畫得似處,是甚模樣!”‘”【參觀《尺牘新鈔二集》卷十施男《與徐巨源》。】

《桯史》[21] :“金熙宗皇統十年夏,龍見宫中。肆赦以禳,召學士張鈞視草,有‘顧兹寡昧’及‘眇予小子’之言。譯者不曉,釋其義曰:‘寡者,孤獨無親。昧者,不曉人事。眇為瞎子。小子為小孩兒。’熙宗大怒,召鈞至,棘而醢之,竟不知譯之為愚為姦也。”按此直譯之祖。

【《墨客揮犀》[22] :“昔日皤然一公,今日公然一婆。”鄭輝笑李居仁語,可用以嘲熊希齡Yealis。”】

《萍洲可談》卷三:“政和間,臺章言一朝士有‘濕活居士’之目,謂飲不擇酒,內不擇人。”【卷二:“廣南食蛇,市中鬻蛇羹,東坡妾朝雲隨謫惠州,嘗遣老兵買食之,意謂海鮮,問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數月,竟死。”】

【又《寶顏堂秘笈》中陳眉公《巖棲幽事》曰:“東坡《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此一卷《楞嚴經》也。”按《楞嚴》卷三佛問阿難:“此香為復生栴檀?生於汝鼻?為生於空?”】

【又《春渚紀聞》關子東[23] 。】

【又《夷堅志乙》十四梁道人,註東坡“老人大父識君久”。】

 

【《墨莊漫錄》:“張舜民女得蠟燭,有云:‘莫訝淚頻滴,都緣心未灰。’張有慚色,自是無躁進意。”】

【“秦檜微時,曾為童子師,仰束脩自給,有詩云:‘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放翁子遹奪民田媚史彌遠,焚其室廬,灌以尿糞。見《吹劍錄》。

【《越縵日記》評毛西河“弘而不博”,朱竹垞“博而不弘”。語出《四朝聞見錄》李大異評真德秀、留元綱語。】



[9]《中文筆記》第二冊 253-60 頁。

[10] “不確”原作“確”。

[11] “讀書鏡”原作“讀讀書鏡”。

[12] 《容安館札記》中,此書書題皆作《文海披沙》。

[13] 此處雙圈。

[14] “猩袍”原作“猩帶”。

[15] 此處雙圈。

[16] 增補齊省堂本第四十六回。

[17] “寓簡”原作“宴簡”。

[18] 此處密圈。

[19] Katherine Craster (1841–1874), “The Centipede’s Dilemma.”

[20] “吳越”當作“廣陵”。

[21] 此處雙圈。

[22] “墨客揮犀”原作“墨客揮鬚”。

[23] “春渚紀聞”原誤作“雲溪友議”,參觀上 171 頁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