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37)

(2021-03-09 23:58:42)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杂谈

分类: 中文笔记

《愛日齋叢鈔》撰人未詳,守山閣叢書 [1] 

卷一:“黃氏《法帖刊誤》云:‘柳少師與弟帖,末云“誠懸呈”,人多疑之。以顏籀注《漢書丞相衡傳》云:“字以表德,豈人所自稱?”然嘗觀逸少《敬謝帖》自云“王逸少白”,《廬山遠公集盧循與遠書》自云“范陽盧子先叩頭”云云。’余見陸放翁刻《宋法帖陳文惠書》末云:‘希元再拜。’

論婦女跪拜甚精詳。古婦人之拜,“斂手向身,微作曲勢。”古男子之揖,“只如今之揖,折腰而已。”【《項氏家說》卷五亦云,《潛邱札記》本之。凌廷堪《校禮堂文集》卷十五《周禮九拜解》駁之,然亦謂婦人肅拜如今之揖。《經韵樓集》卷六《釋拜》、《大雲山房文稿初集》卷一《釋拜》。】【參觀《紀錄彙編》卷 187 田藝蘅《留青日札》論“拜”。】【王建《宮詞》第 22[2] :“射生宮女宿紅粧,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則天令婦人拜天臺作男子拜,則唐時婦人亦不伏地拜也。】

卷二:《列子》愚公移山,《說苑》愚公有谷。

【卷二:王沂公、晏元獻皆省紙,裁去自己及他人書簡下空紙 [3] 。參觀孔平仲詩。】

卷三:“荊公詩多舉貞觀,如《歎息行》【‘路傍年少歎惜汝,貞觀元元之子孫’】、《河北民》,又‘歡樂欲與少年期’一詩【‘願為五陵輕薄兒,生在貞觀開元時’】【《開元行》】。蓋追懷盛時,託興前代,使後來讀之如少陵‘武德開元際,蒼生豈重攀’。”

“佛者之言曰:‘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杜子美亦云:‘四鄰耒耜出,何必吾家操?’《書》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放翁詩:‘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以上全本《朱文公集》卷36《答陳同甫之十一》。】【東坡謂陳述古公談禪雖高,“如說龍肉,不如僕之食猪肉,實美而真飽也。”】

“林肅翁《序樂軒詩筌》末云:‘師學之傳,豈直以詩?詩又不傳,學則誰知?後千年無人,已而已而。後千年有人,留以待之。’是摹擬舒元輿《玉篆銘》。感今懷古,此意多矣。東方朔云:‘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嚴忌《哀時命》曰:‘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按馮衍《顯志賦》全襲‘往者’二語。】【按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王文公《歷山賦》云:‘曷而亡乎我之思,今孰見兮我之悲。嗚呼已矣兮,來者為誰?’不若柳子厚詩‘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猶可以啟來世無窮之思,否則夫子何以謂‘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半山便遣能參透,猶有唐人是一關。’誠齋詩也。又有《送彭元忠》詩:‘學者初學陳後山,霜皮脫盡山谷寒。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此殆誠齋學詩法。”

【宛陵《賦石昌言白鶻圖》詩本事,引《東齋紀事》,見卷三 [4] 。】

【東坡、子由皆慕樂天,見卷三。】

退之《送溫處士序》釋“空”字明白,是少陵“一洗萬古凡馬空”註脚。

退之《雜說》“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一節,是少陵《天育驃騎歌》“如今豈無腰褭與驊騮”二句註脚。

【山谷《過家》詩:“繫船三百里,去夢無一寸。”】

“近時《江湖詩選》有可山林洪詩:‘湖邊楊柳色如金,幾日不來成綠陰。’【此元人貢性之‘湧金門外柳垂金,三日不來成綠陰’一絕所本也 [5] 。】人多傳誦,却似宛陵‘不上樓來今幾日,滿城多少柳絲黃’。”【按亦見劉貢甫《彭城集》卷十八 [6] 。】

“余義夫帥蜀,《題客次春帖》云:‘老子也曾來伺候,諸公聊復忍須臾。’上句《盤谷序》,下句本東坡《客位假寐》詩,反用謝太傅與王坦之語也。”

卷四:“王性之云:‘韓文公《潮州祭神文》,柳開代臧丙作《和州團練使李守節墓志銘》,又作《父監察御史夢奇志文》,王荊公為《葛源墓誌》,皆“也”字絕句。如歐公《醉翁亭記》、東坡《酒經》也。《易雜卦》、《莊子•大宗師》、《左傳》“秦用孟明是以能霸也”一段亦云。’董弅《閒燕常談》:‘歐公作《醉翁亭記》成,示尹師魯,自謂古無此體。師魯以《周易雜卦》示公,公無語。’”【《潁川語小》卷下:“《毛詩》有一篇全用‘兮’字,全用‘矣’字,全用‘也’字者。】【齋藤謙《拙堂文話》卷 6:“《論語》‘吾見其居於位也’云云、‘回也,視余猶父也’云云、《孟子》‘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云云、《莊子逍遙遊篇》首,皆以‘也’字成章。”】【《湛淵靜語》卷二:“《詩》有全篇用‘也’字者,《墻有茨》、《君子偕老》是也。文亦然,如韓公《祭潮州大湖神文》、歐《醉翁亭記》。《孟子》每有此體,《荀子榮辱篇》亦然。”全本《潁川語小》卷下。】

【卷五攷《子華子》之詞多見於《呂覽》。攷“寓錢”(楮鏹)。】

【“驚起理殘夢 [7] 。”】

 

────────────────

 

葉名澧《橋西雜記》據《百一柏堂筆談》載顧亭林《聞張稷若訃》詩,徐星伯、張石洲編《年譜》未載 [8] 

 

────────────────

 

青白眼中,陽秋皮裏 [9] 

 

────────────────

 

坡云 [10] :“茶可於口,墨可於目。蔡君謨老病不能飲,則烹而玩之。呂行甫好藏墨而不能書,則時磨而小啜之。”

 

────────────────

 

《焦氏筆乘》 [11] 

卷一:“‘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言今之吾相與從而吾之矣,又安知吾之果為吾乎?’《莊子》語也。邵堯夫詩:‘昔日所謂我,而今郤是伊。不知今日我,又是後來誰?’正此意。”按梵志“我猶昔人非昔人”相同。

卷三:“《漢書息夫躬贊》蓋宋子京《唐奸臣贊》所祖,非如張表臣所謂祖《樊宗師銘》也。”【按張表臣《珊瑚鈎詩話》謂退之《銘》效《度世古玄歌》,子京《奸臣贊》以施於史,詞非所宜。周方叔《巵林》卷三此,亦引《息夫躬贊》,又謂:《古玄歌》者,乃道士襲《抱朴子》守身鍊形術語為之。劉夢得《因論儆舟》、《歎牛》兩篇亦紹此體。洪景盧謂本《成相》,實則柏梁肇詠。】

“余家有鄭善夫批點杜詩,其指摘疵纇,不遺餘力,然實子美之知己。如云:‘詩之妙處,正在不必說到盡,不必寫到真。而其欲說欲寫者,自宛然可想。雖可想,而又不可道。杜往往要到真處、盡處,所以失之。’又云:‘長篇沈著頓挫,指事陳情,有根節骨格,此杜獨擅。然詩正不以此為貴,但可以為難而已。宋人學之,以文為詩,雅道大壞。’又云:‘杜欲脫唐人工麗之體,而獨占高古。而詩終以興致為宗,氣格反為病也。’【此乃何大復《明月篇序》之意。】善夫詩出子美,持論如此,子瞻所謂知其長而又知其敝者也。”

卷四:“晉帛道猷《陵峯采藥》詩:‘茅茨隱不見,鷄鳴知有入。’秦少游‘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參寥‘隔林彷彿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皆竊其意。”

【卷四:“《世說》:‘王恭有清詞簡旨,能敘說,而讀書少,頗有重出。’頃名能詩者,一事累用,殊令人憎,弊正坐此。”】

【卷五、《續集》卷六皆古醫方。】

【《續集》卷三“《尚書敘錄》”、“《尚書》古文”兩條,載趙子昂以下疑《古文尚書》之人。】

弱侯號博學,與升厂齊名,《升厂全集》亦由其編訂。今覩此書,雖亦為記誦之學,而淵雅遠出升厂下,書卷僅得升厂百一,特較謹飭不鑿空耳。【考訂亦多疏。周方叔《巵林》卷六有《通焦》一門,舉摘甚明。】升厂“支離事業”不談心性。弱侯以“道問學”之人,而好言“尊德行”,右王而左朱卷四“尊德性而道問學”條。陽明“易簡工夫”尚諱言禪,弱侯則昌言不諱。【沈德符《野獲編》謂其尊李卓吾為聖人。】其《續集》卷一“讀《論語》”、卷二“支談”援釋入儒,言之津津,至謂:“顏子之學,求之屢空。子貢乃以多學而識失之,故孔子曰弗如。陸子靜門人所謂‘為是尚嫌少在’《續集》卷一亦見《前集》卷一 [12] “又曰:“孔子言已空空無所知,即淨名所謂‘言語文字皆解脫相’《續集》卷一。”又曰:“性命之理,孔罕言,老屢言,釋極言。孔之罕言,待其人也。釋典一通,孔言立悟,無二理也。張商英曰:‘吾學佛,然後知儒。’誠竺論也“支談上”。”又曰:“人之未知性命,強訶佛老,以孔子有攻異端之說也。斯時佛未東來,何知同異?且令老子而異,何孔子予不自攻?世之闢佛者,謂其非中國人耳。不知肅慎之矢、氐羌之蠻、卜入之丹砂、權扶之玉石,中國之人世寶之。獨微言妙論,仍揜耳不聽,怪已!性命,我之家寶也。我寶埋,貧不自聊,得一賈胡指而示之,豈以其非中國人也,拒其言哉?彼人雖賈胡,而寶則我故物也。”明道之言。張山來、全謝山皆有“二西”之說,弱侯云云,皆從李斯《上書諫逐客》來,則海通以前之西學提倡也。至其力非朱子,謂其“解經遇精微語,輒恐類禪,而以他說解之,是微言妙義獨禪家所有,而糟粕糠秕乃儒家物也。”又謂其“持論過嚴,太史公論六家【如陰陽家‘不可失’,儒家‘不可易’,墨家‘不可廢’,法家‘不可改’】,曰:吾於道家、儒家、名、墨、法家皆取其長,折羣言之。觀晦翁之書,評隲千古,談說百家,有曰‘吾於某而取其某長’者乎?有曰‘古之學術,有在於是,某聞風而興起’者乎?有曰‘各以其術鳴,而同於一吹,目為天籟’者乎?卷四”與升厂之說略同。元陳世隆《北軒筆記》亦已力辨考亭謂孔子回護文王之說。【魏默深見之,又將如何?默深《古微堂外集書宋名臣言行錄後》力駁升厂以衛朱子,謂好於“無過中尋有過”者,乃舉東坡武王非聖人之論為例 [13] 。豈未見朱子并疑文王,謂“看來只不伐紂,其他事都做了”耶?陳世隆已辨之矣。】【按《聞見後錄》十八:“蘇仲虎云:‘東坡最愛寫淵明‘羲農去我久’一詩 [14] 。余謂:‘淵明以羲、農出上古,所傳事多偽。孔子特彌縫之,使天下後世曰聖人。東坡論武王非聖人,亦此意。’仲虎不覺起立曰:‘可畏哉淵明!故反曰:“吾醉中謬言,當恕也。”‘”按即朱子之意。】

 

────────────────

 

沈石田《晚年感興》詩云 [15] :“此情莫與兒曹說,直待兒曹自老來。”

 



[1]《中文筆記》第二冊 264 頁。

[2]22”原作“51”。

[3] 句末原衍“見卷二”三字。

[4] 此條起首原衍“卷 4”二字。

[5] 此處雙圈。

[6]《雨後東園》:“雨後重來春更深,梅花似雪柳如金。”

[7] 卷五林謙之詩:“驚起何波理殘夢。”

[8]《中文筆記》第二冊 267 頁眉。

[9] 同上。沈與求《維心方刋正三國史某以精筆遺之蒙餉大篇為謝氣格渾然三復感歎漫依元韻奉和蕪陋増愧》:“眼中青白世矜異,皮裏陽秋誰顧瞻?”

[10] 《中文筆記》第二冊 267 頁眉。

[11] 《中文筆記》第二冊 267-70 頁。

[12] “見”原作“前”。

[13] “舉東坡”原作“東坡舉”。

[14] “淵明”原作“陶明”。

[15] 《中文筆記》第二冊 270 頁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