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从哪里来——警幻仙姑

(2020-10-10 20:44:01)
标签:

红楼梦

警幻仙姑

长生殿

人间风月司

离恨天灌愁海

分类: 文学解析

        你从哪里来——警幻仙姑

                        土默热

              你从哪里来——警幻仙姑

老土给本文立这么个题目,倒不是为赶时髦学习流行歌曲的唱词,而是《红楼梦》作者自己提出来的。您仔细读一读《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警幻仙姑赋》,作者在堆砌了大量瑰丽辞藻形容警幻仙姑之美后,笔锋一转,竟然问道:这个“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瑶池不二,紫府无双”,“如斯之美也”的神仙姐姐,“果何人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意思就是:你是什么人?你从哪里来?请看——本文的题目就是《红楼梦》作者在书中预先设定的。

实话说,《红楼梦》作者的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奇怪:小说是你写的,太虚幻境是你编造的,警幻仙姑也是你杜撰出来的,她从哪里来,你问谁呢?但再仔细想想,《红楼梦》书中所有神话故事、神仙人物,都不是从我国传统神话中蹈袭而来,而是作者独力创作的。作者创作中刻意隐去了时间地点人物的真相,当然也不可能明确交代警幻仙姑是从哪里来的。那么,作者如此设问的目的,是否有意引导读者循着警幻仙姑的来龙去脉,去看清《红楼梦》作者和作品真相呢?

让我们先看看书中警幻仙姑出场时自己的交代吧: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看了这段话,您首先应该感到其腔调有点怪怪的,因为这段话根本就不像小说中人物在说话,而是一副典型的戏剧舞台腔,是戏剧人物在舞台上出场时自我告白的台词。如此看来,这个警幻仙姑形象,应该来自某个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那么她应该是从哪部戏剧中来的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警幻仙姑的自我告白。首先,我们看看她的居处:“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这个“离恨天、灌愁海”,只在《长生殿》传奇中出现过。《长生殿》第五十出《重圆》,描写经牛女双星证合,李隆基和杨玉环在月宫仙境重逢: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这应该就是警幻仙姑居处“离恨天、灌愁海”的直接出处了。

“离恨天”这个概念并非《长生殿》作者的发明,而是借用的一句佛教术语,佛经中又称“利天”,意为三十三天。俗语说,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长生殿》中也屡次使用利天”这个概念: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利有天情更永。”在《长生殿》作者自序中交代此剧创作宗旨时也说:要之广寒听曲之时,即游仙上升之日,双星作合,生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警幻仙姑的职责: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这个职责是谁赋予她的呢?是《长生殿》中证合李杨爱情的牛女双星。《长生殿》第二十二出《盟誓》,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二人七夕夜并肩向牛女双星设盟,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妻。天孙织女受了感动,决意为之绾合:“见了他恋比翼,慕并枝,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长作人间风月司只有在《长生殿》中“长作人间风月司”者,才能具有《红楼梦》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职责吧?

再次,我们分析一下警幻仙姑的功能:吾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顾名思义,她的功能一是“放春遣香”,“布散相思”;二是“情缘虚幻”,“警劝世人”。这样的功能也是从《长生殿》获得的。“放春山遣香洞”来源于唐明皇的“放春宫”和杨玉环的“罗袖动香香不已”;“警幻”则来源于作者的《长生殿·自序》:“双星作合,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乐极哀来,垂戒来世。”“垂戒来世”就是“警”,“情缘虚幻”就是“幻”。《长生殿》的创作宗旨就在“警幻”。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太虚幻境”的来源。《红楼梦》描写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这段描写后有脂批道:“一篇蓬莱赋”,真可谓一语提醒梦中人!蓬莱仙境恰便是《长生殿》中蓬莱仙子杨玉环的居处。让我们看看《长生殿·觅魂》一出描写的蓬莱仙境吧:那里有蕙圃芝田,白鹿玄猿。琪树翩翩,瑶草芊芊。碧瓦雕,月馆云轩。楼阁蜿蜒,门闼勾连。隔断尘喧,合住神仙。”太虚幻境与蓬莱仙境的因袭关系,一眼如故。

这些描写最早的出处应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长生殿》创作中,作者将《长恨歌》的“海上仙山”改写为“蓬莱仙境”,将表字“太真”杨玉环的居所命名为“太真院”。到了《红楼梦》中,以“太真”对“太虚”,又将“蓬莱仙境”幻化为“太虚幻境”,并将“太真”仙子和众多仙女幻化为警幻仙姑和众多“神仙姐姐”,难道不是水到渠成的文学创作行为么?

熟读《红楼梦》的朋友还记得吧,宝玉梦中所见太虚幻境里陪伴警幻仙姑的还有四仙姑:痴梦仙姑、引愁金女、渡恨菩提、钟情大士。这“四仙姑”的文学创意也来自《长生殿》。第三十七出《尸解》中,描写在天孙织女的斡旋下,玉帝下旨,准许杨玉环的游荡鬼魂“复籍仙班,仍居蓬莱仙院。”杨贵妃尸解成仙后,“杂扮四仙女,音乐幡幢上,见旦介:蓬莱山太真院中仙姬叩见,请娘娘更衣归院。”到了《红楼梦》中,太真院这“四仙姬”便成了警幻仙姑身边的“四仙姑”。

通过以上分析,《红楼梦》作者在《警幻仙姑赋》中的设问:“生于孰地,来自何方?”“果何人哉?”就都有了真实可信的出处。太虚幻境幻化于蓬莱仙境太真院,警幻仙姑脱胎于蓬莱仙子杨玉环,她居住的离恨天来自于李杨爱情的填愁补恨;她执掌人间风月司的权利是天上“情场管领”牛女双星赋予的。在警幻仙姑身上,《红楼梦》脱胎于《长生殿》的痕迹至为明显。两部文学名著是同一父亲孕育的孪生姊妹花,她们共同的生身父亲就是《长生殿》作者洪昇洪昉思。

特别应该指出,洪昇遭遇《长生殿》文字狱后,回到故乡在孤山筑稗畦草堂以为“吟啸之地”。《红楼梦》“无材补天”的意境来自于孤山玛瑙坡,“怀金悼玉”意境来自于孤山慕才亭,这个“太虚幻境”意境也是来自于孤山文化。自从白居易把杭州西湖的孤山仙境描写为“蓬莱宫在水中央”后,文人墨客就一直把孤山称为“蓬莱仙境”。您看到宝玉题咏大观园时,众清客主张题名“蓬莱仙境”,宝玉却沉默不语的描写了么?宝玉倘再说下去,还用问警幻仙姑“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么?

我们再好好咀嚼一下洪昇《长生殿》自序的交代吧:“因断章取义,借天宝遗事,缀成此剧。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非曰匿瑕,亦要诸诗人忠厚之旨云尔。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且古今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玉环倾国,卒至陨身。死而有知,情悔何极。苟非怨艾之深,尚何证仙之与有。”“第曲终难于奏雅,稍借月宫足成之。要之广寒听曲之时,即游仙上升之日,双星作合,生仞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

笔者在《〈红楼梦〉眼泪还债还的是〈长生殿〉前盟债》等系列文章中,详细论证了《红楼梦》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作品立意,故事架构,人物形象,主要概念,都来自《长生殿》。近日网友姬健康、聂桥在自己的博客上推出系列论文:《太虚的来源和金陵的出典》,宝玉太虚听曲与杨妃月宫闻乐如出一辙》,《外一篇:蓬莱仙境与太虚幻境亦为一地》,《警幻仙姑乃由杨玉环演化而来》,读后对笔者多有启发,本文借用了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201411

 

附录一:《红楼梦》警幻仙姑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附录二:洪昇《长生殿·自序》

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南曲《惊鸿》一记,未免涉秽。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鲜,兼乖则典。因断章取义,借天宝遗事,缀成此剧。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非曰匿瑕,亦要诸诗人忠厚之旨云尔。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且古今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玉环倾国,卒至陨身。死而有知,情悔何极。苟非怨艾之深,尚何证仙之与有。孔子删《书》而录《秦誓》,嘉其败而能悔,殆若是欤?第曲终难于奏雅,稍借月宫足成之。要之广寒听曲之时,即游仙上升之日,双星作合,生仞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康熙己未仲秋稗畦洪题于孤屿草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