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钱教育是一把割心的双刃剑

(2011-06-14 22:51:45)
标签:

长辛伢

金钱教育

校园

分类: 烟熏文字

 

何为双刃剑,我想众人皆懂,正反面都有。当我们用双刃剑来评判一件事物时,一般该事物总是存在着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权衡的问题。其实权衡双刃剑的感受,就是你一面在感叹它的锋利,同时又在担心其的致命性。

 

何为金钱教育,我想字面意思已经足够明了。提到教育话题,人人都觉得特别沉重,同时又感到特别的慎重。沉重源于教育形式严峻,慎重是源于教育方式的重要。每一个家庭存在着一个教育问题,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不同,要不然孟母也不会三迁来找寻不同的教育方式。当然,不是每个家庭每对父母都具有孟母那般的方向性,没有方向性就容易迷失,以致于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毫无头绪。抛开这些迷失中的父母们,我们来看看陕西这对夫妇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方式,至于可取否,众人自我评断。

 

http://www.sznews.com/home/images/site3/20071001/000874204191086ab5c601.jpg


   王舒文是韩城市新城三小的学生,一直跟着父母在宝鸡上学。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就特别好问,其母谦利娟说,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学读古诗,但发现孩子明显比别的同学记得快。得知孩子有这个特长后,父母就专门进行这方面培养,通过背唐诗的形式,锻炼孩子的记忆力。2009年,一家人从宝鸡回到老家韩城。根据成绩,王舒文从一年级直接上了三年级。为了鼓励孩子学习,他们制定了激励孩子的政策,针对英语单词,“每背熟一个就奖励4分钱,所以孩子背诵起来很卖力,自己可能也从中找寻到记忆的技巧”。 除了学习外,生活中没倒一次垃圾,也会给奖励5分钱。

 

看到如此的开明的教育方式,众人难免不称奇,或许有父母早已尝试过,但不得不说这种金钱教育的前期效果是美好的。但我们只看到其前期的收效是不够的,毕竟子女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我们还需考虑其后期的收效。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是处于一种狂热的学习状态中的。在这个过程中,子女的成长成果,实际上看的是父母的教育成果。这点上,中国的父母已经逐渐的明白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当然,这话题就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到金钱教育的话题上来。

 

金钱教育可取吗?这个问题众人有不同的看法,个人不是非常的赞同的。虽说在前期可以很好的调动一个孩子的积极行,让其专心的完成学习任务,但考虑其对孩子心理上的后期影响,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还是太过复杂了。我想,要对一个孩子开展金钱教育,首先要考虑的是给孩子进行一项关于如何处置金钱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的开展就较为的繁琐了。作为父母,在给孩子以金钱鼓励学习时,是否要承担金钱给孩子内心造成的恶劣风险。笼中的小鸟或许显得呆滞没有灵性,但如果你打开了笼子,那这只小鸟也就不是你再能控制的。

 

在开展金钱教育之时,除了首先要对孩子开展金钱处置教育,其次还要对孩子开展礼节性教育。当父母肆意的用金钱去衡量一件事物的价值时,容易过早的给孩子造成扭曲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不是空话。特别是在孩子的认知阶段,金钱因素过重很容易给孩子一个概念,凡事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背几个单词可以赚父母多少钱,倒一次垃圾应该从父母那要多少钱,帮一次老奶奶应该要从她那索取多少的费用。我想这种逐层升级的层次父母是需要考虑的,孩子的思想可能前期空白较多,父母可以为其描绘,但用外加的金钱来刺激孩子自我描绘,风险其实是不小的。所谓礼节性教育,就是要淡化这种金钱的恶性影响,让孩子不受金钱教育的毒害,不要凡事都以金钱来衡量,可取与不可取,孩子需要学习,父母需要再考虑。

 

金钱教育是一种较为功利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是以金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性,父母如此来做肯定是有指向性的。其实,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个人认为就是放风筝式的教育,不要扯得太紧,也不要放得太松。有些父母开展的教育方式,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那就是一种变相的强迫孩子学习什么,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常的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是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但如果父母用金钱来诱惑孩子的话,我想这些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制约,说不定还会造成孩子过早的养成“赚钱”的习惯,至于这样好吗?这还得父母自己去衡量吧!

 

金钱教育究竟可取不可取,有专家表示担忧,但也有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客观的担忧是必然存在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金钱教育就是一把割心的双刃剑,让用剑者心寒,让看剑者担忧。至于父母用金钱刺激教育出来的“神童”,我想与“五道杠”少年也不遑多让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