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佳距离[张绍琴]

(2025-04-04 10:00:05)
分类: 报刊文摘(转)
  儿子小时候和我形影不离。

  一次,我提着随身携带的小包,牵着他的小手去银行自动存款机存钱。出来后,儿子奶声奶气地喊我,郑重其事地叮嘱道:“以后记得要把我当成您手中的小包,永远都不要弄丢了。”那时只有两三岁的他似乎已懂得“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再三嘱咐我:“一定要记得哦。”“千万不要忘了。”

  然而,大约进入初中以后,再和儿子外出,他开始果断甩开我伸出去想要牵住他的手,一步跃出三尺远,刻意和我保持着距离。如果我不识趣,紧走几步想和他并肩而行,他必然生气地嚷嚷:“不要靠这么近,离我远点!”那时我没有受伤的感觉,毕竟孩子渐长,急于证明自己的独立,而且三尺的距离同行,不影响我们边走边说话。

  过了一两年的时间,儿子仍会约我一同去看电影什么的。只是行走时,我们的距离更远了。高出我一大截的儿子一手拿着手机,专心听书或音乐,一手自然下垂,有节律地前后摆动,快步走在前头。我和儿子中间隔着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儿子全然没有和我说话的兴趣。我在他眼里仿佛是一个想抛开又抛不下的包袱。既然抛不下,那就尽量离得远一点吧,越远越好。只有在需要支付的时候他才想到我存在的价值。

  看着儿子的背影越来越小,有时他的背影被建筑物阻挡,我便抬头看一眼没有白云、蓝得一点也不真实的天空,或者看看身旁的行道树。树的枝叶在炙热的阳光下窒息,一动不动。与天空遥遥相对,它们也感到疲惫和烦躁吧。儿子只有在等红绿灯时才回头瞄一眼,看我是否跟上,大声嚷一句:“你快点啊!”满脸的嫌弃和不耐烦。

  我时而快走、时而小跑,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儿子早已站在那儿引颈张望,看到我,再次不耐烦地责备:“快点啊,你怎么这么慢!”

  数次不愉快的同行后,内心受到伤害的我提出抗议。儿子一脸无辜,问为什么。我告诉他:“你并不需要我陪伴,你只是需要我付钱而已。我们走路时隔得远远的,看电影和吃饭时不说一句话,同行的意义何在?不就是让我付钱吗?你以后去哪儿自己去,需要钱我给你。”

  大约是我的抗议起了一点作用,儿子又长大一岁后开始考虑我的感受,每逢周末回家,晚饭后会主动约我散步。他不再远远抛下我独自大步走在前方,而是慢下来,配合着我的节奏,和我并肩前行。他的手机仍然放着音乐,或者在听电子书,但不时会告诉我一些学校的趣事,耐心地回答我的提问。岔路口时,儿子会征询我的意见,选择走哪一条路。璀璨的夜灯倒映在溪河上,河畔和空中形成一片斑斓的世界。儿子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回应我夜色真美的惊叹。

  叔本华曾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感到寒冷。亲子关系也是一样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需求,需要保持不同的距离。陪伴儿子一路成长,庆幸我们在沟通和碰撞中不断调整着最佳的相处距离和相处方式。


------2025年04月02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02/content_26231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