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03)
(2020-07-14 22:58:31)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四筆》[1]:
一:“市肆間交易云‘十十錢’,言其足數滿百,無蹺減也。其語至俗,然《後漢書襄楷傳》引《太平經》云:‘十十相應和而生’、‘十十盡死’,蓋言十種十生無一失耳,其盡死之義亦然。”
二:“東坡《有美堂詩》:‘天外黑風吹海立。’黃魯直舉杜老《三大禮賦》釋之。”
“漢蓋寬饒奏封事,引《韓氏易傳》。《說苑至公篇》、蔣濟《萬機論》皆有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之說。或自後稱天子為‘官家’,出於此。[2]”
三:“杜為太白作詩,凡十四五篇。太白與子美詩,略不見一句。《堯祠亭別杜補闕》非也。”【《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 4 引《藝苑雌黃》駁洪駒父持此論,謂李有《沙邱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諸詩。】【《唐音癸籤》26:“李濶略,杜繾綣,同調也。疑李輕杜者,非是。”】【楊夔生《匏園掌錄》卷下:“每於杜集見有懷李詩,而李集絕無一酬者,司馬對副臥龍公惟有堅壁不戰,此前人第一勝著。”參觀《漁隱叢話前集》卷五《洪駒父詩話》、《能改齋漫錄》卷五。】
【“齊景公疾,中行寅將亡,皆有‘祝不勝詛’之說。”】
四“杜韓用歇後語”。
八:“得意失意詩”(“久旱逢甘雨”云云;“寡婦携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恩宮女面,下第舉人心”)。【《湧幢小品》卷二十二:“王對南加二字(‘十年’、‘萬里’、‘和尚’、‘教官’),黃平倩又加三字:‘帶珠子’、‘舊可兒’、‘選駙馬’、‘中狀元’。”《棗林雜俎和集》同,“萬里”作“千里”。】【《野獲編》26“四喜詩”:“山陰王對南相國加‘十年’等二字。……又增曰:‘又帶珠’、‘為所歡’………‘得狀元’。”《嘻談錄》卷上“醫詩”條。】【《嘻談錄》卷上“醫詩”條:“十年”、“千里”、“和尚”、“監生”、“下的都是雪彈子”、“遇見乃是債主子”、“偏偏是個石女子”、“台上作戲梨園子”。】
“郭茂倩《樂府詩集穆護歌》一篇不知本原。據黃魯直《題牧護歌後》,蓋擊木瓠而歌也。”【詳見《西溪叢話》卷下。】【《豫章黃先生文集》卷 25《題牧護歌後》無此語。】
九:“在豫章,遇一遼州僧,曰:‘南人不信北方有千人之帳,北人不信南人有萬斛之舟。’《法苑珠林》云:‘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吳人不信有千人氊帳,河北不信有二萬碩船。’”(《珠林》語亦見《顏氏家訓》。)
十三:“《無量壽經》言天宮寶樹,云:‘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
十四:“《列子黃帝篇》好鷗事,即《呂覽精喻篇》好蜻事。”
十六:“嚴有翼博雅之士,而務詆坡公,議論有極拘淺者。”
【《四筆》三[3]:“齊景公有疾,梁丘據請誅祝史。晏子曰:‘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晉中行寅將亡,召其太祝欲加罪。祝簡對曰:‘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
【(見《詩筏》下。)】【《容齋四筆》三[4]:“士大夫敘官閥,有所謂‘實年’、‘官年’兩說。大抵布衣應舉,必減歲數,蓋少壯者欲藉此為求昏地;不幸潦倒場屋,勉從特恩,則年未六十始許入仕,不得不豫為之圖。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擡庚甲有至數歲者。”】
【六[5]:“車駕都錢塘以來,皇子在邸生男及女,則戚里、三衙、浙漕、京尹,皆有餉獻,隨即致答。……莫知其事例之所起。劉原甫在嘉祐中,因論無故疏決云云,偉哉!歐陽公銘墓,略而不書。”】
【七[6]:“孔子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孟子曰:‘人焉瘦哉!’太學士子嘗戲作一論,略云:‘知“人焉廋哉”之義,然後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之義。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之義,然後知“人焉廋哉”之義。孔子所云“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者,詳言之也。孟子所云‘人焉廋哉’者,略言之也。孔子之所謂“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即孟子之所謂“人焉廋哉”也。孟子之所謂“人焉廋哉”,即孔子之所謂“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也。夫“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雖曰不同,而其所以為“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未始不同。’”】
【九[7]:“作文字紀月日,當以實言,若拘拘然必以節序,則為牽強,乃似麻沙書坊桃源居士輩所跋耳。至於往還書問,不可不繫日,而性率者,一切不書。予有婿生子,遣報云:‘今日巳時得一子。’更不知為何日。或又失之好奇。外姻孫鼎臣,每致書,必題其後曰:‘某節’,至云‘小暑前一日’、‘驚蟄前兩日’。”】
【《四筆》十“閩俗詭秘殺人”[8]:“……每執縛其仇,……以酒調鋸屑逼之使飲,欲其黏著肺腑……。或炒沙鎔蠟灌注耳中……。或以濕薦束體,布裹卵石痛加毆箠,而外無痕傷。或按擦肩背,使皮膚寬皺,乃施針刺入肩背,不可復出。或以小釣鈎藏於鰍魚之腹,強使吞之,攻鑽五臟。……類非一端。……檢驗不得而見。……予守建寧,亦窮治一兩事。[9] ”】
【十二[10] :“小學不講(‘本’字從‘木’,‘一’在其下,今為‘大十’者非,etc.)。”】
────────────────
《五筆》[11] :
三:“朱新仲謂人生至十歲(兒童)為‘生計’,至廿歲為‘身計’,三十至四十為‘家計’,五十‘老計’,六十‘死計’,凡五‘計’。”
五:“宋景文修《唐書》,載韓、柳文,竄易處皆不如原。”
八“白蘇詩紀年歲”、“白公說俸祿”。
────────────────
《幽夢影》[12] ,張潮:
上:“江含徵曰:‘我讀此書時,不免為蟹憂霧。’張竹坡:‘江子此言,直是為自己憂蟹耳。’”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龔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畫者,猪也,阿堵物也。’”
“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無一文,死後每饒楮鏹;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淩,死後必多跪拜。”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云:‘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塵於目而棘於耳也。”
“高語山林者,輒不喜談市朝事。審若此,則當並廢《史》、《漢》諸書而不讀矣。蓋諸書所載者,皆古之市朝也。”
下:“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於詩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璣、錦繡譽之,則又何也?”
────────────────
《鶡冠子》,陸佃解[13] :
【楊銳《楊叔嶠文集讀鶡冠子》詳考其半真半偽(章士釗《柳文指要》下部卷二全錄)。】
《博選第一》:“王鈇法制乃人主斤斧。”【參觀《王鈇第九》:“何謂王鈇?……以死遂生注云:‘以殺止殺’。”】
“人有五至,一曰百己,二曰十己,三曰若己,四曰廝役,五曰徒隸。”
《夜行第三》:“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狀。致信究情,復反無貌謂道也。鬼見(一作‘鬼不能見’),不能為人業注云:‘為人業者,微矣妙矣,雖鬼不能窺其密矣’,故聖人貴夜行。”
《天則第四》:“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道開而否,未之聞也注云:‘夫道開者,雲霧不能礙其視,雷霆不能亂其聽,雖栖在蚊睫而視之若嵩華之阿,戰於蝸角而聽之若齊魏之鬨,夫孰能否之?’。見遺不掇,非人情也。”
“自知慧出,使玉化為環玦者,是政反為滑也。”
《環流第五》:“積毒成藥,工以為醫。美惡相飾,命曰復周;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度萬第八》[14] :“所謂天者,非是蒼蒼之氣之謂天也,所謂地者,非是膞膞之土注:‘膞形埒也’之謂地也。所謂天者,言其然物而無勝者也,所謂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亂者也。”】
【《王鈇第九》[15] :“虎狼殺人,烏蒼從上蒼蠅也,螾蛾一作[虫奧]蟻從下聚之。六者異類,然同時俱至者何也?所欲同也。”】
《世兵第十二》:“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太疏。籠中之鳥,空窺不出太密。……列士徇名,貪夫徇財。”
【《備知第十三》[16] :“申徒狄以為世溷濁不可居,故負石自投於河,不知水中之亂有逾甚者。……堯傳舜以天下,故好義者以為堯智,其好利者以為堯愚。……昔之登高者,下人代之怖也,手足為之汗出,而上人乃始搏折枝而趨操木,止之者僇反受戮焉。是故天下寒心而人主孤立。”】
《學問第十五》:“中虛外博,雖博必虛。中河失船,一壺瓠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世賢第十六》:“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魏文侯曰:‘善。’”
“不任所愛,必使舊醫(語曰:‘老醫少卜’)。”
《天權第十七》:“夫蚊墜乎千仞之谿,乃始翺翔而成其容。牛馬墜焉,碎而無形。大者不便,重者創深。一蚋噆膚,不寐至旦;半糠入目,四方弗治。所謂蔽者,豈必障於帷,隱於帷薄哉!周平不見四周無物而心亂不明見之謂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