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林琼花牛背梁[宋小娟]
(2025-04-12 10:18:43)分类: 报刊文摘(转) |
暑假,我陪女儿游览了位于秦岭南路柞水县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听说这里有“秦岭主脊,终南之冠”的称号。那天早上七点,我和女儿赶到聚合点,坐在大巴车上,导游就给了我们一道难题。她说,牛背梁的游览方式有多种选择,可以乘坐大巴到羚牛谷,再坐上缆车到骆驼峰,上到山顶六尺岭的南天门;也可以坐大巴车到羚牛谷,爬到山顶南天门;或者爬上羚牛谷,坐索道缆车到骆驼峰,下山游玩六尺岭,到达月亮垭坐大巴车下山。当然也能选择纯爬山游玩方式。当导游一再催促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居然都迷茫了好一阵子。面对选择题,我们突然都没有了主意。
后来,我和女儿选择了轻松的游玩方式。我们乘坐大巴车,一路上顺着蜿蜒曲折的高山公路上行,看着山上繁茂的植被,一片苍绿尽染山林。由于时不时下点小雨,让山顶缠绕上灵动的云。黛青色的山,洁白的云层轻盈飘逸,像仙女的裙摆随风飘扬,又如丝带在腰身上滑行,丝滑的触感,透明的质感,让我们惊叹大自然之美艳。
换乘缆车后,我们坐在空中滑行的箱体缆车上,透过玻璃看下面的山景。这里植被丰富,满眼尽是绿色。连绵的山峰宛如国画,近处是浓密的绿,渐远就有了层次感。极目远眺,深绿、黛青与天边滚滚的云层合为一体。
从缆车上下来,剩下通往山顶的路,就得由我们自己的脚来完成了。一路上,我和女儿跟着其他同行的游人,一起沿着蜿蜒的山路,慢慢行走着。
导游讲解说,牛背梁是秦岭东段最高峰,海拔2802米。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峰林景观;这里还有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和冰川遗迹。我们心里暗自庆幸,幸亏有导游跟随,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美丽风景,还听到了较多专业介绍。
一路上,我被山花迷住了。这里的花品种繁多,虽然纤细柔弱,藏在一片绿叶里,并不怎么起眼,但是那或粉嫩或洁白或蓝紫的色泽,让单调的绿色有了灵动和生机。我拿着手机,对着这些精致得宛若大自然工艺品的花朵一通狂拍,生怕错过了这份艳遇的机缘。
山花的造型很多,好似精心打造的工艺品。粉色的五瓣花朵,虽然只有指肚大小,心形的花瓣,边缘带着纤细的绒毛,好似粉色的绸缎勾勒出深红的脉络,花蕊像摇响的小铃铛,随风轻轻晃动着。
毛茸茸的心形大叶片托举着花束,十多朵小小的粉色花朵,宛如酒杯般,簇拥在花枝上,粉粉嫩嫩的,小巧而精致。
圆形小叶片拥挤在一起,衬托着透明洁白的小花,五片桃心形花瓣,花蕊聚集在花间,黄色的身子顶着黑褐色的帽子,风轻轻一吹,花瓣就飘落到地面上,只留下一些浅绿色的花托,包裹住残留的花蕊,有一些凋谢的花已经开始在孕育种子了。
不能忽视脚下不起眼的小花,我遇见一种白色花朵,单独的花枝延伸出数十朵小花,白嫩的五片圆形花瓣,花蕊伸出很长,早已延伸到花瓣的外边。像穿着白裙的少女,飘带翩然飞舞。中间夹杂的白色花骨朵,好似少女在含羞。
在山间行走,享受天然氧吧,雨丝偶尔会飘飞起来,也很快就会停止。云层缠绕着山峦,让山景变得梦幻而不真实。在寿石前,我们合影留念,将自己和红色的寿字定格进照片里。一块“高山杜鹃”的牌子,挂在树干上,提醒我们要保护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爬山途中,我们看到树枝上挂着个蓝色书包,便好奇地上前查看,发现书包里留下一张纸条,写着:“请勿动,谢谢!实在背不动!”我们都感觉很有趣,也为这位小朋友的创意而称奇。于是,大伙都争着给这个书包拍照,记录下这有趣的画面。
虽然爬山很吃力,但是我们依旧坚持了下来,当气喘吁吁来到山顶南天门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自豪。此处修建的石头牌楼高耸在云端,古色古香的雕花牌楼,上面书写着古体金字“南天门”。两边还有一副金色古体字对联,写着“南瞻北望峰林琼花天下山水归秦岭,星移斗转白云碧汉牛背日月佑长安”。
站在山顶,视野开阔,眼前的松柏奇异苍劲,人们争着在山顶照相,想留下最美的身影。大伙在山上想象着哪里是牛的脊背,也想着“牛背梁”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人指着山顶对面连绵的山峦说感觉这里像,有人又指着对面说那里也像。旁边的一位老者听后,讲起了牛背梁名字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当年老子骑着青牛离秦入楚,走到此处,青牛老死,化身为山,高高的山梁犹如牛背;另一种说法是因这边山上有很多羚牛出没而得名。虽然不知他说的是真还是伪,但游客们纷纷为老者竖起了大拇指。
下山途中,我们欣赏了坐缆车错过的那段山路。下山的路程明显轻松许多。途中我们遇见了“龙凤许愿树”,旁边写着“心诚则灵”。这是一棵百年古树,长在石阶旁,下山就能途经它。
走到“十八盘”,看到一块棕褐色的木牌子,上面写着中英文。我跑去读着:“十八盘为牛背梁登山路上较陡峭的一段,远远望去,恰似通天云梯。中间蹬道直上直下,不胜有高、陡、难之感。恰似明人祁承赋诗中所描述的‘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故称十八盘。”
途经“峰林”,女儿大声读着木牌上的字:“此处乃六尺岭峰林景观区的主要景点,四周峰林密布,似天然盆景。这里峰回路转,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游,此处是观看峰林的最佳处,山青峰秀,又称‘揽秀台’。该区域的石柱、石笋、石墙和峰林,形态各异,错落有致,连成一片,形成一幅巧夺天工的水墨画。”于是我和女儿远远眺望,丰富的植被间,依然能透出山峦的奇秀和连绵起伏。此处的观景台,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更加辽远。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按规定时间到达集合处,走过了缆车行驶的六尺岭景区,却无法再走大巴车经过的羚牛谷景区。就连大巴车售票员都替我们惋惜,他说那里可是最好的一段路程,是真正有灵气的山景……
乘坐大巴车回到集合点,在归家的路上,我看到同车的游客在微信群里分享了我们错过的羚牛谷景区,宛如江南水乡,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那里的青山绿水。
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妩媚。山石覆盖了深绿色的青苔,树木如江南少女般柔软纤细。水绕着山路而行,偶尔形成的小巧的瀑布,精致而温婉,山石绮丽,水声潺潺。从画面就能显出蓬勃的生机。山石之间,显现出一线天的诡异景色,人从山的缝隙走过,好似走进未知的奇幻世界。脚下是流水,身处古栈道,从山石的夹缝间走过,会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山中偶遇的一座拱形石桥,让山水之间透出江南的意蕴,站在石拱桥上,听着山林里鸟声婉转,水声清灵,走过的青苔路,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里的树身上,覆盖了碧绿的苔藓,像身披绿纱披风的卫士,保卫着这片山,这片水,这里的人。
错过了景点,自然是一种遗憾,但记在心间,会成为下次再来的理由。感觉每次游玩,都会留下一些小遗憾,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才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的景色,珍惜山水植被,珍惜闲适的日子,珍惜一起走过的人。
------2025年04月12日《西安晚报》第5版文化周刊
西安地理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12/content_263960.html
前一篇:话说陕菜“十三花”[马小江]
后一篇:一塬三名的由来[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