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06)
(2020-08-04 23:10:00)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江行日記》,郭麐[1] :
九月十八日:“抵玉山。夾路皆賣漿家,以女當壚,布裳椎髻,或傅粉黛,與行客相媚娬。鳩槃荼作摩登伽咒,尚有為攝入淫席者,可為一笑。”
────────────────
《三國志蒙拾》,郭麐[2] :
“初,恭病陰消為閹人(《魏志》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比方其書,與投書人同手(《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3] )。”
“飢則出為人客作(同傳注)。”【汪容甫《弔馬守貞文》:“衹以榮期二樂,幸而為男,差無牀簀之辱耳!”】
“此即起偃為豎,化屍為人矣(《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疑朗匿年”,又“損年以求早成”(《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觀文約所為,使人笑來(同傳注)。”
“刳心著地,正與數斤肉相似(《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兒生,便以石壓頭,欲其褊。今辰韓人皆褊頭(《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
《樗園銷夏錄》[4] :
上:“江浙多有說平話者,以善嘲謔詼諧為工。浙人多用唱本,有《芭蕉扇》、《三笑姻緣》之類,謂之‘南詞’。其平話則一朝一事,或一人之始終榮枯,謂之‘大書’。”
“鬱蒸湻悶,殆不可過,俄有人投刺相見,盛衣冠而坐。勸其少解外衣,答言:‘尚有他適,恐脫去而復著,更益其熱。’憶昔在淮安嚴歷亭司馬寓中水亭納涼,茶瓜甚適,後一客到,盛言今兹之暑,且云不識何地可避,司馬笑曰:‘河臺官廳最涼。’其人不解,司馬曰:‘昨日與公公服持謁,候于廳中,公不言熱,以故知其極涼耳。’相與失笑。”【《愛日齋叢鈔》卷三:“俗言:‘宰相客位可納涼’,以炎暑有所不避也。余義夫帥蜀,《題客次春帖》云:‘老子也曾來伺候(《盤谷序》語),諸公且復忍須臾(謝太傅與王坦之詣郗超語)。’”乾隆四十六年書業堂梓《笑林廣記》卷一參觀。】
“獨遊嘗有《夏日即事》云:‘我行東岸汗如雨,西岸人家背夕陽。丫角女兒看客過,傍垂楊樹說風涼。’”
中:“古婦女畫眉,皆剔去眉毛,以石墨畫之,故有十眉之圖、京兆之嫵、孫壽之細而曲折。若如今人,止能就其本質潤飾,豈復能翻新樣耶?”
“有人傳一閨秀詩云:‘梁間雙燕正將雛,堦下蘐花過雨濡。阿母書來羞竟讀,隔年頻問有身無。’”
下:“王建詩‘蠹生騰藥紙,字暗換書籤’,‘騰’字當亦‘換’字之意。今俗以此易彼,猶曰‘騰’也。”
“每見人家赤脚,無不呼春蘭、秋菊者。余嘗屬友人置婢,書一絕寄之云:‘雙聲略稱冠軍家,楚楚眉痕兩髻丫。但解隨行能步步,只名春草不名花。’”
“方朴山詩話憶舊,注述望溪語最為解頤。望溪謂魏武《短歌行》是將殺孔北海時作,‘呦呦鹿嗚’者,魏武曾舉孝廉也。”
────────────────
《百川學海》[5] :
《丁晉公談錄》,丁謂:
“武肅王不識文字,然凡所言皆可律。忽一日,雜役兵士於公署壁題之曰:‘無了期,無了期,營基纔了又倉基。’王命羅隱續書,曰:‘無了期,無了期,春衣纔了又冬衣。’卒伍見之,怡然不復怨咨。”
《王文正公筆錄》,王曾:
“丁公謂在中書,暇日語同僚曰:‘西漢高祖何英雄之有?張良導之左則左,陳平勸之右則右,項羽既死,海內無主,天下自歸之,蓋隨流委順,一田舍翁耳。’又嘗言:‘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不足信,乃史筆緣飾,欲為後代美談者也。’”【按即《洛陽伽藍記》中趙逸語。】
《春明退朝錄》,宋敏求:
上:“宗袞嘗言:‘律云:“可從而違,堪供而缺”,六經之文也。’”
下:“近人有收漢祖過沛圖者,畫跡頗佳,而有僧為觀者所指,翌日,並加僧以幅巾。”
《學齋佔畢》,史繩祖(魏鶴山弟子)【《梅磵詩話》卷上:“史學齋繩祖內子著《錦官百詠》,鋟梓於柯山倅廨。”】:
二:“張横渠云:‘曾看相國寺飯僧,因歎三代之禮,盡在是矣。’誠哉斯言!余亦曾觀成都華嚴閣下飯萬僧,其席地而坐不設椅桌,即古之設筵敷席也;終食之間,寂然無聲,此子所謂‘食不語’也;未食先出生【?】,蓋《鄉黨》所謂‘必齋如也’。及到石室看士人會飯,則攫拏如猿猱者有之,吼詈齋僕庖人者有之,打損器皿者有之。又冠履二事,今之道流尚存三代之制。”
“真宗問唐酒價,丁謂引杜詩‘速來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謂每升三十[6] 。余見太白詩‘金尊美酒斗十千’,李、杜同時,酒價頓異。客戱曰:‘太白謂美酒,杜老不擇酒而飲,村店壓茅柴耳。’”【王觀國《學林》卷八“物價”條攷論此,謂:“詩人之言無定。”】【《佩韋齋集》卷十七,即《輯聞》卷一:“《典論》:‘漢孝靈末年,酒一斗直千文’,白樂天《與劉夢得閒飲》詩:‘共把十千沽一斗’,李白詩──,王維詩:‘新豐美酒斗十千’,崔國輔詩:‘與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錢’,許渾詩:‘十千沽酒留君醉’,權德輿詩:‘十千斗酒不知貴’,陸龜蒙詩:‘十千沽一斗’,而少陵詩云云。”《船山遺書》63《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其尤酸迂不通者,既於詩求出處,抑以詩為出處考證事理。杜詩:‘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7] ‘遂據以為唐時酒價。崔國輔詩:‘與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錢。’就杜陵沽處販酒,向崔國輔賣,豈不三十倍獲息耶?”】
“劉向《說苑》已載越使諸發折一枝梅遺梁王【見《初學記》卷二十八六(今本《說苑》無此文),《通俗編》卷三十謂《說苑奉使篇》[8] 】。《荊州記》載陸凱驛使寄梅于范蔚一事,遠在其後。”【洪邁《萬首唐人絕句》五言卷十九乃收陸凱此首。】【《升厂全集》70:“當是范寄陸耳。凱在長安,安得梅花寄范乎?”《庭立紀聞》卷二謂《御覽》卷十九引《荊州記》,是路曄古體(《西洲曲》)云折梅寄。】
────────────────
《倘湖樵書》,來集之[9] :
【毛西河《來元成墓志銘》云:“君諱集之。……以崇禎己巳赴童試,縣斥之。……庚午再試,再斥之。然而府試拔第一。……於是作兩《紗》劇:一《紅紗》,謂以紗幛目眯五色也;一《碧紗》,則紗蒙其舊所為詩,貴與賤易觀也。”陳大士《已吾集》卷三《來元成新義序》。】
《自序》:“孔明讀書,略觀大義。淵明讀書,不求甚解。”
《初編》1《誦聖經之益》(即《四庫提要》所譏[10] )。
《草木各物仰遵朝旨》:“光武狥師河北,三軍渴甚,遇井,無汲具[11] 。光武下令用手扳之,井忽傾倒,水溢。武后宣詔曰:‘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明晨名花瑞草皆發(《卓異記》)。唐玄宗擊鼓作曲名《春光好》,柳杏發拆,笑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羯鼓錄》)”等等。
《功業忠節有後》:淮陰侯之後為廣中士官韋姓(張大齡《支離漫語》),方正學後為上海余氏(王弇洲說)等。
《諸物皆有鬼》:鵝(《搜神記》)、烏(《國史補》)、馬(《睽車志》、《三水小牘》)、兔(《稽神錄》)、猴(《抱朴子》)等。
《世降》[12] :“《西域記》有婆羅門家,巨富,建立僧坊。忽見沙門龐眉皓髮,近入僧坊,以人乳煮粥進焉。纔一嚌齒,便置鉢沉吟曰:‘今之純乳,不及古之淡水。’”
3《鳥獸昆蟲之有寶者》:“牛黃”、“狗寶”、“鮓答”(如石子,生走獸及牛馬肝胆間,可祈雨)、“羊哀”、“馬墨”、“鵲玉”。
《珠之所出不同》:《玉南子記事》云云(按即轉運漢巧買洞庭紅事)。
《房中》:“朱丹溪曰:‘男主施,女主受,借陰補陽之說不可信。’……房中家謂‘取將坎位心中實,填取離宮腹內陰’,大有可據。男傷寒未全癒而接女則女病,女傷寒未全癒而男與接則男病,名曰‘陰陽易’,惟裩襠湯一味治之[13] 。夫男女之病既可交易,則安在陰之不可以補陽哉?”
《二編》9《留氏子姓結狀》:“歷明朝數百年,凡留氏子姓赴考,責令書一呈結曰並非留夢炎子孫,方許入試。”【《棗林雜俎和集》:“太祖禁泉人蒲壽庚子孫世不得齒於士,蓋罪其先世導元傾宋也。”】
10《毒目毒口毒手》:“《抱朴子》:‘凡染彩者,若令惡目見之,皆失美色。’《靈樞經》曰:‘何以知其手毒?試置一龜於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
[1] 《中文筆記》第二冊 31 頁。
[2] 《中文筆記》第二冊 32 頁。
[3] “邴管”原作“邴張”。
[4] 《中文筆記》第二冊 32-4 頁。
[5] 《中文筆記》第二冊 34-6 頁。
[6] “真宗問”原作“真宗謂”。
[7] 原文脫落“青銅”二字。
[8] “卷二十八”原作“卷二十六”。
[9] 《中文筆記》第二冊 36-8 頁。
[10]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三十二子部四十二:“細大不捐,蕪雜特甚,亦多有迂僻可笑者。如論經篇中引《名賢錄》所載宋章樵遇李全之亂,率諸生盛服坐堂上講誦,寇至斂刃而退事。”
[11] “汲具”原作“渴具”。
[12] “世降”原作“世風”。
[13] “女傷寒未全癒”原脫“女”字,“陰陽易”原脫“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