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29)

(2021-01-05 23:57:35)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閱微草堂筆記》 [1] 

“月光穿漏飛檐角,照見莓苔半壁青。”

狐女詩:“深院滿枝花,只應蝴蝶采,喓喓草下蟲,爾有蓬蒿在。”

“男女之事,權在於男,男求女女不願,尚可以強暴得,女求男男不願,雖強暴亦無所用之(卷十二紀生對狐女語)。”

“宋党進聞平話說韓信,即行斥逐,曰:‘對我說韓信,必對韓信亦說我。’”

“明人《駢語雕龍》以《漢書‧賈誼傳》有太守吳公愛幸之之語,遂列長沙於孌童類中,曰[2] :‘大儒為龍陽。’”

卓禮圖悟厂詩云:“野水平沙落日遙,半山紅樹影蕭條。酒樓人倚孤樽坐,看我騎驢過板橋。’卷二十四”按與樊榭《燕子磯》詩機杼大同。


────────────────

 

薩檀河《七夕漫興》云 [3] “世路艱難寒一水,人生離合悟雙星。”

林文忠臨死所誦“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即自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詩,見《雲左山房詩鈔》中 [4] 

 

────────────────

 

林下》卷一 [5] :“後山‘俗子推不去’氣象淺露,絕無含蓄之意。簡齋又模而衍之,曰:‘俗子令我病,紛然來座隅。賢士費懷思,不受折簡呼。’可謂短於識而拙於才。”

卷二 [6] :“水心先生汲引後進,如飢渴。晚得篔窗,即傾倒付囑之。士論猶未厭,水心舉《太息》一篇為證,且謂他日之論當定 [7] 。”

“龍川才高而學未粹,氣豪而心未平。水心作《抱膝軒》詩,鎸誚規責。龍川雖不樂,亦不怒,垂死猶託銘於水心曰:‘銘或不信,吾當虛空中與子辨。’故祭文云云。水心為銘,而病耗失之。後諸子再求銘,則遂合為一銘,蓋用太史公、老、韓。”

“水心於歐公四六,暗誦如流,而所作亦甚似之,簡淡朴素。”

四:“水心詩與少陵爭衡,而義理尤過。‘因上岧嶤’一聯,襟度、境界、想像無窮極,則惟子美能。”

 

────────────────

 

“疏鴉啼接亂鷄鳴,驚起朦朦夢裏身。多事曙天勤報我,焉知長日解銷人。忍而終古將何世?憂與俱來又此晨。莫問拄頤延爽氣,荒山風過祇生塵 [8] 。”

 

────────────────

 

袁中郎曰 [9] :“好好色不真者,其惡惡臭必偽。”

 

────────────────

 

思及二事 [10] :一、《紅樓夢》中止痛藥曰“烏咈依”,疑即阿芙蓉(opium)之轉 [11]。二、王荊公《字說》以六書之道盡歸會意,實拆字法,與宋時拆字盛行有關。

又《紅樓夢》載黛玉房中聯云:“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按此乃崔顥《題沈隱侯八詠樓》詩頸聯,見《全唐詩》第二函第九冊。《西青散記》卷四記轉華夫人程瓊“口熟楊升厂《廿一史彈詞》,綠窗紅燭之下,輒按拍歌之。自書名句為窗聯云:‘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紅樓夢》一聯無此切也。

 

────────────────

 

            《楊升厂外集》,焦竑編 [12] 

【卷八十三:“宋儒云:‘禪家有為絕欲之說者,欲之所以愈熾也。道家有為忘情之說者,情之所以愈蕩也。聖賢但云寡欲養心,約情合中而已。’”】

卷八十二:“自吳宮有獺髓補痕之事。唐韋固妻少時為盜刃所刺,以翠掩之,女粧遂有靨飾。《花間詞》:‘膩粉半粘金靨子 [13] 。’”

“鞋韈稱兩”:“《詩》‘葛屨五兩’是也。”

【張于湖《醉落魄》詞云:“秋波,閒裏覷人毒。”“曲盡回身去,層波猶注人 [14]。”】

卷八十一【《全集》61】:“俗謂柔言索物曰‘泥’,所謂‘軟纏’也。杜詩‘忽忽窮愁泥煞人’,元微之詩‘泥他沽酒拔金釵’。”

卷八十【《古今諺》】:“余嘗集古人詩詞中所引諺語,今附於此:‘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腑而能語,醫師色如土’梁元帝引;‘屠者飰藿羹,造車者步行。梓匠處狹廬,陶者用缺甖。鬻扇翁手障暑,畜妓之夫恆獨處。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為’《新論》引【鄭谷《偶書》云:“忍飢多是力耕人”】;‘褒彈是買主,喝采是閒人’淮南亦云:‘刺我行者,欲與我交;訾我貨者,欲與我市’。”

卷七十八【《全集》卷五十五】:“濂溪《和費令游山》詩云:‘是處塵勞皆可息,時清終未忍辭官。’有道之言。唐僧曇秀云:‘住山人少說山多。’牧之云:‘盡道青山歸去好,青山曾有幾人歸?’”

【《全集》卷五十五】“王維詩‘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此詩不見集中。】洪覺範《天廚禁臠》謂半山有詩相類。按半山云:‘山中十日雨,雨晴門始開。坐看蒼苔文,欲上人衣來。’”

【謂曾子固能詩,引《享祀軍山廟歌》為證。】【姚石甫《論詩絕句》亦尊子固詩。】

【《全集》卷57】“何仲默嘗言宋人書不必收,宋人詩不必觀,余一日書張文潛《蓮花》、劉美中《夜度娘歌》四詩,訊之曰:‘此何人詩?’答曰:‘唐詩。’余笑曰:‘此子所不觀之宋詩也。’仲默沉吟久之,曰:‘細看亦不佳。’”】【可與吳之振《宋詩鈔序》參觀 [15] 

“文與可《丹淵集》五律有蘇州、襄陽之風。曰宋無詩,豈然!”【同卷有“謝臯羽《晞髮集》詩精緻奇峭,有唐人風,未可例於宋視之”。】

            “梅聖俞‘南隴鳥過北隴叫’一聯,自杜詩‘桃花細逐楊花落’一聯來。”

【《全集》58】“山谷‘蕨牙初長【已作】小兒拳’,以為奇句,然太白詩已有‘不知行徑下,初拳幾枝蕨’之句,已落第二義矣。【按此山谷《觀化》七絕十五首之十一,見《外集補》,亦見《精華錄》。太白詩見《憶秋浦桃花舊游》 [16] 。山谷《次韵感春》云:“茶如鷹爪拳”;《戲贈曹子方家鳳兒》云:“東芽入湯獅子吼,荔子新剝女兒頰”,亦是班乎?】

【“韋蘇州《對殘燈》詩云:‘幽人將遽眠,解帶翻成結。’”】

【“江淹詩:‘屬我嵫景半,賞爾若光初。’一喻老,一喻少。”】

卷七十七:“夏侯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而詩集不傳,僅《詠被中繡鞋》及《織錦圖歌》。劉潤之在蜀刻十子詩,無審,余以二詩訊之,潤之笑曰:‘兩枚棗子如何泡茶?’余笑:‘子誠晉人也。’”

“李義山《景陽井》、皮日休《館娃宮懷古》兩七絕,皆足證《墨子》所謂‘西施之沉,以其美也。’”

【《全集》卷五十七】“詩者動輒言唐,不思唐人有極惡劣者。如羅隱、杜荀鶴,晚唐之下者;李山甫、盧延遜,又其下下者。如稱燕趙多佳人,其間有跛者、眇者、羝氳者、疥且痔者,乃專房寵之曰:‘是亦燕趙佳人之一也。’可乎?”【又七十(《全集》60)引《張洎集序項斯詩》“晚唐二詩派”云云。】

“黃鄮山評翁靈舒、戴式之詩云:‘近世江湖詩,曲心苦思,朝推暮敲,又未有以溉其本根,而詩始卑。’予以為宋初九僧已為許洞所困,上泝於唐,則大歷以下,如許渾輩,空吟不學,平生鏤心嘔血,不過五、七言短律。其自狀云:‘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行鬚。’不知李、杜長篇數千首,安得許多鬍鬚撏扯也。苦哉!然猶是形月露而狀風雲,詠山水而寫花木。今之作贗詩者異此,用語錄禪和子語,朗誦之有矜色,疾書之無怍顏,而詩也掃地矣。”【又七十六云:“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高棅《唐詩品彙》、楊仲弘《唐音》皆取之甚多。高無目矣。楊之賞鑒,亦羊質虎皮。陳后山云:‘近世無高學,末俗愛許渾。’斯卓識矣。孫光憲云:‘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當時已有公論矣”云云。惜方虛谷不見此。惡許渾者,豈僅江西派哉!】

卷七十六【《全集》57】:“東野詩:‘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雪一作妓,非嬋娟,不長妍。月嬋娟,真可憐。’風華秀艷。雪嬋娟,余令人繪此為《四時嬋娟圖》。”

卷七十五:“退之《贈張曙》云:‘久欽江總文才妙,自歎虞翻骨相屯。’以忠直自比,而以奸佞待人。若曰以文才論,何不舉鮑照、何遜?此乃韓公平生病處,而宋人多學之,謂之‘占地步’。”

昌谷《北園新筍》、陸魯望《白蓮》皆曰‘無情有恨何人見’,而魯望為妙。

卷七十四:“杜詩:‘不嫁惜娉婷。’后山衍之云:‘當年不嫁惜娉婷,傅粉施硃學後生。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深得其解。蓋士之仕也,猶女之嫁也,士不可輕於從仕,女不可輕於許人也。著眼未分明,相知之不深也。”【《愛日齋叢鈔》卷三亦云然。】【參觀《養一詩話》。】

卷七十三【《全集》57】:“劉須溪元不知詩,其批《選》詩首云:‘詩至《文選》為一厄。五言盛於建安,而勃窣為甚。’此言大本已迷矣。須溪尊李、杜,而不知《選》詩又李、杜之所自出。予嘗謂須溪乃開剪截羅緞鋪客人,元不曾到蘇、杭、南京機坊也 [17] 。”

卷七十一:“陳陶‘無定河邊骨’一詩,本於李華《弔古戰場文》,本於賈捐之《議罷珠厓疏》中‘父戰死於前’一節。”

卷七十【《全集》卷 60】:“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語記時事,謂之‘詩史’。鄙哉宋人之見也!夫六經各有體,後世之所謂史者,古之《尚書》、《春秋》也。若《詩》者,其體其旨,與《易》、《書》、《春秋》判然。如詩可兼史,則《尚書》、《春秋》可以併省。又如今俗卦氣歌、納甲歌,謂之‘詩《易》’可乎?胡應麟曰:‘“詩史”其說,出孟棨《本事》 [18] 。’”【《全集》47“詩史相表裏”條云:“余嘗欲以漢、唐以下事之奇奧罕傳彙之,而以蘇、李、曹、劉、李、杜、韓、孟詩證之,名曰‘詩史演說’。”“】

【《全集》五十四】:“胡唐子厚與余論詩曰:‘人有恆言:唐以詩取士,故詩盛;今代以經義選舉,故詩衰。此論非也。詩之盛衰,係於人之才與學,不因上之所取也。漢以射策取士,而蘇、李之詩、班、馬之賦出焉,此豈係於上乎?況唐人所取五言八韻之律,今所傳省題詩,多不工。今傳世者,非省題詩也。’余深服其言。”

“近有士人熟讀杜詩,余聞之曰:‘此人詩必不佳,所記是棊勢殘著,元無金鵬變起手局也。’因記章子厚日臨《蘭亭》一本,東坡曰:‘章七終不高,從門入者非寶也。’”

【論庾信詩清新至於老成,見六十九。】

卷六十六:“蔣之翰稱《離騷》‘如驚瀾奮湍,鬱閉而不得流;若長鯨蒼虬,偃蹇而不得伸;若渾金璞玉,泥沙掩匿而不得用;若明星皓月,雲漢蒙蔽而不得出 [19] 。’”

【“崔雍《弔蕭至忠文》曰 [20] :‘上蔡之犬堪嗟,人生到此;華亭之鶴徒唳,天命如何!’”】

【《易林》 [21] :“三夫共妻,莫適為雌。子無姓氏,父不可知。”】

【卷六十三《俗言》:“俗語云:‘惺惺枕頭,鶻突面盆。’此《孟子》‘夜氣清明,旦晝牿亡’之說也。”】

【“《方言》:‘殗殜,病半卧半起。’”】

卷六十二【《全集》卷65】《瑣語》連珠之類【或以格言作對】,惜多太長:“聖人為天口,賢人為聖譯。”

“面上夾竹桃花,肚裏侵天荊棘(引禪書)。”

卷六十一:“近日士子稍知務博,而不究本原。五經、諸子則割取其碎語而誦之,謂之蠡測;歷代諸史則抄節其碎事而綴之,謂之策套。”

“近時舉子之文,冗贅至千有餘言者。破題謂之‘馬籠頭’,處處可用也。又謂‘舞單槍鬼’,一跳而上也。起語百餘言,謂之‘壽星頭’,長而虛空也。其中例用‘存乎’、‘存乎’,‘謂之’、‘謂之’,‘此之謂’、‘此之謂’,‘有見乎’、‘無見乎’,名曰‘救命索’。”

卷六十,升厂雖尊朱子【其尊朱子,亦以其雖言道學,而博通能文,見卷五十二,即《丹鉛雜錄》一節】,而力非宋儒,謂“安得先、後鄭,與之論經術”【卷三十七:“鄭玄解經有不通處”】。尤非心學,蓋博聞強記之人,宜不喜陸、王也。【故同卷曰:“曲阜之多才多藝,闕里之多見多聞,聖不廢學也。近日厭窮理之煩,貪居敬之約者,謂六經為註脚,謂訓詁為蛆蟲,不惟明排程、朱,蓋已陰叛周、孔矣。”】

“朱子作《近思錄》,黃勉齋謂:‘此書首言太極,非近思,乃遠思也。’”

“陸象山不好讀書,《與胥必先書》至謂:‘乾沒文義,為蛆蟲識見。’近傳有人讀書成疾者,或教之書象山號為符,吞之,疾遂癒。”

“萬漚起而復破,水之性未嘗亡也;萬燈明而復滅,火之性未嘗亡也。漚、燈情而水、火性也。”

“秦、漢人論性,如莊子、賈生、王弼、趙臺卿,皆先於伊、洛。其理無異,而詞旨尤淵。宋人乃謂漢、唐人說道理如說夢,誣矣。”

【“朱子《答黃勉齋書》曰:‘前此學徒真偽難辨,今得此鍛鍊一番,夾雜者無所逃矣。’此蓋韓侂胄禁偽學之後,朱子云云也,可謂君子不黨。由此觀之,宋之道學,夾雜者多,朱子亦厭之。”】

卷五十四、五十五《謝華啟秀》:“寸陰競尺璧《淮南子》,俄晷劇兼金《魯連子》。”

“春秋無義戰,定哀多微詞。”

“擊電無停光《公孫龍》,迅雷不掩耳《淮南子》。”

“如可贖兮百身,猶將宥之十世。”

“血三年而藏碧駱賓王,魂一變而成虹。”

“心竅九百六十佛書,毛孔八萬四千醫書。”

【“施肩吾《閨情》詩云 [22] :‘三更風作切夢刀,萬轉愁成繫腸線。’”】

卷五十三【《全集》卷46】:“‘君子獨立不慙於影,獨寢不慙於魂。’此晏子語,今例知為宋人語。”

【“《世說新語》謂王羲之作《蘭亭記》,人以方《金谷序》 [23] 。《金谷序》久不傳。余得宋人石刻一本,錄於此。”】

“‘舟有溺,騎有墜,寢有魘,飲有醉,食有饐,行有蹷。其甚則皆可以致斃,無非危機,其可如土偶木寓耶?’此權德輿文中奇語也。”

“世儒者失之專,今世學者失之陋。失之專者,一騁意見,掃滅前賢;失之陋者,惟從宋人,不知有漢、唐前說也。”

“文之古者,《左氏》、《國語》,宋人以為衰世之文,今之科舉以為禁約。詩之高者,漢、魏、六朝,而宋人謂詩至《選》為一厄,而學詩者但知李、杜而已。”【按五十二乃云:“《書》曰:‘詞尚體要。’揚子所云‘說鈴’、‘書肆’,正謂其無體要也。文弊於宋,奏疏至萬餘言,人主一日萬幾,豈能閲之?終乎行狀、墓銘,皆數萬字。歐、蘇、曾、王皆有此病,不及韓、柳。韓、柳不及班、馬,班、馬不及三傳,三傳不及《春秋》。《左氏書》趙朔、趙同、趙括事,似謎語誑兒童者,讀《春秋》之經則如天開日朗矣。《公》、《穀》明白,其亞也。《左氏》浮誇繁冗,乃聖門之荆棘,文弊之始也。愛忘其醜,可乎?”按《柳南隨筆》卷四謂:“近日姜西溟為古文,學大蘇,以縱橫恣肆為主,遂以《左氏內外傳》為衰世之文,而病其委靡繁絮。其妄正與何大復之詆韓、謝同。而阮亭先生稱許其說,何歟?”】

【“荀卿有言 [24] :‘亂世之徵,文章匿采。’”】

“《焦氏易林》‘憂思約帶’,即古詩‘去家日以遠,衣帶日以緩’也,而以四字盡之。如‘簪短帶長’,尤為奧妙。‘簪短’即《毛詩》‘首如飛蓬’也,‘帶長’即‘衣帶緩’也,‘解我胸舂’即《毛詩》‘憂心如擣’也。古文人用其詞者,聊舉一二。”【極稱《焦氏易林》之文有其妙處。】

最稱老泉之文,謂:“若求其侶在孟、荀之間,《史》、《漢》之上,不可以文人論也。”

卷四十九【《全集》卷46】:“‘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見《淮南子主術訓》。”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亦出《淮》。孫思邈改‘志’為‘胆’,又不引第三句,失之矣。”【《文子》,參觀《養新錄》卷十八。】

【“《韓非子》:‘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

卷四十八【《全集》46】:“宋人譏荀卿,以其為李斯師也。然則吳起亦可以累曽子矣。”

【《全集》46】:“《文中子》書格言至論甚多,若其中拆洗《論語》之文,描畫孔門之像。若吳楚僭王號,兒童學長者,皆門人之罪。如陳叔達靜居三月,盗賊出境一則,明是粧點。使盗賊三月入境,餔資餼牽亦竭矣,不出何待?”

【《玩鷗亭記》云:“使吾心有以勝物,則李廣之石可使為虎;使吾為物所勝,則樂令之弓亦能為蛇。”】

【《野獲編》卷二十五“太和記”條 [25] :“升厂填詞甚工,今所傳俱小令,而大套則失之矣。曾見楊親筆改定祝枝山詠月‘玉盤金餅’一套,竄易甚多,如‘西廂待月,斷送鶯鶯’,改為‘成就鶯鶯’。”】



[1]《中文筆記》第二冊210-11頁眉。

[2]“傳”原作“轉”。

[3]《中文筆記》第二冊212頁眉。二條出陳衍《石遺室詩話》卷二一、卷二二。

[4]“詩鈔”原作“山鈔”。

[5]《中文筆記》第二冊214-15頁眉、216頁。五條皆出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

[6]“卷”字原置此條末尾。

[7]原文:“他日之論,終當定於今日。”

[8]《中文筆記》第二冊216頁。此首《槐聚詩存》未收,目錄亦未標出。

[9]同上。

[10] 《中文筆記》第二冊216-17頁眉。

[11] “烏咈依”當係錢先生誤憶。《紅樓夢》第五十二回:“西洋貼頭疼的膏子,叫作‘依弗哪’。”

[12] 《中文筆記》第二冊217頁。

[13] “膩粉”原脫“粉”字。

[14] 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之二》,“回身”原作“抽身”。

[15] 此處雙圈。

[16] 同上。

[17] “自出”原作“自在”。

[18] “棨”原作“”。

[19] “蒙蔽”原脫“蔽”字。

[20] 《外集》卷五十六《文事‧四六》,《全集》卷五十二。

[21] 《外集》卷六十五《古音略例》,《全集》卷五十三。

[22] 《外集》卷五十四《謝華啟秀‧三字》,《全集》卷五十六。

[23] “金谷序”原脫“谷”字。

[24] 《外集》卷五十二《論文‧辭尚簡要》又卷五十三《論文‧文弊》,《全集》卷五十二。

[25] “野獲編”原作“野獲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