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从何处来[郑艳琼]

(2025-04-07 18:26:14)
分类: 报刊文摘(转)
  母亲讲过许多次,她小时候常常去割山草,要走很远的路,一直沿着山脊,最远到叠水下面的半山腰,那里有一些人家。我远远望去,觉得那就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草长在峭壁上,孩童时的她们行走在那些危险可怖的地方。

  二十多年前,有次春节去叠水,沿着母亲曾经去割山草走过的路,挪移爬转,手脚并用,一拃宽,隐约可见的足迹,便是母亲走过无数次的路。其下数丈深渊,江水漭漭,不知她是否有过畏惧。

  回到家乡,母亲又讲起割山草的故事,依然只有片段的、简单的讲述。一阵静默之后,母亲说:“小叠水村里,以前有许多人家,门口盖了几间房子,主要住山洞里。”她说去过一起割山草的小伙伴某某的亲戚家,都是那样的房子。脑补一下,应该是和窑洞差不多。

  母亲说的村子,在春天里,我去过。那里有桃花潭、桃花坞,如世外桃源。公路边一排房子中间有一个稍大的口,便从这里进去。青石铺就的路面,向西走过这条不长的路,望见一座窄小的桥,横跨在江面上。桥两岸是深绿色的,直径十几厘米粗的竹子,密密匝匝,高大森然,有种武林意境。

  我们村没有这种竹子,所以见到总会觉得很新奇。村落安静极了,桥头竹林下,一头毛驴默然地吃着草。桥下几只鸡安静地觅食。桥有些年月了,中间的水泥板有些已换成了木板,扶着栏杆,走在那些一踩会活动的木板上,心有戚戚焉。一路忐忑,小心翼翼,终于到达对岸。

  对岸窄小的水泥路,几户人家高低错落沿着山势蜿蜒向南。家家户户背靠大山,面江而居。在这半山腰上,凿出稍稍平坦的地块。最大一块地便是血桃种植合作社门口,土场上有石桌凳,临江一角因地制宜,有亭翼然,亭子居高临下,坐在其中,有风从江上来,有风从山谷来。向东平视,对岸半山粉色的桃花。

  亭子南面,悬崖百丈,其下是深碧的桃花潭。江水远道而来,跌入桃花潭的怀抱,短暂地停歇再缓缓向前。合作社的房子青砖黛瓦,有江南民居的风格,透过墙上的玻璃窗,里面宽敞的四合院一般的房子,天井里桃花寂寞地开着。想象不久后他们在里面分装采摘的桃子,那时桃香满院,那时丰收满院。

  合作社向南,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一会上坡,一会下坡,人家也稀稀落落。转过一个凸出的山腰,眼前出现了一个面积大而开阔的山坳,十几户人家倚靠着山腰聚集,漂亮的混凝土小楼与土墙青瓦的房屋交错。山色青翠,房舍安静。房前一片巨大的桃花林,红色的已然凋谢,粉色的开得正好,没有叶子,花枝明净疏朗,桃花香气如水。正是“欲识春生处,先从木德来。”

  阳春德泽,万物生辉。站在桃花林里,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惜寂静的村子里,家家户户深闭院门,瞬间以为他们都搬到别的地方了。复又觉得唐寅的《桃花庵歌》飘荡在桃花林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我想,这里天气清朗,夜晚可以在青瞑的天光里看见繁华如春花的星星,白天在灿明的阳光里饱飨桃花绿水,竹林春风,春水初生的美意,这样的春光丽景,只可恰自悦,不堪持君赠。斜阳脉脉,见一归来的村民,便攀谈几句,略知村子有60多户人家,有座建起40多年的铁桥可以通向对岸,甚至可以行车。返回时,脚步轻快了许多。

  或许旧日房舍已杳渺难寻,但一川江水仍潺潺流淌至今,时光总是这样快速划过清风明月,胜境繁花,我们来过的地方,是春天来过的地方,是母亲青春岁月里蹚过的地方。


------2025年04月07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文心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07/content_26285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