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9-04-02 14:57:41)
标签:
文学发展文学艺术商品化必然趋势宋代文学 |
分类: 文艺随笔 |
2007年5月,随笔散文《商品化: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表于《西部文化》杂志2007年第2期总11期“聚焦·闻风热线·文化争鸣”栏目。
商品化: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曹
文学商品化是社会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学的商品化,并非自今日始,古已有之。远者不言,就说说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吧。
由于宋代商品经济渗透到了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这块土壤之上的文学艺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宋代重要的文学体裁有散文、诗和词。当时,诗歌已被市井艺人所利用,一度被当作商品来出售,成为他们挣钱谋生的工具。词是宋代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一种音乐文学。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尊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伎艺——小唱。一首名人佳作,不仅能让一位歌妓得到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能一曲唱红,一举成名。
由此观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的文学艺术已开始了商品化的发展进程。随着宋代文学艺术的商品化,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意识已开始动摇,文人的创作才华能被人们赏识,作品能获得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有不少士人在科举考场失败后,不再醉心于功名,而是投身于文学艺术创作中来,试图通过创作之路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于是乎,社会出现了专门的职业作家和表演艺术家。职业作家和艺术家的涌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走向了成熟。从这个角度看,文学艺术的商品化,对当时乃至后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文学艺术的商品化,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不说古代,单看中国当代之文学艺术商品化,不难发现存在着严重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出现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文豪和艺术家,一方面有上街挂牌乞讨的作家。纯文学的东西成了“小众文学”,似乎失去了吸引力。大量充斥耳目的是色情文学、恐怖小说、隐私传记,于是便有了用下半身体写作的作家。毋庸讳言,当代的确有许多作家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文学商品化”的诱惑,把创作视为赚钱盈利的手段,只要能赚钱就行,缺少了一份社会使命感。但是,这只是作家队伍中的一部分,我们完全不必一叶障目,当代文坛同样涌现出了许多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文学之于当代依然神圣!
文学的价值是什么?它应该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之源,应该是给人治病、让人清醒的济世药剂。著名青年思想家摩罗说:“在窒息的煎熬中艰难地呼吸,在灭亡的宿命中表达起死回生的愿望,在黑暗的深渊祈祷天国的辉光——这就是写作。”这是对文学价值的最好注解。回顾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他们不仅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闪耀着不朽光芒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却是,他们视文学为高尚而神圣的事业,以严肃的写作态度实现了文学应有的价值。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如此,潦倒地书写“诗史”的杜甫如此,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更如此……
总之,文学之商品化,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必然,是社会繁荣、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我们生活在商品社会中,一切都会打上商品的烙印,文学概莫能外,当然无力摆脱,无法逆转,我们只能顺应这个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关键是如何把握着文学和商品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文学与商品产生良性互动,让文学为社会造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又让文学这一特殊的商品带来利润,以促进文学创作,带来文学艺术的新繁荣。
无论怎么说,我以为:真正的文学,反映一个时代,反映一种思想,而绝不是一味地成为随波逐流的赚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