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二难”典故别解

(2015-08-16 19:52:16)
标签:

红楼梦

二难

洪适诗

花间派

游仙诗

分类: 文学解析

红楼“二难”典故别解

土默热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作者让贾政反用历史上有名的“二难”典故,讽刺宝玉、贾环兄弟“不乐读书”,“发言吐气总属邪派。”按通常理解,“二难”之典出自《世说新语》,在古典文学中本是个熟典,红学界诸公使用此典来解释贾政教训儿子的良苦用心,本无可厚非。但将此典与书中语境比对着看,总觉得有些不够贴切。让我们先看看书中的具体描写吧:

荣国府过中秋佳节,贾母、贾赦、贾政与儿女们团聚在一起,用击鼓传花的办法,轮流讲笑话开心:便从贾政传起,可巧传至宝玉鼓止。宝玉因贾政在坐,自是局不安,花偏又在他手内,因想:“说笑话倘或不发笑,又说没口才,连一笑话不能说,何况是别的,这有不是。若说好了,又说正经的不会,只惯油嘴贫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说的好。”乃起身辞道:“我不能说笑话,求再限别的罢了。”

既然宝玉怕两面不讨好,请求不讲笑话,贾政道:“既这样,限一个‘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诗”。……“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试试你这几年的情思。”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贾母见这般,知无甚大不好,便问:“怎么样?”贾政因欲贾母喜悦,便说:“难为他。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

且不论宝玉诗之优劣,众人继续击鼓传花,不料这次花却在贾环手里。贾环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今见宝玉作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

贾政看了这哥俩的诗,一个“不肯念书”、“词句不雅”,一个“不好务正”、“不乐读书”,真真一对儿不求上进的公子哥,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说的贾赦等都笑了。

对于贾政所说“古人中有二难”,红学家们都认为是指《世说新语·德行》篇中的记载:东汉陈寔有长子元方和少子季方,元方之子和季方之子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更高,争持不下,就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二人才德俱优,难分高下。当然这里贾政是反用其意,用以讥讽宝玉和贾环兄弟才德俱劣,发言吐气总属邪派”,是不分高下的一对儿“下流货

这样解释似乎并非无理,但仔细思之确有不妥。贾政评论宝玉、贾环的是诗,而不是功德。所谓“邪派”是有特指的:“哥哥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兄弟自以为曹唐再世”,这就很难说是反用陈氏兄弟“二难”之典了。温飞卿和曹唐均唐代诗人,温飞卿名庭筠,号“八叉”,为“花间派”首要词人;曹唐以“游仙诗”著称。贾政说宝玉、贾环发言吐气总属邪派”,意思是温、唐这样的诗风不符合科举正道。

正因为如此,书中才让贾赦接着贾政的话说: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贾赦的话是顶撞贾政:我就爱“专好奇诡仙鬼”诗,咱们家的子弟不必走科举之路。

不论是贾政反对宝玉热衷“花间派”诗风,还是贾赦赞赏贾环“游仙诗”风格,都与期望还是反对宝玉、贾环参加科举有关。而《世说新语》中的“二难”典故却与科举无关,东汉时也没有什么科举取士制度。那么,是否《红楼梦》作者不明其义,让贾政误用了“二难”典故呢?以《红楼梦》作者之如椽大笔,误用文学熟典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贾政所说“二难”典故另有别解。

原来,《红楼梦》的作者乃是洪昇,洪氏家族史上便有另一个“二难”的故事。杭州洪氏家族出自南宋时魏国忠宣公洪皓的次子洪遵。洪遵(1120-1174),字景严,乃洪皓次子。高宗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旋擢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八年,官拜起居舍人,累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孝宗隆兴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晋少保、信国公。淳熙元年卒,谥文安。

其兄洪适,字景伯。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师、魏国公。卒谥文惠。其弟洪迈,字景卢。累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卒谥文敏。洪遵与兄洪适、弟洪迈均学识深厚,建树颇丰,史称“三洪学士”。三洪学士同朝为官并居台辅,并均晋爵国公高位,历朝历代世所罕见。《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均为“国公府”,来源有自。

宋代中央政权实行二府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东西二府。《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与宁国府又称“东西二府”,其背后应有生活原型家族象征的特殊涵义。书中贾政兄弟三人名字中均带“文”旁,与文惠、文安、文敏之“三文”也似乎不无关系。洪氏家族中的“二难”故事,就出自洪适、洪遵兄弟参加科举考试时同中博学鸿词科一事。

让我们追溯一下洪氏家族这个“二难”故事吧。洪适有一首七言律诗《闻景严弟迁西掖并寄景卢》,曾言及此事:

梁溪岁几寒,向来墨沼已中乾。

传家紫橐荣三子,得路青云二难

爵位方知稽古力,论思当使覆盂安。

自怜骨相尘土那得丝言动笔端。

诗题中的“景严”即洪遵,“景卢”即洪迈,所说“景严弟迁西掖”,就是指洪遵被擢升为朝廷秘书省正字。这是洪遵兄弟中举博学鸿词科后不久的事情,洪适闻讯后写此诗向二弟祝贺,并寄给三弟加以勉励。原来,在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洪遵与兄洪适同科参加朝廷举行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兄弟二人均高中榜首,洪遵获得第一名即状元,洪适获得第二名榜眼。随后洪遵便被朝廷“迁西掖”任职。

诗中所说“传家紫橐荣三子”,意思是我们兄弟三人亲睦力学,所以均能获得高官殊荣。下面的“得路青云二难”,意思就是兄弟二人进入科举鼎甲得以平步青云,就像《世说新语》中元方、季方兄弟一样都很优秀。这里说的是科举优秀之意,由于哥哥洪适中榜眼,弟弟洪遵中状元,状元当然要高于榜眼,以“二难”相称状元、榜眼,便使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有了新意,既是祝贺洪遵,也是洪适自谦。

洪氏家族中的这个“二难”典故,既与《世说新语》之典故有联系,也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一个科举的故事。《红楼梦》中贾政反用“二难”典故批评宝玉、贾环兄弟,其用意正在于诫勉他们不要热衷搜奇猎艳,要一心走正道,应科举,光宗耀祖。贾政所说的“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这个“古人中”的“二难”,应该有洪氏祖先中曾发生的“二难”故事的意思。

至于贾政所批评的“哥哥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兄弟自以为曹唐再世”,就更好理解了。洪昇从小就厌恶仕途经济,耽搁花笺彩纸,热衷于言情传奇文学创作,《长生殿》是其代表作和成名作。历史上“花间派”词人多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男女燕婉之作,多情如洪昇当然要“以温飞卿自居”了。洪昇在《长生殿》中构建月宫幻境、蓬莱仙境,必然仿“游仙诗”意境,也当然要“自以为曹唐再世”了。

从以上对贾政批评宝玉、贾环反用“二难”典故,反对诗学“花间派”、“游仙诗”的文学解析看,只有洪昇才会在《红楼梦》中写这些并这么写,换了别人,没有洪氏家族“东西二府”中的“二难”故事,没有洪昇与“花间派”与“游仙诗”的特殊渊源,创作中绝不会如此审美建构的。曹唐的“游仙诗”,《长生殿》中就直接使用了七次之多,《红楼梦》书中出现曹唐的“天上人间两渺茫”,一点不奇怪。

                                    201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