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紫阳[李慧]
(2025-04-09 21:24:37)分类: 报刊文摘(转) |
湿漉漉的紫阳,挂在初春的山环水绕之间,泛着涟漪。
两岸柳树正在出芽,鹅黄的一抹似有若无,柔软的枝条对着一河碧水顾盼梳洗,满河的碧水便成了这一簇芳春的背景,透着春水如蓝的明丽。一阵微风滑过,空气里便泛起潮湿温润的水汽,让人心里痒扎扎的,禁不住要伸个懒腰舒展一番,顺带把春风掖进怀里。对面的下河码头上,有人要乘船去临镇,喧闹熙攘一阵,船只无声地载着满船的人儿,划破春水,徐徐远去。那一处水面便什么都没发生一般,仍旧泛着微微的清波,让柳枝尽情地揽镜梳洗。
紫阳这座城,透着湿漉漉的别致。
不大的县城盘桓在秦巴山区的山坳里,挂在山水之间,可谓坐拥山水。于是,整个城市便街市狭窄,又高低起伏,出了门没有一处不上坡下坡。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不像长安那样四方四正,明明是朝东走,走着走着却拐向东南或者东北,指路的人不得不手指着方向,告诉你,到那个口进去往右拐,就能下到河坝。而从任意一处街市的入口,都能进到曲里拐弯的小巷子,一番上台阶下台阶,七扭八扭地都能到下河坝。于是,这里的楼房就任意散落,街巷没有一条直路,也似乎顺理成章。
特意跑到城东最高处的山路上俯瞰,汉江和任河两条水系各自分明,又交汇缠绕,让这城处在山水合围间了。
这样的因地布局,让城市格外灵秀。因是建筑在山峦之间,楼房都不是太高,处处透着因地制宜的精巧错落,平添了一份建筑群落里的万种风情。错落的楼群,让连接楼房间的曲折石阶,更是平添一份小城的古意与幽静。栽植在楼前楼后缝隙里的枇杷树、贴梗海棠和鸢尾,甚至是墙头上冒出的一丛肾蕨,变成了建筑群的点睛之笔,让这些不规则的小角落格外雅致,让人感知到陕南城市的精妙。
精妙的还有紫阳女子。
初到紫阳,最喜在曲里拐弯的街市上随街漫步,不时与紫阳女子迎面相逢。三三两两,口吐类似于蜀地口音的当地话,婉转轻快,音调里有欢喜知足,还有一份婉约柔美。再细看面色,个个白皙匀净,就连街边拎了竹篮售卖荸荠的乡间女子,虽然手指粗糙,面色却净白细致。都说紫阳养女不养男,这话果然不假。遇到的紫阳女子大多天然素颜,不描眉画眼,不口唇涂朱,却依旧眉眼生动,舒缓平和,似乎永远不急不慌,这样的女子在家里,便是一家的福气与喜气。多年前,著名作家方英文写了一篇散文《紫阳腰》,写尽紫阳女子风情,今日实地见了,果然不止。
这样有山有水的地方,自是出产丰富。大早晨起,缓步徐行至前日打听好的菜市场,实则是一条步行街,夜里变身天然夜市,可谓日夜繁华。
早市上,卖吃食的店铺已早早开张营业,在初阳里透着水汽氤氲的街市烟火。那些闭门的店铺门前便成了附近乡民的赶场地。紫阳人细致,芹菜、菠菜、小葱,还有粉白的鱼腥草,带着点点金黄花苞的菜薹,都洗得根须洁净,以细细的麻绳缚成仅够一盘的小把,整齐地码在竹笼里。新鲜菜蔬带着清凉的绿意,让人看了满心欢喜,像是把春天搬到了集市上。看到一种绿中透白、大小不一的菜疙瘩,问了才知叫菜头,再大一些用来腌制榨菜。这时候,正是菜头玲珑可爱的时候,细嫩精致,躺在竹笼里,透着憨萌的可爱劲儿,我给它起名叫小时候的榨菜。
除了新鲜蔬菜,菜市上还有熏豆腐、菜豆腐、酸菜、腌萝卜干、豆豉、腐乳等陕南特色售卖,这些摊点也偶尔夹杂在新鲜蔬菜中,看上去有着春天与秋天并蓄的气息。问了菜农才知,都是自家农闲时制作,等新鲜菜上市的时候一同拿来售卖。要是说今天还在这里待一天,明天离开紫阳的时候再卖,那些年纪稍长些的乡农,不论男女,便仰起脸,不急不慌慢悠悠地飘来一句:“明儿个我不一定来,家里还有活计。”那声气里透着柔软舒缓,叫人不由得心软下来,先买些来再说。山美水软,人的脾性里就透了股软和劲儿,让人心下温和。
出了菜场,在临河的广场上看到一群人沿街边道沿散坐,三五成群,似乎在晒太阳,而身边却散放着竹编的背篼。竹背篼敞口细腰,像开放的喇叭花,往里看看,空空如也,好奇发问这是卖什么,一清瘦黝黑的男子站起来说:“不卖什么,在这儿找活路。”
原来这也是山地特色,街路拐弯起伏,车子到不了的地方,人力成了主力,一如黄山上的挑山工。因此留意起来,路上不时有男人或女子,背了冒顶的菜薹或者菠菜,缓缓地弓腰走过,即使负重也不疾不徐。
傍晚,缤纷灯光逐渐点亮城市轮廓,万盏璀璨之光,满河星子齐耀,映得瓦蓝的河水犹如天幕。坐在下河坝边,河水泛着春天的涟漪,这春水里有青春的气息。
------2025年04月09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09/content_263251.html
前一篇:檐下四季[东篱]
后一篇:包裹里的微光[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