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月清风花香飘
明月清风花香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740
  • 关注人气:1,2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三:浅谈散曲衬字|散曲创作谈

(2022-11-04 06:11:52)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胡三:浅谈散曲衬字 | 散曲创作谈


原创 土著情 土著民 2022-06-09 20:26 发表于湖南


近日头条:十八岁那年我高考 考场外,那位穿旗袍的父亲 少年本轻狂 何惧战高考 芒种:站立在六月的风里


这是土著民第2631次与您相遇




浅谈散曲衬字

文 | 胡三


今天,有曲友在群里发表曲作:

[南南吕·一江风]祭屈原

粽飘香,泪目天宫仰,呼醒原公降。膳先尝,酒敬仙魂,唾洒昏君。庸帝家邦葬,诗人抱水亡。尊声盖古(忠)良,(历)史激(流)谁能挡?


乍一看,就觉得括号里的衬字有点别扭。无独有偶,早些天也看到一首曲作,也感受亦同:

【双调·水仙子】五五感怀

汨罗江水静悠悠,天问离骚万古流,九章橘颂千秋秀。黄龙力正遒,扬红旗、荡飞舟。(江)山衰旺,(千)家乐忧,都到心头。


当然,写曲者均为初学散曲者,尚对散曲衬字尚无深刻的认识,只单纯地认为在句子表述欠完整时加入所需的字即可。这就不得不就散曲衬字的作用和运用,来和初学者一起交流探讨。


散曲和词作为古代文学的两种主要体裁形式有着相同的起始源头,都是从市井的俗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两者均采用长短句的形式,也都遵循较为严格的格律约束,并且大多可以伴乐歌唱,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散曲较词,有着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可以加衬字,而且所加衬字不受格律、字数的限制,给作者以很大的空间去发挥,去渲染,这就是散曲与词不同的一大特色。


散曲的衬字,也叫垫字,指在通行曲谱格律的字数之外增加的字、词、词组、甚至是句。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字数等曲律的限制。


那么,散曲的衬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概而言,有这么几点:


一、明事项,更完整地表达语意


散曲曲谱定式字数有限,最多时一般也就七八字而已。为使曲句更完整地交待事项、表达意思,更加通俗明了,这时可不受曲谱字数限制,而视需要另外增加衬字,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达到欣赏者即听曲人一听就懂的效果。


如元代·关汉卿【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西厢寄寓中的“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其中“母亲呵”为衬字。加了此衬字使整句意思的更完整、更流畅。


二、增情趣,达到诙谐活泼目的


衬字带有明显的口语性、通俗化特征,这一点使得衬字可以调剂曲子的严肃品味和风格。衬字用得好,用得得当,能有效地增强曲语、曲意的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正如周贻白曾说:“往往一支曲子其神韵全靠衬字,这是词变为曲的一种解放,也是制曲者的一种便利。”


关汉卿作为曲坛大家,加衬字勘称典范。如他的脍炙人口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散套,在【尾】一曲中,把“一粒铜豌豆”句,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以一连串生动活泼的比喻“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把“铜豌豆”的豪放泼辣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身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的伟大作品。


三、强语气,创造更感人的气氛


衬字的魅力实在太大了,它能摆脱词牌、律绝格律束缚,给人更大的投奔自由的空间。有时,你在填曲时,不经意地添一个或几个衬字,以调剂曲子正字形成的典雅文辞的严肃品味和风格,起到意想不到的增强语气、烘托气氛的感人气氛。


2021年双峰县举行“冯子振杯全国散曲大赛中,一等奖作者吴月英老师在【黄钟·醉花阴】湄水畔与驻村书记话别一曲中,以“你你你帮完王某扶赵某”句,着意增添“你你你”三个衬字,有效地增强了语调,使人对这个位驻村干部的忠于职守的帮扶善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着重、强调的作用,营造了更感人的气氛,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如何准确的使用衬字呢?这里以“两多两勿”与初学者共商。


一是多虚字。最常见的衬字多是不能独立成文的虚词,如语气词、连词、助词、副词等。《南音三籁·凡例》对衬字的词性作了原则规定:“然大抵虚字耳,(如这、那、怎、着、的、个之类)不知者以为句当如此,遂有用实字者,唱者不能抢过而腔戾矣。”郑骞先生的《论北曲之衬字与增字》就列出北曲衬字的十二条特征,其中谈到衬字在结构上的特点:“衬字乃供转折、联续、形容、辅佐之用,故凡句中表示主要意义之字,无论其为名词或动词,均须置于正字部分,不宜用为衬字。名词尤不可用,因其最易破坏句式,前人常云衬字要用虚字,勿用实字,即是此意”。故我们在作曲时,应尽量避免行动性很强的动词和实物名词单独做衬,一定不能避免时最好要与虚词结合共同成衬。


二是多俚语。衬字带有明显的口语性特征。曾有种说法:“诗词尚雅,曲语尚俗”。这曲语尚俗有两层意思。一是作曲时,选词造句不须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雕琢,可尽量口语化;二是倡导方言土语入曲。如睢景臣的散套《高祖还乡》中,“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等等,均为地道的通俗口语。散曲因衬字,给作曲者更多的空间和自由,故为俚语入曲创造了优厚、宽松的环境。


如南广勋老师【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与燎原香山松下饮茶曲:“嘻哈,扯几句无用的闲话;咿呀,吟一曲归鸟落霞”句,【正宫·塞鸿秋】看昆曲《画堂春》说纳兰中的“其实呵、诗人便诗人,王霸归王霸”句,其中“扯几句”、“其实呵”,都是我们平常扯谈中最常用的口头语言。在这里,却给人更亲切、更和谐的感觉,一点也不觉得“土”。也有效增强散曲的通俗化,大众化程度。


三是勿追尾。衬字多用在句首和句中,不能用在句尾,更不能用于韵脚,因为衬字不能作韵脚。如沈璟在《〔南吕·红衲袄〕过曲》下的注文中指出了衬字使用的位置,“衬字只可用在每句上及句中间,至于每句末后三个字,其平仄断不可易,若不然,即不谐矣,作者审之”。但有一种语法上的衬字,没有什么意义,按曲谱可以用在句尾。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叨叨令》:“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其中“也么哥”,原为衬字,现今也固定其格。


四是勿损主。衬字是为正字服务的,是依赖于正字而存在的。因散曲曲谱已设定了表达文意的词句主体结构,所衬字词要成为有意义的表达,则必须依附在这个主体结构上,剥离衬字后的正字组成的语句仍能够通解,反之脱离了正字的衬字则无法成文。故添加衬字一般应遵照“正衬可别、衬不占主”的原则。更不能损主,信手胡来,破了曲谱规范。


这里,又回到了开头我们所提到的两首衬字不当的散曲小令。我们可用脱衬的方法来检验。


第一首[南南吕·一江风]祭屈原中的“(历)史激(流)谁能挡?”,脱衬后为“史激谁能挡?”。这样我们立马就会感觉到“史激”两字搭配不当,不知何云。


同样,后曲中的“(江)山衰旺”,脱衬后为“山衰旺”,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显然也不适。


当然,关于散曲衬字,还有“小令字数少,散套字数多”、“北曲字数多,南曲不过三”等等说法。这里也不做过多的阐述,大家可在以后的散曲创作实践中慢慢去体会。



参考文献:

1.周镭:衬字及衬字运用漫谈

2.白洁:浅谈散曲中的衬字

3.晋忻李关于散曲衬字之管见


作者:胡三,双峰县诗联协会常务理事,潇湘散曲社双峰分社社长。



胡三文章:1.从【越调•小桃红】曲谱之争谈起 2.网学【叨叨令】 3.朱老伯逛油菜花节赏析 4.【双调•沉醉东风】首句句式释疑


土 著 民

乡土 | 文学 | 生活 | 记忆


扎根乡土 留住乡音

传递乡情 守住乡愁

合作/投稿:toozoom@qq.com


土著情



————土著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