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一册(50)

(2019-06-20 02:51:25)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卷七“風懷類”序曰:“晏元獻《類要》有‘左風懷’、‘右風懷’二類,男為左,女為右。”

梅聖俞《送高判官》[1] :“醉言多脫略,吾黨不須猜。”

卷十許渾《春日題韋曲野老邨舍》原批:“予選詩以老杜為主,盛唐之作亦皆取之。中唐則大歷以後,元和以前,亦多取之。晚唐諸人,賈島開一別派,姚合繼之,沿而下亦非無作者,不容不取之。惟許渾《丁卯集》,幼讀之喜焉,漸老漸不喜之,以后山《和東坡渾字》詩云云,因以許詩較后山詩,乃知后山萬鈞古鼎、千丈勁松、百川倒海、一月圓秋,非尋常依平仄、儷青黃者所可望也。大抵工有餘而味不足,即如人之為人,形有餘而韻不足。許渾七言如‘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東去’、‘北來’拘。”【又卷十四許渾《曉發鄞江北渡》原批:“對偶太切,體格太卑。”】

姚合《游春》原批:“格卑於島,細巧則或過之。趙紫芝多選取配賈島,以為《二妙集》,蓋四靈所宗也。湊合呈對。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裹,姚詩專在小結裹。七律、古體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一步不離。”【卷十五陳子昂《晚次樂鄉縣》:“:“盛唐律,詩體渾大,格高語壯。晚唐下細工夫,作小結裹。”】【又卷十一姚《閒居晚夏》原批云:“姚詩小巧近弱,不能如賈之瘦勁髙古也。[2] ”】

【半山《春日》:“鶯猶求舊友,燕不背貧家。”】

杜工部《立春》原批:“自我作古,大片繳去。晚唐之弊既不敢望此,‘江西’之弊又或有太粗疏而失邯鄲之步。”紀批云:“此評却公。”【卷四十七善權《寄致虛》五律原批:“謂晚唐雕蟲小技,不如此之大片粗抹,亦恐過矣。老杜之細潤工密,不可不參,無徒曰喝咄以為豪也。”】

包何《和程員外春日東郊》云:“幾處折花驚蝶夢,數家留葉待蠶眠。”

程明道《郊行即事》:“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原批:“或問:此可與浴沂意趣看否?曰:詩且看詩,不必太深太鑿。”然如卷十一說杜《熱》五律。

蘇子由《次韻張恕春暮》:“好雨晴時三月暮,啼鶯到後百花休。”

唐子西《春日郊外》:“水生看欲到垂楊。”原批:“‘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却茫茫’,即簡齋所謂‘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紀批:“東坡‘春江有佳句,我醉墜渺茫’亦此意。”(選唐子西、王平甫、趙章泉、韓仲止詩皆多。)

放翁:“粗知春在賴鶯聲。《病足累日不出菴門》

卷十一白樂天《仲夏齋居》紀批云:“閒散當在神思間,使蕭遠之意於字句外得之,非多填恬適話頭即為閒散也。此如有富貴者不在用金玉錦繡字,有神味者不在用菩提般若字,有仙意者不在用金丹瑤草字,”

葛無懷《郊原避暑》:“竹疎身共瘦,湖近意先涼。”放翁《枕上聞風鈴》七絕云:“老人不辦搖團扇,靜聽風鈴意已涼。”

【劉夢得《秋日暑退》:“人情皆向菊,風意欲摧蘭。[3] ”】

卷十二雍陶《和劉補闕秋園行寓興》原批:“‘晚花開為雨,殘果落因風’〔‘因’、‘為’〕複。昌黎‘風能折芡嘴,露亦染梨腮’,山谷謂‘能’當作‘棱’,亦作‘液’。詩中不可無虛字,然用虛字而不切,則泛也。[4]

【唐楊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贊府》起句“繁菊深居”,散原“高花大柳照淒悲”等“照”字本此。原批:“‘照’字尤妙。”梅聖俞《秋日家居》:“苔色照人衣。”】

【潘閬《落葉》:“幾番經夜雨,一半是秋風。”】

秦少游《九月八日夜風雨寄王定國》原批:“律詩敲勻靜,無偏枯、突兀、生澀之態。然以善作詞,多有句近乎詞。”

【魏野《秋霽》:“野色青黃禾半熟,雲容黑白雨初收。[5] ”】

【“號野百蟲如自訴,辭柯萬葉竟安歸?[6] ”】

卷十三陸放翁《冬日感興十韻》原批:“‘夢魂來二豎,相法欠三壬’、‘瘦跨馬秋門,寒生衾夜店’、‘但思全舊璧,敢冀訪遺簪’皆工之又工。”紀批:“此詩佳在沉鬱悲壯。徒以字句之工求之,失之千里矣。”

【宋謙父自遜《一室》:“殘年日易晚,夾雪雨難晴。”】

卷十四杜工部《曉望》原批:“五、六以‘坼’、‘隱’、‘清’、‘聞’為眼。”紀批:“馮云:‘尋常覓佳句,五字自然有一字用力處【按《藏海詩話》退之“六字尋常一字奇”】;虛谷每言詩眼,殊憒憒。假如‘池塘生春草’句,句眼在何字耶?”

郭良《早春寄朱放》[7] :“此别又千里,少年能幾時?”

羅鄴《早發》:“白草近關微有露,濁河連底凍無聲。”虛谷改“露”作“路”。

徐致中《六月歸途》:“宦情每向途中薄。”

卷十五序曰:“道途晚歸,齋閣夜坐,眺暝色,數長更,詩思之幽致尤見於斯。”

【劉賓客《晚泊牛渚》:“殘霞忽改色,遠雁有餘聲。”楊誠齋《晚景》:“暮天無定色,過雁有歸聲。”】

白樂天《彭蠡湖晚歸》紀批:“白詩四病:滑、俗、衍、盡。”

【後山《寒夜》:“留滯常思動,艱虞却悔來。”】

陳止齋《月夜書懷》:“今朝吾已過,莫問夜何如。”原批:“高不可言。”

趙師秀《秋夜偶書》:“輔嗣易行無漢學,元暉詩變有唐風”;“多少故人天祿貴,猶將寂寞歎揚雄。”

卷十六張宛邱《臘日晚步》:“柳欲向人輕”;“殘雪春信。”

杜工部《杜位宅守歲》原批云:“‘四十’對‘飛騰’,‘四’對‘十’,‘飛’對‘騰’,詩家通例。”紀批:“雙字就句對,自古有之。單字就句對,則虛谷鑿出。”(按虛谷號非許渾,不主對偶,而實拘泥之尤,故最圈巧對,如同卷唐子西“人日”、“天時”,蘇東坡“人日”、“鬼門”之類。此其例也。)

陳后山《元日》原批:“讀后山詩,若以色見,以聲音求,是行邪道,不見如來。”

謝無逸《社日》原批云:“徐師川亦有《社日》云:‘哀公問松柏,田父祭春秋。’殊為麄率。學晚唐人,厭‘江西’詩,如師川詩不律不精,可厭也。”【參觀卷二十、二十一。】

王右丞《奉和聖製重陽節》原批云:“好重九,王右丞諸人占了。惡重九,却分付與老杜,可歎也!”

洪覺範《京師上元》:“白面郎敲金鐙過,紅粧人揭綉簾看。”原批:“俗人盛傳道之。僧徒為此語,無恥之流也。”(按曾子固《上元》原批亦斥覺範“妄誕”,為其記彭淵材言“子固不能詩”耳。)

朱文公《九日登天湖得歸字》七律(最佳之作,學后山而寬和[8] 。紀亦稱其“神來興來”,方稱“得后山三昧”。又卷二十文公《梅花》五律原批紀批:“虛谷借文公以重‘江西’,復援‘江西’以重文公。”)

卷十七曾茶山《晚雨》:“回頭忽陳迹,簷角掛斜陽。”

茶山(一作放翁)《秋雨排悶十韻》:“未憂荒楚菊,直恐敗吳秔。”紀批:“從老杜《對雨》‘不愁巴道路,恐濕漢旌旗’化出。[9]

卷十八“茶”序云:“盧仝一歌‘月團三百片’則必不精,達官送一處士茶,雖佳亦不至如是之多。”

卷十九:“酒渴愛江清。[10]

紀亦屢稱簡齋“風骨高秀,勝於宋代諸公”【卷十九《對酒》七律】。

卷二十“梅花”序遍引唐前詠梅花句,而結之曰:“格物在致知,玩物則喪志,在學者擇之。”

韓昌黎《春雪間早梅》原批:“汗血千里馬必能折旋蟻封,昌黎大才也,而賦小著題詩,一字不輕下。律體尤難,古體差易(紀抹此八字)。”

趙昌父[11] :“看此敷腴色,思儂少壯時”(紅梅)。

杜工部《和裴廸早梅》原批:“凡唐、宋人詩中有‘梅’字者,即便清雅標致(紀抹)。”

徐師川梅花兩七律原批:“師川詩律疏濶,其說甚傲,其詩頗拙,只雪詩二首可取。此以予愛梅,故取之。”

尤延之詩工運典作對仗。

張澤民《梅花二十首》全錄。

【尹穡:“草黃眠失犢,石白動知鷗。[12] ”】

卷二十一徐師川《戊午山間對雪》云:“雪中出去雪邊行,屋下吹來屋上平。積得重重那許重,飛來片片又何輕。簷間日暖重為雨,林下風吹再落晴。表裏江山應更好,溪山已後不勝清。”原批:“東湖居士詩三大卷:上卷古體、中卷五言近體、下卷七言近體。殆以山谷甥,故當世不敢異議。律詩絶無可選。‘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若可備節序之選,而上聯曰:‘方知園裏千株雪,不比山茶獨自紅。’又甚無格,亦不工。獨此一雪詩可喜耳(紀抹)。師川以山谷‘夜聽疎疎還密密’一聯為不然,此詩前聯即其遺意。又師川詩多愛句中疊字,十首八九如此,可憎可厭。”(此詩惡甚。不圖師川浪得名如此,劉潛夫《小序》尚載其傲也。《四朝聞見錄》已譏“徐樞密詩”,《獨醒雜志》載師川授詩法,又得“不知何處雨”一聯却佳。)

誠齋《和馬公弼雪》:“晴了還成三日凍,銷餘留得半庭看。”

卷二十二王元之《中秋月》:“莫辭終夜看,動是隔年期。”

白樂天《中秋夜寄元四》:“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地濕足秋陰。”

卷二十三賈浪仙《送唐環歸敷水莊》原批:“無中造有者,掃山影之謂也;微中致著者,書露痕之謂也。”

《馬戴居華山因寄》:“絕雀林藏鶻,無人境有猿。”原批:“謂絕雀之林為藏鶻,無人之境始有猿。一句上本下,一句下本上。互體,工部詩‘林疎黃葉墜,野靜白鷗來’亦似。”

姚合《閑居》原批:“‘四靈’亦學到此地,但却學賈島,未升其堂,况入其室乎!”

和靖《湖山小隱》原批:“和靖詩在姚合之上,兼無以詩自矜之意,而渾涵亦非合可望。”

【和靖《小隱自題》:“蜂懶得花疎。”(東坡:“蜜熟黃蜂亦懶飛。”)】

【陳止齋《即事》:“最貧看晚節,多病得初心。”】

卷二十四宋之問《送何侍郎》:“銘功不讓班。”紀批:“昌黎好單押姓名,蓋源於此。”

孟東野《送遠吟》(“離杯有淚飲,别柳無枝春”)(抝律集中僅有,參觀黃堂論昌谷)。

浪仙《送朱可久歸越中》:“吳山侵越眾,隋柳入唐疏。”原批:“趙紫芝全用此為‘瀟水添湘濶,唐碑入宋稀’,《二妙集》獨不取此首,蓋欲蒙蔽蹈襲之罪。”(《二妙集》選賈詩八十一首,姚詩百二十一首。)

姚合《送李侍御過夏州》原批:“卑而又俗。粧砌太密,反若淺拙。”

梅聖俞《送錢駕部》:“秦粟非吳食,巴粳類越疇。”紀批:“非即浪仙之‘吳山’兩句耶?於紫芝則力排之,於此則置而不論,豈有是非?”

卷廿五“抝字類”紀批:“各類皆有,何必別出一門?”

卷廿六“變體類”(謂不甚對偶,變周伯四虛四實、前後虛實之定體也)。(論浪仙五律變體“十字一串”各批皆佳。)(批老杜《九日》以“竹葉”對“菊花”為變,因“竹葉酒”非“葉”也。“白髪”對“黃花”為“變”,紀批:“如此皆謂‘變體’,則除丁卯板對以外,無非‘變體’矣。”)紀批:“此卷選詩較完美,亦不甚支離,蓋其生平學問盡在此矣。”

卷廿七“著題”詩序:“賦而有比,天下最難。今除梅花、雪月、晴雨為專類外,凡雜賦體物、肖形、語意精到者,選諸此。”

趙昌父《菊》:“潭水解令胡廣夀,夕英何補屈原飢。”

后村《老將》等十首,批曰:“后村三病:巧、冗、俗。而格卑不與焉。”【卷四十二後村《贈翁卷》原批:“晚節詩飽滿‘四靈’,用事冗塞,小巧多,風味少。”】

卷廿九馬戴《落日悵望》:“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原批:“詩話謂‘微陽’、‘遠燒入’為一實一虛,似體貼句。今考戴集,乃不然,只如此十字自好。”

【八句皆對,七律乃宗楚客體。[13]

【皇甫冉《歸渡洛水》:“暝色赴春愁。”】

卷卅王建《贈索暹將軍》七律俚惡不堪,原批:“無此輩,何以衛國?不成一切都作吟詩而不事事者?”(!!)

三十二“忠憤類”。

【呂東萊《兵亂後雜詩》五律廿九首:“全軀各有詞。”】

三十四竇鞏《早秋江行》:“多醉渾無夢,頻愁欲到家。”原批:“大醉則必無夢,詩人自來不曽説到。”

陳后山《顏氏阻風》:“萬古梁山泊。”原批:“謂決不可涸,猶天理決不可磨滅也。”(!)

韋蘇州[14]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歸愚批:“上句畫句,下句畫亦畫不出。”)

【“只知秋菊有佳色,那問荒鷄非惡聲。放翁《雜興》[15] ”】

卷四十七王建《貽小尼師》原批:“侮已甚!人家好兒女,何為落於尼寺?”

僧無可《送贊律師》:“孝友别家難。”原批:“出家何其忍然棄骨肉耶?存此詩以見予志。”

曹汝弼《再寄誠上人》:“靜為詩所役。”原批:“凡吾曹能詩者皆然(紀抹)。”

黃山谷《贈惠洪》五律原批:“亦恐非山谷作。七言贈詩‘氣爽絕類徐師川’者亦偽,《名僧詩話》已詳辨其事。”

劉後村《同孫季蕃遊淨居諸菴》原批:“讀此詩,為婦人出家者之戒。”

僧惠洪《贈尼昧上人》:“未肯題紅葉,終期老翠微。”原批:“末句有欲炙之色。女人出家,終何益哉?”

僧善珍《春寒》[16] :“春寒誤早花。”

張宛邱《贈僧介然》:“儒墨故應同是道”云云,紀批:“虛谷自附道學,此引儒入墨,又置不議。”

僧道潛《夏日龍井書事》原批:“覺範詩虛驕之氣可掬,自是士人詩、官員詩。”

四十八張司業《不食姑》原批:“世道衰微,異端作,邪説肆。婦人不食果,何為乎?殆奸人也。”

賈浪仙《送孫逸人》原批:“三代之世,恐無此譎觚之民。”紀批:“屢發此論,實所不必。何異選錄艷歌,而與談男女有別?”

不僅選自認為佳之詩,并選自認為惡之詩。【如二十七洪覺範《秋千》原批:“此詩俗,又出於僧口,宜可棄,而著題詩中所不可少也。”】

紀批幾可至毫髮無遺憾,然太講起承轉合線絡,如卷四所密圈劉夢得《自江陵沿流道中》七律有好法處。

卷八宋景文《十日宴江瀆亭》:“悠揚初短日。”紀批:“‘日’不可說‘悠揚’。”按香山早云:“日色悠揚映山盡。”

同卷周益公《題三三徑》原批:“公常問詩法於放翁,對云:‘當法子由。’此言深有旨,子由詩勝子瞻。”紀批:“此似英雄欺人。子由不如子瞻。”卷二十四蘇子由《送龔鼎臣》原批:“益公云云。子瞻詩濤,不如子由詩骨,不拘字面、事料之儷。”紀批:“子由詩究不及東坡。此論似高而非。”按餘見《益公題跋》,虛谷穿鑿,紀亦未一攷。

卷十韓致堯《春盡》:“人閒易得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按四十二楊仲猷《寒食中寄鄭起侍郎》“天寒酒薄難成醉,地逈樓高易斷魂”本此,未批出。

二十四司空曙《送曹椅》紀批:“虛谷論詩,不欲用事、用人名。”按四十七吳融《寄貫休》原批:“阮梅峯惠書,言詩不可多用古人名,謂之‘鬼簿’。晚唐人皆不敢下,惟老杜最多。吳融、韓偓乃參杜法,如此聯豈不佳?[17] “同卷羅隱《封禪寺居》原批:“三、四好。豈可全不用事?善用事者不冗。”紀說未得虛谷之真。

此書編次最無法,拉雜顛倒,他批逐處指出。

據四十七陳文惠《遊昭慶寺》原批“南渡事業又巳澌盡”云云,定為宋亡成書,尤得間。

 



[1] 卷八。

[2] 原文脫落“能如”二字。

[3] 卷十二。

[4] “‘因’、‘為’複”原無“因”、“為”二字,僅以弧線銜接聯中二字,中標“複”字。

[5] 卷十二《秋霽草堂閒望》,原文未標。

[6] 卷十二陸游《秋雨初晴有感》,原文未標。

[7] 原文脫落“良”字,又“早春”原作“早行”。

[8] “學后山”原脫“山”字。

[9] “老杜”原作“杜老”。

[10] 杜甫《軍中醉飲寄沈劉叟》,原文未標。

[11] 《嚴先輩詩送紅梅次韻》。

[12] 卷二十一陳師道《雪意》原批引。

[13] 此見 520 頁頁邊,不知何屬。

[14]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15] 卷三十九。

[16] “善珍”原作“善正”。

[17] “最多”原脫“多”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