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创作缘起时代背景故事素材艺术手法文学源流 |
分类: 土默热红学 |
土默热红学十论述要(修订稿)
土默热红学别称“三生石畔红学新说”,是土默热教授历经四十年艰辛探索,独辟蹊径开创的一门全新学术体系。该学说在扬弃传统红学特别是曹学的基础上,对《红楼梦》的作者身世、创作缘起、故事素材、人物原型、时代背景、地理征候、族群特征、思想来源、文化传承、文学源流、民俗宗教、艺术手法、评点传抄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新考证和文学诠释。
土默热教授的《红楼梦》研究成果颇丰,迄今为止共出版了二十部红学专著。土默热红学由十个方面的论点论据构成:晚明气脉论、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遗民思想论、芹溪托名论、脂砚评点论、假语村言论、浙西发源论。这“十论”之间互相关联、互相支持,构成一个清晰完整、逻辑谨严的有机整体,形成一门自成系统、自圆其说的全新红学学术体系。
一.晚明气脉论
《红楼梦》是初创于清康熙年间的一部小说,是明末清初情本文化大潮的产物,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凤凰涅槃,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书中展示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生活情趣,是江南世族“诗礼簪缨”、“金粉浮华”生活的千年积淀;书中表现的思想文化,是六朝金粉、南宋偏安、晚明艳情文化的一脉相承,是明清改朝换代“地陷东南”之初言情文学与遗民思想混合交织的产物。
二.洪昇著书论
《红楼梦》的初始作者为清顺康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洪昇。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创作原型,为明末清初杭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洪顾黄钱四大家族。贾府因“自杀自灭”而最终落得“茫茫白地”的故事素材,取自洪氏家族三次“家难”特别是“天伦之变”的真实历程。作品开篇描写的甄士隐的小荣枯故事,就是一部浓缩的“小红楼梦”,是洪昇对自己身世遭际的概要刻画。
三.蕉园素材论
《红楼梦》“闺阁昭传”故事的基本创作素材,取自于明末清初“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十二个女诗人的生活。她们出身于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与洪昇夫妇为表姐妹关系。她们曾结成前后两期蕉园女子诗社,诗社活动中取雅号、选祭酒、分韵赋诗、优游林泉,与书中描写的“海棠社”“桃花社”故事基本相同。也部分选取了当时杭州发生的冯小青、叶小鸾、黄智生以及“吴吴山三妇”等才女事迹。
四.西溪背景论
《红楼梦》大观园的创作原型是清初康熙南巡时杭州接驾的吴山大观楼、孤山外行宫和高士奇的西溪山庄“竹窗别业”,以及当时秦亭山下、沿山河畔的一组贵族园林建筑和寺庙群。书中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元妃省亲故事与十二姐妹结诗社故事发生在同一园林中,而高士奇接驾的西溪山庄“竹窗”前身就是“蕉园”,蕉园诗社的故事与康熙南巡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足证为大观园故事发生地。
五.钗盒情缘论
《红楼梦》是用戏剧手法创作的小说,与《长生殿》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同一作家在前后半生分别创作的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白首双星”、“衔玉而生”、“人间风月司”等特殊概念均出自《长生殿》。书中还借秦可卿卧室之梦、大出殡的故事,曲折反映了《长生殿》文字狱案件。《红楼梦》的创作与洪昇的其他文学作品《织锦记》《四婵娟》等也有密切关系。
《红楼梦》书中的“异端”思想,乃是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的特殊情怀。“男泥女水”思想,既是南宋、晚明士人文化心态的延续,也是清廷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的心理逆反。反对“文死谏,武死战”思想,是改朝换代后士大夫阶层总结明亡教训得出的一致结论。“除明明德外无书”的思想,乃是当时“疑经辩伪”思潮的正常反应。反对“仕途经济”思想,也是当时遗民阶层的共同心理特征。
八.脂砚评点论
脂本《石头记》的评点者脂砚斋,乃是洪昇妻子黄蕙的化名,脂砚斋之名源自洪昇晚年创作的杂剧《四婵娟》。脂评透露的她与作者共同生活的内容,都是洪昇夫妻的特有生活经历。脂砚斋批语中出现与作者交往的人物如《女仙外史》作者吕熊、《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秋树根偶谈》作者赵香梗,均是与洪昇交往密切的文学界朋友。《石头记》另一评点者畸笏叟,乃是洪昇之妾邓氏“雪儿”托名。
九.假语村言论
《红楼梦》创作使用的基本语言是明末清初的北京话,与今天的北京话也有很大差异。清初的“官话”并非北京话而是“金陵雅音”,故在书中被作者戏称为“假语村言”。书中也大量使用了属于吴语范畴的杭州方言词汇,这是由作者的出身及生活经历决定的。《红楼梦》创作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戏剧科白语言,而明末清初戏剧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明白如话”,容易为野叟村童所接受,故亦可称“假语村言”。
红学发祥于杭州,始盛于浙西,乃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徐恭时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最初的红学人物周春、戚蓼生、黄金台、俞樾等都是浙西人,最早的红学专著也都是浙西人撰写的。《红楼梦》抄本在民间最早的流传普及地是在浙西杭州,最早的九部十八套《红楼梦》刊本出海传播日本,也是在浙西乍浦港装船的。由此推测,《红楼梦》小说应始创于杭州,最早流行于浙西,红学的发源地亦应为浙西。
土默热红学十论的前提是“晚明气脉论”,这是红楼文化的本源,是孕育《红楼梦》的土壤肥料和阳光雨露。基础是“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和“西溪背景论”,这是《红楼梦》故事的素材来源,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基石。“结穴”在“钗盒情缘论”,它是判定《红楼梦》作者的要件,也是黏结晚明气脉、戏剧手法、遗民思想、故事素材、杭州背景与《红楼梦》审美建构关系的媒介。
由土默热“红学十论”所构成的全新红学学术体系,还原了一个符合唯物史观和文学规律的《红楼梦》,为这部优秀小说思想文化找到了源头的一潭活水,使作品所展示的万花筒般精彩故事有了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和人物原型。土默热红学使用的文化(文学)解析方法,也为百年红学摆脱“索隐”“考证”等非文学方法桎梏,正确领悟解读《红楼梦》,正确汲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古典文化,开辟了新途径。
2016年8月12日
原载: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