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眼看新诗

(2009-04-09 18:57:28)
标签:

新诗

欧阳江河

南京

首届

诗歌节

分类: 文艺随笔

冷眼看新诗

 

 

“炮轰”季老不应该

2009331日《西安晚报》第12版“文化新闻”报道:328日,全国一百多名诗人、批评家和文化界人士齐聚南京,参加“中国南京首届凤凰台诗歌节”,以季羡林“新诗是一个失败”的论点专门开了一场新诗论坛,探讨新诗的发展前景。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纷纷发言讨论,给出了新诗能够得到发展的各种理由。然而,著名诗人欧阳江河以激烈尖锐的言辞“炮轰”被誉为“国学泰斗”的季羡林老先生,说季羡林老了,不是诗人,对新诗的了解不多,没有资格讨论新诗,说新诗是一个失败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不仅如此,他竟然出言不逊地说:“季羡林只是够老够有名气,他对文学本身有贡献吗?”其言下之意是说,季老对文学并没有什么贡献,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而另一位诗人梁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反驳欧阳江河时则表示,季羡林是令人尊重的,季老的观点有“语境”,不需要去钻这句话的牛角尖,更不应该哗众取宠去炮轰什么人,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显然,欧阳江河不尊重老前辈,随意“炮轰”季老,实在很不应该;而诗人梁晓明则显得理性,有涵养。

原来在《季羡林生命沉思录》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且不论季老观点正确与否,单从他是我国如此高龄的文化界老前辈这一点上,就很不应该对他无礼,言辞苛刻。即使是错误的,也应予以理解和谅解。试问,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谁能保证自己说出的话句句是真理?连伟人毛泽东都有功亦有过,都做不到,何必苛求于年事已高的季老先生呢?

说什么“季羡林没有资格讨论新诗”,“只是够老够有名气,他对文学本身有贡献吗?”。如果连季老这样享誉世界的文学前辈都没有资格讨论新诗,我不知道在欧阳诗人眼里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我们中国有几人具备讨论新诗的资格,什么样的作家才算对文学本身有贡献。像我等无名小卒、平民百姓那更是没有资格讨论新诗了。但是,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就像人人都可以谈论国家大事一样,只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难道只有政府官员才能讨论国家大事,一般平民百姓都无资格吗?因而笔者认为,人人都有资格谈论文学,包括新诗,至于谈论得对与错,那是个人认识问题,水平问题。文艺界、学术界理应有不同观点存在的理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我眼中的新诗

至于新诗是否是一个失败,是失败抑或成功,还是无所谓失败与成功,我不敢妄自揣测下结论。对于季老的观点,我不赞同。似乎觉得季老的话有些偏激,也许他老人家说这话有他的“语境”,我们不可将其独立开来,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不过,依我观之,当代诗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一些所谓的先锋诗歌、网络诗歌,已经背离了诗歌发展的轨道,迷失了诗歌的特质,不成其为诗歌了。当然,也不仅仅是诗坛,大到文坛,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界也都差不离。

其实,这也未必就是坏事。没有平原,就显现不出高山;没有小河,就显现不出汪洋;没有低劣,就显现不出高超。我们应该让诗人们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也应该允许不成功,失败不是成功他妈么?

现当代诗歌并不是一无是处,一团糟,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著名诗人和名篇佳作。何其芳、艾青、牛汉、穆旦、郑敏、洛夫、闻捷、食指、韩东、雷抒雁、流沙河、余光中、舒婷、北岛、卞之琳、海子等等,不一而足,都是非常著名且有定评的诗人。暂且不说别的诗人,只说诗人雷抒雁,就很能说明问题。30年来,诗人雷抒雁或歌唱英雄,或赞颂生活,或抨击腐朽,创作发表了大量诗作,诗风刚健清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人民性,深入人心,被老百姓誉为“人民诗人”。众所周知,何其芳的《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卞之琳的《断章》,等等,无法一一列举,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为历代广大读者所喜爱。

我们看待新诗,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去分析问题,力求冷静、客观和公正。既要看到玫瑰的“绿叶”和“花朵”,又要看到掩藏于红花绿叶中的“刺”。 我们常说,诗歌是进入文学艺术殿堂的一张入场券。在泱泱大观的文学艺术园林里,如若缺少了诗歌这棵树,就会大煞风景,甚感遗憾。因此,诗歌之于文学艺术不可或缺,也不能忽视。诗歌界的有志之士,应该切实找到制约新诗发展的症结和根源所在,努力探索开辟新诗发展的新途径。应当团结协作,广泛开展诗歌研讨交流活动,为推动诗歌的健康科学发展建言谋划,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