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陕菜“十三花”[马小江]

(2025-04-12 10:16:55)
分类: 报刊文摘(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上的菜品日益丰富,一些怀旧的人更是将过去的菜单翻了出来,挑出传统的、经典的,让其重上席面,“十三花”即是其一。

  所谓“十三花”,实际上是同时摆上桌面的十三种菜肴,由于摆放的样子像一硕大的花朵,故被雅称为“十三花”。

  不少地方都有叫“十三花”的筵席,但一般认为比较正宗的“十三花”在陕西关中,而关中的“十三花”又以大荔、蓝田为代表。这些地方的“十三花”,最初的表现形式其实是十三盘“凉菜”或者称“下酒菜”。这十三盘“凉菜”,荤素搭配,猪牛羊鸡兼具,有红有绿、有黑有白、有黄有紫,五花八门,而且是就地取材,各具特色。

  “十三花”花样繁多、配料考究,体现了当地人待客实诚、倾其所有、热情好客的观念。地处关中腹地的西安临潼,宴席上的“十三花”既受东府渭南的影响,又有蓝田菜的影子。它曾是临潼当地农村人过年及过红白喜事时十分盛行的待客方式。临潼“十三花”,讲究的是四荤八素一顶盘,一般情况下,一场宴席办下来至少需要两三个钟头。“十三花”的内容,一般包括大肉片子、肘子、酥肉和丸子,即所谓的四荤,其他为热菜或凉菜共九个菜。

  “十三花”宴席中的肘子,并非大荔等地流行的那种带把肘子,而是一碗盛放着8块、边长为三四厘米的方块肉。将挑选好的带膘猪肉,经过水煮、上色、过油、切块和装碗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再上蒸锅蒸熟。值得一提的是,上蒸锅前的装碗是有讲究的。把切好的肘子块肉皮朝下贴着碗底摆放整齐,上面撒上葱、姜、红辣椒等调料,再适当添加一些像白菜帮之类的菜蔬。蒸好后,上席前用一个白底蓝花的喇叭口碗扣在蒸碗上,翻倒过来,农村人把这叫作翻碗子。翻过来之后,那八块色正、肉烂的肘子就整齐有序地亮相了。在过去那个吃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肚子里一年到头缺少油水,见了这肘子,馋得直流口水。

  肉片子呢,就跟现在宴席中的梅菜扣肉相似。但在过去,北方农村没有梅菜,就在每碗八片的肥肉下面垫些白菜、萝卜片之类的蔬菜。肉片子与肘子的做法相同,只是二者在切的刀法上不同而已。这两道菜可是过去农村人过事待客时的主打菜,其好坏直接体现出主人待客热情与大方的程度。

  酥肉和丸子这两道菜,都用猪瘦肉做成,两者工序相似,只是用料方面有少许不同。酥肉用的是小块猪瘦肉,约有成人拇指大小;丸子是将瘦肉用刀剁成末儿,里面放上生姜、盐和五香粉等。做酥肉时,须将肉在糊状的淀粉水(用鸡蛋清和淀粉)里面过一下,再下油锅。而丸子呢,则是往剁好的肉末里,加少许淀粉,一个一个地下热油锅中炸。另外,在待客做烩菜时,放上少许炸好的金黄色的酥肉和丸子,既好看又好吃。一大盆烩菜里面,白菜、豆腐、粉条、蘑菇、木耳、青菜、黄花,再加上几块酥肉或几个丸子,那才叫完美。真可谓色、香、味、形俱全!

  宴席上,有了这四个荤菜,其他九个素菜就看主人家的条件而定了。家底儿厚实一些的,也可以再加上一个荤菜,备上八个丰富多样、平时少见的素菜;而经济不宽裕的人家,就用一些常见的蔬菜。

  “十三花”宴席的菜品,在饭桌上的摆放很有讲究。桌子的四个角,分别摆上四碗“硬菜”,也可称为主打菜。中间呢,放着一个顶盘,像大烩菜之类。四个角代表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间的顶盘代表着太阳,寓意宇宙万物均绕着太阳转。这应该是天人合一思想在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体现吧。在菜品的颜色方面,黑、红、白、绿、黄相互衬托。味觉上,酸、甜、苦、辣、咸彼此搭配。在营养方面,可谓有荤有素,科学均衡、营养丰富。

  一桌“十三花”宴席,处处体现着老祖宗的智慧,承载着自古及今的科学养生理念,足见中华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


------2025年04月12日《西安晚报》第5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12/content_26395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